相对全面和宏观。因此针对某个作品的曲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作品,掌握不同乐段的组合规律,可以为音乐的运动发展提供动力,有助于表演者的语气和线条相互呼应。另外,详细且具体的曲式结构可以帮助演唱者正确联系不同乐段的内容,确保作品表达相对全面。
该作品为带引子以及尾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在使用传统民族调式的前提下新增转调,1-28小节属于引子,可以划分为两方面,首先是1-12小节,其中1-4小节使用纯四度的和弦叠置,左右手的节奏旋律模仿交替,自由的速度为听众带来一定的幻想空间,仿佛进入到山谷之间驰骋,呈现出古筝曲的韵味和音,创造出空谷回声的感觉。5-12小节基于3-2-1.-6的主要旋律使用琶音呈现,节奏从慢到快,仿佛伴随江水不断向前运动,巍峨高大的山川与江河彼此映衬,展现出自然的美好。最后两小节使用音阶式的上行琶音和属和弦的震音到主和弦的处理引发作品的高潮,转移到第二个引子,也就是12-28小节。整个部分依旧使用较多的琶音与左右手交替呈现的八度和弦,促使音乐意蕴丰富和饱满,节奏宏大,彰显出整个作品的调性、主题、节奏以及感情。基于之前的遐想,此部分促使观众感受到山川的巍峨与涓涓溪流时,脑中自动呈现出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故事,甚至引导观众勇敢追寻知音。第一部分重点是创造意境,在人世间寻知音;第二部分展现出整个作品的主旨,寻觅知音且相伴到永远。
A段(29-46)主要包含四部分乐句,也是4+4+4+6的非方整性乐段,D大调。第一部分可以分为2+2两个乐节,在属音上完结。第二部分是2+2两个乐节,和第一部分保持平行关系,在节奏以及伴奏
织体方面和第一部分的变化基本相同,第二部分的第一乐节存在一个六度的跳进和第一部分的第一乐节进行比较不断加深,告诉听众怎样到知音。第三部分在节奏型与伴奏织体方面和前两部分产生清晰的对比,稀疏的节奏型促使旋律相对舒缓,和前两部分紧密的节奏型产生对比,如同在感慨知音难寻。第四部分在节奏方面和一二部分彼此呼应。前三部分全部采用相同的紧凑型的节奏,将第一部分为寻知音而近乎痴狂的感情推向最高峰,然后引出后面的乐段。
B段(47-65)属于平行四乐句,B大调。B段并没有继承A段的调性,甚至在主歌副歌链接过程中增加转调,然后也没有落到低音,继续保持A段结尾部分的高音,将A段为寻知音陷入癫狂的态度持续升华,第一乐句的伴奏织体二次使用,如同引子中包含的丰富琶音,增强旋律线条的宏壮质感,和歌词共同呼应,且感叹知音之间无法分割的感情;第二句的节奏型和伴奏织体都和A段全面呼应,好似在讲述我与知音的紧密关系;第三和第一乐句在旋律、节奏、伴奏织体方面彼此呼应,属于平行关系;第四和第三乐句属于承续关系,根据第三乐句的主要内容持续升华,彰显主旨“高山流水”。
尾声(66-73)是对B段结尾“相知到永远”的拓展和丰富,也是整个作品最高音出现的位置,最后在“属音”上完结,让听众体会到意犹未尽,呈现出“高山流水相知到永远”的核心主旨,引起表演者和听众的感悟与遐想,也代表知音的感情会相伴到永远,不存在尽头和歌词内容彼此呼应。
三、《高山流水》的演唱技巧分析
(一)乐曲乐段
声乐作品《高山流水》该歌曲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节奏优美,风格与众不同,其中蕴含的情感真诚、深刻。要表演好整个作品,重点是把握歌曲的旋律、唱腔、内容、蕴含的情感等,只有如此才可以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该作品最初的表演者是青年歌唱家曲丹,她的声音独一无二、音优美、亮丽和作品风格相得益彰,把整个作品的内涵全部呈现出来了。在深入探究演唱实践之后,本文主要从旋律音与气息的把握,咬字唱腔的处理、情感内涵的掌握等部分开展分析。引子的第一部分用2/4拍现代写作手法,借由散板的结构和柱式和弦的乐曲陈述,引子的第二部分为钢琴独奏采用卡农手法,旋律转低声反复交替地呈现音乐主题。
(二)演唱时旋律音与气息的把握
声乐作品《高山流水》歌曲旋律优美且不断变化,体现出独特之处,演唱的时候必须关注作品旋律和气息技巧的融合。如作品旋律跨度大、旋律主旨中的休止符、中长音等,表演的时候需要了解旋律音和气息管控,把握好两者的关系。
作品音乐跨度变化明显,音域覆盖十一度,在表演高音的时候必须关注到高位置的开启,表演跨度大句子的时候要维持好气息。如在第一句“带上七弦琴”到高音F上,吸气必须保持在高位置,在进行准备时,需要开启高位置吸气。另外在演唱过程中要关注气息与高位置的维持,如“怎不为你憔悴疯癫”必须
保持在高音位置,唱腔和上文阐述的相同,必须开启高位置的发声且搭配
