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新的理念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作者:姚杏芬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3期
    姚杏芬
    (广东省揭西县纪达中学,广东揭西515400)
    摘要: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
    关键词:音乐;艺术;感觉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83-02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
感受音乐。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三个方面,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美的标准是由一定时代、一定民族、一定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所决定的。形式美只是艺术美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要引导学生全面地欣赏一个作品,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从课内,音乐教师切忌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其次,教师一边让学生复听音乐作品,一边利用学生收集来的各种相关资料,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他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欣赏:
    一、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部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因此,要比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例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在欣赏前,我就先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品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中产生的,反映了人民众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同时还介绍作者敢于向权责挑战,向个人不幸生活遭遇挑战的故事,以启发学生
理解音乐作品的英雄性格,进而理解作品蕴涵的深刻哲理思想。
适合中学生唱的歌曲    二、民族的特征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一切音乐作品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因此都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德沃夏克的作品时,主要强调介绍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民族音乐家。他的《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主题既汲取了美国黑人和印第安人民歌的旋律和节奏特,又具有捷克民间舞蹈歌曲的音素。作者德沃扎克创作活动与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密不可分,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同时,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主要介绍作者创作的动机:作者何占豪、陈钢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题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极富浓郁民族彩的、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成为百听不厌的精神食粮。
    三、作者的创作个性
    作曲家由于生活时代、环境、素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表现为各不相同的创作个性。
    四、标题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分。标题是指说明作品内容的一段文字。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前向学生介绍的“乐曲说明”;在介绍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晚年创作的标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在引导学生欣赏标题音乐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标题内容。
    五、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
    作曲家创作乐曲,也像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各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在欣赏一部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从音乐语言所包括的要素进行分析、欣赏,启发学生通过欣赏音乐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
    六、曲式和体裁
    曲式是音乐材料排列的样式,也就是音乐的结构布局。体裁是音乐的品种,是在各时代、各民族、各阶段和各阶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曲式有乐段、二段体、三段体、复三段体、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混合曲式、套曲形式等。如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沃尔塔瓦河》及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都是采用奏鸣曲式,而华彦钧的《二泉映月》则是采用变奏曲式来写。为了使学生对所欣赏作品的理解,在引入欣赏的时候,我都是先让学生欣赏全曲,然后再详细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如欣赏《梁祝》时,边欣赏边介绍并版书它的曲式结构: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
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学生欣赏时还结合课本的提示进行讲解,提出问题,启迪和诱发学生痛恨封建礼教,激发学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在欣赏《二泉映月》时,主要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变奏曲式的特点,从作者感情的变化层次,激发学生同情作者、憎恨旧社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于表现不同题材的内容,这是欣赏音乐作品时我们必须知道的。针对所教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在欣赏时,主要掌握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征、曲式和体裁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