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灵魂旅行读后感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1
  我喜欢品读一些作家写的游记,现代作家叶永烈,冯骥才,毕淑敏写的我都读过,他们的文字优美,观察细致,从作家个人的阅历和品味来叙述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别有一番韵味。刚刚看了毕淑敏写的《带上灵魂去旅行》,想来这本书的书名真好,每次的旅行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带上灵魂去旅行呢?!
  我是个比较粗枝大叶的人,所以旅行起来也是随遇而安,很少做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考证。履行之前我很少会事先作一番功课,将要去的地方好好研究一番,对感兴趣的景点做一个大致的圈点和了解。作为一个散漫的旅游者,我从来不做自由行,因为我是个严重的地理盲,出门就迷路,又不是个细心周到的行者,干脆就跟着旅行团一站一站地走,每到一处就休息一番,然后轻松上路,不用操心吃什么,住哪里,怎么去景点,一切都是上车之后跟着导游走。
  在荷兰我做过所谓的自由行,是因为利用培训的机会去了一趟鹿特丹,结果由阿姆斯特丹
去路特丹探望朋友时,坐火车时糊里糊涂,险些错过,毕竟说英语的荷兰人不那么多,这叫我大大地感叹不如在美国旅行时那般自由和坦然,第一次去欧洲的经历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在异乡旅行的寂寞和迷茫。在澳大利亚出差期间,我也从悉尼坐飞机去墨尔本探访过以前公司的澳洲朋友和老板,算起来我独自旅行的经历也不算少了。
  今早读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颇有同感。不同的是文中提到一个人的灵魂是后于躯体抵达目的地,而我却是灵魂的提前预演与无畏的探寻。每次出行前一月左右我总是先确定大致的目标,然后搜集相关的信息。目标一旦确定,我的灵魂便沿着我预定的路线对沿途的交通、食宿、文化等等作一一地探访、标识,甚或作情感的酝酿。时机成熟,出发!我的灵魂引导我的躯体在几近熟知的环境里自由地呼吸。当我的躯体到达目的地后与我的灵魂完美地融合,把我的心交付于我所造访的每一寸土地。本书为毕淑敏的散文作品选集之一。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毕淑敏是作家,又是医生,又由于她有在“世界屋脊”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散文有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的心理分析,但是这部散文新作中的游记散文,贯注着一个心理医生充满洞察力和稳定感的目光。她的这部游记散文于中见深刻哲理,语言朴实生动,记录了她探索大千世界的历程。
  旅行不是盲目的,旅行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心灵,不做井底之蛙就去旅行吧,没有钱只要有时间只要想去。旅行和旅游最大的区别大概就在于,旅游时观光性质的走马观花,心得就是:哦,我去过了。旅行大概就是用心看世界,可以不用规划不用走多少地方,有的时候我们走的太快
  随着陆云修为的加深,也渐渐了解到了所谓的七界传说,并从修身界,逐一进入其余六界,展开了一段神奇诡异,别开生面的旅行。讲述的是发生在身上的十六件离奇之事,个个窥探人心智,震慑人灵魂。悬念迭生之余,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有关人生死、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2
  在旅行的过程中,要去体验、学习、思考,获得人生的感悟。――题记
  人总是在碰到不如意的时候才会深刻的思考,寻求心灵的安慰。
  于不经意中看到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这本书,不经意间就在心灵那条冰冷的河上泛起层层温暖的涟漪。听我说谢谢你
  这本书向我们说明不同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世界,我们要用短暂的一生尽可能的去了解,去感受。在收获视觉盛宴的同时,升华对人生的见解。作者记录了她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并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感悟人生,感慨生命,感恩人间温情。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它让我们感受到爱,珍惜被爱,并学会去爱。爱自己、爱周围的人与物、爱上带着灵魂去旅行。
  我以前在网上看到一名杭州网的义工,她被人们亲切地成为“背包客紫漫”。她说,一个女子,能够清贫地生活,行走世界,但不允许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于是,辞掉工作,仅带着简单的行李和9000块钱说走就走,一路搭车、逃票、徒步,三个月时间,走过了81个城市。陈冰妈妈
  当被问及什么是“清走”时,紫漫说,“其实,这只是一种把穷游、搭车、徒步、沙发客等结合在一齐的旅行方式,最主要的是,当我们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试着去把自己清零,用心观察世界,带着灵魂去旅行,去看世界的彩,去听世界的声音,你会发现,空空的行囊,会变成满载的收获。”
  我想,在路上的旅行者们都有不同的目的吧,有的是因为压力太大逃避现实,有些可能是
自我膨胀的炫耀极致,还有一些是为了寻艳遇,追求刺激,或者更多的是因为热爱生活、热爱自由。
