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期(总第314期)
北 方 音 乐
Northern Music
NO.2,2017
(CumulativelyNO.314)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赏析
李逸娃
(深圳市平冈中学,广州 深圳 518000)
【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素材选择上进行了认真取舍。在教学中运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提前预习翻阅查资料、欣赏、观看、思考回答、归纳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主动音乐鉴赏中更直观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与风格,能够发觉音乐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这已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第九交响曲;教学;欣赏
一、教学内容
(一)使用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必修)(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单元第十五节。
(二)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理念
本节课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要片段为内容,从音乐的各个要素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片段,理解音乐与情绪情感的关系。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贝多芬音乐中的人文精神。对于心智较为成熟的高中生来说,通过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的方法来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音乐风格
的作品更为合适。
三、教学目标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赏析教学设计是属于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当中的第十五节。通过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几个主要片段了解贝多芬的思想及其人文精神。通过对交响曲中各个乐器音和乐句的对比,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重复、变奏的主题乐句思考情感的变化。能够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要片段;结合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初步了解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简单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风格。
四、教学分析
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和席勒作品中“人的尊严和自由”这种启蒙思想感染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为实现世界大同共同理想的崇高思想性作品、是贝多芬晚期的巅峰之作、更是他情感的结晶和全部思想的总结。虽然贝多芬是处于已经全聋的状况下写的这部交响曲,但作品结构宏伟,大胆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合唱,故此作品有“合唱交响曲”之称,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高中生逻辑思维、情感丰富,以抽象思维为主,能够将音乐形象从民族性与人文性的角度来分析,从而达到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片段七的分析,从精神层面理解作品;难点:片段二音乐对话的分析。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合唱片段,学生思考作者、代表作品、所处时期和流派。展示课题:《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赏析。
(二)新课教授
1.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和交响曲
西方音乐史上,把1750年巴赫的逝世—1826年贝多芬的逝世这七十几年的时间称之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从巴洛克时期庄严恢弘的宗教教堂复调音乐风格转向贵族宫廷轻松明快的主调音乐风格。
音乐体裁也从单一的合唱转向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重奏等器乐演奏体裁。最具影响力的是奏鸣曲和交响曲。奏鸣曲:是一种体裁,分四个乐章的器乐套曲。交响曲:是奏鸣曲形式的管弦乐套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了解、熟悉的奏鸣,结合学案和自己课前预习的背景资料,激发对交响曲、对作曲家的兴趣)
2.分析片段一:可怖的号角(视频)
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音乐速度怎样?使用了什么乐器?情绪是怎样的?并给片段加上个适合的短语标题。
3.分析片段二:宣叙调形象(视频)
让学生思考:跟片段一有何不同?(从乐器、音高、旋律、速度来谈)这一音乐形象像什么?加上标题。
4.分析片段三:音乐对话(视频)
宣叙调形象低沉有力,像是作者与民众内心的声音。这种声音和后来依次出现的几个旋律片段交替出现,每次出现一个旋律不久即被宣叙调打断。这像是宣叙调和它们之间的对话,用音乐的形式呈现。第一次聆听:主要宣叙调形象,低音弦乐器出现几次?第二次聆听:其它旋律出现几次?分别是哪些类型?
请标明出现的顺序:(A坚定有力的;B纤弱、小声的;C诙谐的,有趣的、活泼的;D抒情、优美的;E类似欢乐颂旋律。答案:D A C B E)第三次聆听:主要音乐形象与其它旋律是以哪种形式出现的? 为何都没有长时间出现?作曲家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方式作曲?(设计意图:这个片段分析是难点,通过音乐语言的对话来描述贝多芬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将此处作为突破口来深入音乐作品的人文精神层面再好不过。)
5.分析片段四:欢乐颂主题(视频)
主题为何重复?加入了哪些乐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6.分析片段五:可怖的号角(视频)
为何再次出现?
7.分析片段六:欢乐的主题(视频)
让学生归纳所看到的演唱方式:独唱—重唱—合唱,引导分析主题重复、变奏,节奏节拍的变化,体会欢乐的情绪始终如一。
8.分析片段七:团结的主题(视频)
贝多芬的作品有哪些
让学生分析:加入合唱到交响曲是种什么感受?这首作品为何要加入合唱?加入合唱是种怎样的效果?听完用“Bang”来唱《欢乐颂》主题旋律,可男女分声部感受。教师总结第九交响曲的内容和意义。
八、拓展内容: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背景、作品及其风格特点,通过课前预习的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展示成果。
九、本课小结
师生交流,并共同总结。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的概念;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通过《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总结贝多芬的人文精神。
十、教学反思
贝多芬之所以是划时代的音乐大师,不仅仅只因为他在音乐技术领域的高超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文精神领域。第九交响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交响领域的最高成就,这也是他作曲生涯的巅峰和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人们从这首作品中得到了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力量。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贝多芬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就是“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自由”。
84  Northern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