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乐音
第2课时音三种乐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不同。
2.对三种不同乐器发声原理和特点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相关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一些简单的乐音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
体会和总结出对音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对音的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对三种乐器发音原理和特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尼龙丝、砝码等。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乐音的两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和响度,那么除此之外,乐音还有没有别的特征呢?大家想一想,在听歌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分辨出是哪位歌手的声音,又是怎么听出是哪种乐器的伴奏呢?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音
1.演示实验:
现在请同学们听一听下面几种声音,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他们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琵琶、二胡和古筝的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播放的是琵琶、二胡和古筝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没看见怎么知道是它们的声音呢?
学生回答:因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声音。
2.教师引出乐音的第三个特征——音,即不同物体的声音有自己的特,音也叫音品。平时我们能听声辨人,听声辨物,就是利用了音。
3.音是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知识点二打击乐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关于鼓的响度实验。
1.提出问题:
鼓这种打击乐器是靠什么发声?
学生分组讨论:是靠鼓面的振动发声。
引导学生思考:鼓发声的音调、响度和什么有关?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2.教师总结:
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知识点三打击乐器
1.教师播放短片(演奏者调试小提琴),并提问:
小提琴靠什么发声?它的音调和响度又和什么有关?
学生观看短片,仔细思考,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小提琴这种弦乐器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
2.提出猜想: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按图1所示组装有关器材:将一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通过调整A、B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琴弦发声部分的长短。调整所挂钩码的多少,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
4.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1)研究音调与弦长的关系:
①在滑轮下方挂N个钩码(三、四个即可)﹐用塑料三角尺拨动A、B之间的琴弦﹔弦线振动将听到清晰的乐音,记住这个音调。
②减小A、B之间弦线的长度,并拨动弦线。注意每次听到声音的音调。
③增大A、B之间弦线的长度,并拨动弦线。注意每次听到声音的音调。
(2)研究音调与弦松紧程度的关系:
①使A、B间弦线的长度保持不变,滑轮下面的钩码仍是N个,拔动弦线,记住这时的音调。
②逐渐增加滑轮下面的钩码个数。拨动弦线,注意每次听到的声音音调的变化。
(3)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
①使A、B两点间的弦线为适当长度,在滑轮下方仍挂N个钩码,拨动张紧的弦线。记住这时的音调。
②再换用较粗和较细的弦线,在滑轮下面的依然悬挂N个钩码,拨动张紧的弦线。记住这时的音调。
5.分析与论证
根据上述探究,得出结论:
(1保持弦线的粗细和松紧程度相同,发音部分的弦线越短,音调越高。
(2)保持弦线的粗细和发声部分的长度相同,弦线越紧,音调越高。
(3保持弦发声部分的长度和松紧程度相同,弦线越细,音调越高。
知识点四管乐器
1.教师播放视频(笛子演奏),提出问题:
笛子靠什么发声?笛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与什么有关?
2.学生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
古筝长度管乐器是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板书设计
1.音
定义:声音的品质和特.
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不同.
2.三种乐器
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系,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弦乐器:弦乐器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弦的
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
管乐器:管乐器是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本节课涉及到的实验较多,学生动手能力不足,耗费了较长时间,课堂时间安排还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