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岭南潮汕地区道教音乐的地域性风格
作者:***
来源:《歌海》2020年第03期
        [摘 要]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源远流长,曲目丰富,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受到当地戏曲音乐、民间歌曲等各种地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岭南特的道教音乐风格,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以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遗留的道乐谱例及相关文献资料,可以总结出当地道乐的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
        [关键词]紫竹观;道教音乐;岭南;地域性风格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从它诞生伊始,就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古代社会中的鬼神崇拜、自然崇拜、神仙方术、巫术等孕育了道教的原始形态。史学家们一般将道教正式形成的时间定在汉顺帝年间(公元126年-144年),标志性事件是张陵首创“五斗米道”,迄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的一系列宗教仪式活动如祈祷、度厄等,催生了道教斋仪音乐,这些道乐如同道教一样,与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在它诞生以来的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不断与传统民族音乐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地的道教音乐也显现出不同的地方特,如全真派道教音乐除“十方韵”之外还出现了各种“地方韵”,有东北韵、北京韵、崂山韵、武当韵等。陆丰地处“潮汕文化圈”,其道教音乐属于全真道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地方特,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潮汕韵”。本文
以陆丰紫竹观道教音乐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遗留的道乐谱例及相关文献资料,拟对当地道乐的地域性音乐风格进行初步分析。
中国佛教音乐        一、紫竹观道教音乐概述
        位于陆丰境内的紫竹观历史悠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①,属于全真正宗龙门派道观,与罗浮山冲墟古观、惠州元妙观、广州三元宫、北京白云观同宗②。一般来说,宗教音乐的风格会受到宗教的教义、崇拜方式的影响,道教在后期衍生了不同的派系,由此不同的道乐风格也会有差异,众多的派系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全真派和正一派。其中,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他们可以喝酒吃肉,甚至还可以娶妻生子,宗教活动以法事和符箓为主,正一派的音乐与全真派一样都吸收了许多民间音乐的成分,但其中的神秘彩更加浓厚。与重视斋醮符箓的正一道不同,全真道重修持炼养,其音乐主要用于修持、庆典和祈祷等法事活动中,所以其通行的“全真正韵”音乐则以幽静、典雅和含蓄深沉凸显其个性③,陆丰紫竹观的道教音乐延续了这一风格,其音乐分为两部分:一为道徒早晚课读的仪礼配乐,一为神诞法事的法乐。紫竹观还保留了相当丰富的经曲曲牌,有《早课诵经曲》(全套)、《晚课诵经曲》(全套)、《三官经曲》(全套)、《清静经
曲》(全套)、《南斗经曲》(全套)、《北斗经曲》(全套)以及《玉皇忏》(全套)和《三元忏》(全套)等曲目共220多首,除此之外还有《乌飞兔走》《春天景》《杨枝净水》等常用经曲,以及紫竹观的传统经韵道曲《弥罗宝诰》《吊挂》。
        早晚课的诵经曲是紫竹观道教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真教“十方韵”在岭南地区传播与发展的一个实例,其曲调被当地人称为“外江腔”。根据卓荣光等人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中的记载可知,紫竹观的早晚课诵经曲曾两次“取经”于浙江道乐,第一次是1919年前,由观内道士蔡宗进从浙江普陀山道观带回,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复观后的紫竹观百废待兴,早晚课音乐缺失严重,浙江苍南县净幽道观的陈宗化应紫竹观之邀前来布道,并带来了浙江的道曲。①而《南北斗经》《清净经曲》和《三官经曲》则是由观内道士陈诚逍从普宁县的盘龙阁带回的,具有浓郁的潮汕风味。
        紫竹观道教音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陆丰当地,人们把看塗脚戏(即道教音乐所演奏的戏)和地方戏(棚顶戏)相比拟②,可见道教音乐已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当中,成为陆丰的文化符号。
        二、紫竹观全真正韵的个性化与韵词中的佛教彩
        (一)全真正韵的个性化
        紫竹观虽沿用了全真正韵的经曲,但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仍无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道教音乐的流传主要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因此常常受到地域、语言、风俗的影响,使得原有经曲的曲调、节奏、衬词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就造成了全真正韵在全国各地传播之后“大同小异”的独特景象。《澄清韵》是全真正韵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曲之一,因此笔者将两个版本的《澄清韵》作一个比较,以此观察全真正韵在岭南地区传播过程中的流变。
       
        从谱例1和谱例2我们可以看到,在“同”的方面看來,两首《澄清韵》的唱词一致、歌曲结构皆为散板引子+ 单段反复+结束句、均有五声音阶下行级进的乐汇等,不难得出两首曲子出自同源的结论。而在“异”的方面看来,紫竹观《澄清韵》中的个性化因素同样是难以忽视的,区别于全真正韵《澄清韵》的D宫调,紫竹观《澄清韵》则以F黄钟宫调为基础,并将原有的节奏音型进行了拉长与简化,如引子后的第一乐句就是将原有的小附点音符扩大至大附点,时值足足延长了一倍,也导致衬词拖腔往后延长了两个小节。除此之外,紫竹观的《
澄清韵》还用简洁的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代替了原曲中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仅保留了旋律的骨干音,这种做法起到了删繁就简的效果,使得紫竹观道乐突显出清新、古朴的音乐审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