(四)演唱时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的调节另外在用口腔共鸣唱法时,要用下颚做好支撑点,然后
谱例2
(五)演唱时情感的表现
作品演唱过程中要实现“字”“声”“情”三部分的融合。上文阐述过字和声之间的融合,歌词之中也蕴含深刻的感情彩,因此在开展二次创作的时候,表演者必须精准地使用声音展现作品蕴含的深厚情感与底蕴,歌曲重点呈现出知音难觅的感慨,对于知音相逢的向往和渴望,整个作品强调感情的抒发,表演者必须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歌曲的精神内涵与主旨,在表演之前也要真心地体会歌词内容,只有如此才可以呈现出其中的感情,将歌词内容当作个人的情感遭遇,将听众当作“表达的对象”,满含深情地进行演唱。值得关注的是,歌曲韵味的处置,作品节奏柔和婉转。上文研究了长音的表现,此外作品中也出现句子的拖腔,在演唱拖腔的时候必须关注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抒情婉转的旋律,搭配咬字归韵,表现出丰富且深厚的声音韵味,演唱拖腔时必须融合情感与气息,旋律节奏轻柔,转变顺畅,强弱搭配。拖腔演唱短音轻松,长音延长。比如第一段的结尾“相知到永远……”中“远”字的尾巴音“an”母音的演唱重点是清晰且柔和,体现出韵味之感。不只是拖腔,表演者也要关注传统旋律,歌曲中小连线音的演唱,关注其中的柔美、轻巧,比如“我的知音”中的“我”字与“知”字旋律音,强调韵味的加工与
呈现,有助于表演者全面呈现出作品的内涵,体现整个作品的风格特征。
结  语
声音艺术与器乐自古就是相辅相成的,在同一曲目里两者都有各自的定位,在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作曲家纷纷开始对民族音乐进行创新,打破了原本单一的民族声乐结构,在不断地尝试把戏曲、民族、美声、器乐与现代演唱技巧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歌曲特,当然改编器乐曲为声乐作品也是一种趋势。民族声乐作
品《高山流水》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这既是作曲家的成绩,也是演唱家的付出,尤其是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民族声乐唱法,还需要兼顾器乐曲的特,需要把两者集合起来才能完成得更好。而要想真正地把这首歌曲唱好光有技术还是不够的,还需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去感受古曲中的那种意境,把歌词中的内涵演唱出来,如此才能真正地把这首改编民族声乐作品完美地演绎出来。■
参考文献
[1] 刘丽丽.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及演唱技巧探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01): 68-72.
[2] 栾穎.古琴曲《高山流水》赏析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113.
不存在的永远歌词
[3] 郑都春.同名不同曲的《高山流水》——河南、山东、浙江三版本之比较[J].音乐时空,2015, (01):44-45.
[4] 祝小淇.探究筝乐中“静”的表演训练——以《高山流水》为例[D].天津音乐学院,2016.
[5] 黄汨.析筝曲《高山流水》论河南、山东、浙江筝派风格之比较[J].音乐大观,2013,(08):94.
[6] 刘宇.河南筝曲《高山流水》两种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2.
[7] 郭建民.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M].万卷出版公司,2004.
[8] 刘丽丽.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及演唱探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6(01):68-72.
[9] 邹长海.声乐艺术语言学:讲话与歌唱[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声波沿着上颚传递在鼻腔上方,进入头腔形成声音共振,产生出高音来。例如在演唱结束词的“永”字,则需要利用头腔共鸣来调节,形成高音区让声音变得高亢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