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鼓韵萧亚轩罗志祥铁片酣唱
作者:曲之
来源:《曲艺》2017年第02
        姚雪芬是享誉当今京津曲坛、独具诙谐幽默特的铁片大鼓表演艺术家。她演唱的铁片大鼓清新朴实,唱腔婉转舒畅,吐字清晰纯正,表演细腻传神,生活气息浓郁,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较好地继承了乃师的风范,深受广大曲艺观众的喜爱。
        姚雪芬师承铁片大鼓艺术的主要创始人王佩臣(1902-1964)。那咱就先说说这位王先生:王佩臣不姓王,她姓车原名叫车凤祥,父亲车汉文是位唱平谷调的鼓书艺人,祖籍京东潞河,世居通州西集车家屯。车凤祥出身贫苦,幼年随父学艺,8岁起身背书鼓走街串巷以车小贵之名在北京天桥、护国寺、隆福寺等处撂地或上庙会,在京东八县赶集卖唱。后拜名艺人王宪章为师,王佩臣就是师父给起的名字,从师后改唱铁片大鼓。她聪颖好学,十几岁就学会了许多短段曲目和中、短篇大书。她嗓音清脆,口齿伶俐,故事交代得清清楚楚,人物描绘得活灵活现,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艰苦的卖艺生活中,她小小年纪风里来雨里去,十冬腊月扬风揽雪,冻得手指和铁片粘在一起,嘴皮子冻得唱不成声……苦难却为
她一生从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逆境中,她练就了超人的嘴皮子功力,在业内首屈一指,尤其咬字是一绝。上世纪二十年代,她来到天津,为了提高技艺,对铁片大鼓唱腔开始改革。铁片大鼓的唱腔是由河北民歌《初一十五庙门开》的基本曲调直接衍变而来,音乐属于板腔体,一板一眼板起板落,唱腔行进平稳,音域接近两个八度音程,但在同一唱句中很少有大幅度的音差出现。这个曲种在当时虽然进入高档园子,有了名艺人,但演唱并无太多特。由于旋律单调,仅能以唱词和表演取胜,在较长时期内仍处在曲种发展的低级阶段。1923年,王佩臣与名弦师卢成科合作,锐意改革唱腔,废弃了一板一眼的唱法,改用一板三眼的板式,多用董卿的老公和孩子照片下滑音不稳定音,在节奏上掺用闪板”“挂板,伴奏时常以模拟唱腔并间奏(即学舌),听来节奏显得舒展,曲调变得委婉,节拍和吐字较自由,使唱腔的表现力大大加强。音乐上的这些改革,逐渐丰富了王佩臣的演唱,形成了俏、美、媚我们都被忘了歌词的独特风格。由于旋律多为下行,卢成科的三弦伴奏又给予强调,大大增强了她的演唱韵味。他们的配合十分默契,天衣无缝。卢成科(1904-1953)对王佩臣铁片大鼓风格的确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王佩臣的艺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与梅花大鼓演员花四宝(梅花歌后)、天津时调演员赵小福(时调翘楚)并称为女鼓三绝。她创立的王派铁片大鼓已被世人公认,三十年代中期,她与京韵鼓王
刘宝全、梅花鼓王金万昌一起被誉为老公老公辛苦了“鼓界三绝阿悠悠。而且王佩臣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她会说会唱的曲目之多为一般艺人所不能及,被评论家称为王祖贤的禁片“大鼓家之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