  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旅行呢?看到的人,看到的事,都将成为沿途的风景。
  对于有些风景的离去不必悲哀,因为重逢的美丽更让人难以忘怀;对于有些风景的姗姗来迟不必生气,因为她注定在对的时间与你相遇;对于有些风景的惊艳不必过分注重,因为她的短暂风韵只可记忆里珍藏。
  灵魂,高贵而不可直视的字眼。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现实里,有多少人没有等待他们的灵魂?失去了灵魂,就如一具飘飘荡荡的驱壳蹒跚。
  然而这本书,对我来说,最为深沉最为值得思索的就是文中关于“死亡”的旅行,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思考。
  那么一个人要怎样独立的走向死亡?所有走过的人都不会告知我们有关的经验。死亡是需要学习的,只有懂得生命好处的人,才有勇气探讨死亡。当死亡悄悄来临,很多人不知所
措,没有人教授这种知识。只有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才可能更深刻的把握生命。当给予适当的条件,我想人们是很愿意讨论死亡的,当生命的最后瞬间,只有你一个人,你将如何走向死亡。有的人依然在恐惧中死亡,有的人有太多未了的心事,还未学会放下,死亡是个过程,我们对它要有准备,如果不可避免,平静就是最好的应对。
  人生未免太短暂,花开花落,年华消逝。就让我们放任情绪去旅行,离开驱体的灵魂,漂泊在清新的世界!
黎姿晒20年前旧照>杨金承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3
  因为热爱旅行,和公司新发展的旅游项目所以选了这本书。带上灵魂去旅行,看到书名时,以为只是让大家在旅行时不要只看风景,也要有一些内心的感触。殊不知,读过才明白,此灵魂是旅者的灵魂和当地灵魂们的完美结合与交织。
  我觉得本书能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专门走访各地的临终关怀医院、华人学校等与特殊人的交流。后一部分则是一些真正的游记。我用3个月的时间在公司断断续续的看完这本书,此刻记忆最深刻的却还是前半部分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些许体验。
  所谓临终关怀医院,就是在人临死前对其进行照料的一些公立或私立机构。类似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养老院,或者说也有一些像中国的养老院一样,以老人为盈利工具的机构组织,但这完全是临终关怀医院的反面案例。
  不想说中国的养老院有多麽无良和破落了,说说我对临终关怀医院的一些认同吧。他们认为人就应在家里死去,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在最亲最爱的人得陪伴下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是躺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身上插着一堆管子,在化学仪器无法抢救下,在儿女们哭啼或者与医务人员的争吵声中,渐渐地闭上双眼。对此,临终关怀医院的工作人员会在预计老人快要离开人世的前几个星期,将老人送回家中,定期的去为老人检查身体状况,为老人及其亲属做适当的心理辅导,将死亡看做一件圆满而安详的事情,待老人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心态平和的微笑的看着自己最爱的人们安静的闭上双眼,并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在旁为老人进行祷告。有人说这但是是心理安慰,也有人说因为他们信仰耶稣,其实生老病死是最自然地自然规律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我们总是为一个生命的呱呱坠地而欣喜不已,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心态平和的送一个生命回到他来的地方呢。
  在临终关怀医院,也有一些孤寡老人,医院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无儿无女来照顾他们。于
自由飞翔凤凰传奇是他们会在临死前做一些小礼物挂在一颗特殊的树的枝丫上,作为对这个世界的寄托。来到医院参观或者做义工的人们能够买走树上的礼物,我想,如果在天堂的老奶奶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被人带走,有人喜欢,肯定也是一件个性安慰的事情吧。
  也许关于临终关怀医院作者还写了很多,但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部分,我也不想再去翻书看有没有落下,因为当他日后被放在书架上时,他真正的好处已经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而这部分也是这本书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就好像书中后半部分的游记,虽然不像前半部分让我有心灵上的强大震撼,但也让我受益良多。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
  比如,我此刻能记住的。原先地球上有一个北纬66度33分的虚拟纬度,那里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比如,我才明白原先母驯鹿也是要长长长的犄角的,因为要抵御寒冷……也许你会说,你才明白呀,这些我早就明白了,但对我来说,知识的增长,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何为一本好书如上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