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根据您个人的创作经历来评述一下韩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情况。
答: 韩国的青春偶像剧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流行起来的,它是指带有感性、即兴行为或内容的电视剧,而不是以引发思索或政治性为内容的作品。进入90年代以后出现了称为“X一代”的新新人类,自由轻快的风潮在社会中蔓延并持续获得人气。随着MBC电视台的《我们的天国》、KBS电视台的《明天的爱》、SBS电视台的《热情时代》等这些以大学生生活为素材的电视剧陆续播放,开启了青春偶像剧的序幕。可以被称为青春偶像剧正式开端作品的就是曾在中国播出的《嫉妒》,后来就是我导演的《感觉》。之后陆续出现了诸多年轻面孔,流露出年轻人的时尚、感觉、情绪的电视剧渐渐吸引了观众。
但是近年来,韩国青春偶像剧的趋势发生了变化,即在现有的青春感觉为主的内容中附加了特定素材。比如以医院为素材的《综合医院》、以报社为素材的《聚光灯》、以航空公司为素材的《机场人生》、以说客为素材的《说客》、以侦察员为素材的《IRIS》等等,这些电视剧中都出现了年轻人的面孔,但是更具特的是他们工作的环境或职业非常引人关注。年轻人的爱情和专业人员这一素材很好地维持了均衡状态,使得电视剧获得成功。
我在KBS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导演了《蓝生死恋》,之后在“The Pan娱乐公司”导演了《冬日恋歌》和《夏日香气》,再后来就成立了以我姓氏开头的“Yoon’s Color民营影视公司”,并导演了《春天华尔兹》,从而完成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为素材的电视剧系列。这个系列整整花了七年的时间。我今后也会继续导
演在男女纯真爱情中融合大自然的青春偶像剧。但是不能与之前的作品重复,所以正在考虑如何突破原有的作品特。除了导演电视剧,我现在还在运营“Four Seasons House”,展示了一些在制作四季系列电视剧时剩下的资料和场景,免费对日本等地的游客开放。
问:在整个韩国电视剧的创作中,青春偶像剧所占的比重是多少?在您的预期中,偶像剧的收视人主要有哪些?
答:就在几年前,青春偶像剧占据了整个电视剧的70%—80%,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但是近年来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观看青春偶像剧的观众应该主要是年轻人,但如今他们不怎么看电视,而是通过网络观看。所以,在指定时间观看并决定收视率的几乎是家庭主妇了。主妇们比较热捧的《第二次求婚》、《贤内助女王》这些作品能带来满足她们幻想需求的话题。现有的青春偶像剧大多都是邀请大明星来参演,因此失去了过去那种明朗而感性的趋势,而变成了立体且规模庞大的电视剧,就像商业大片中出现的明星一样。
日本比韩国更早地经历了人气电视剧的趋势变化,在日本曾经也流行过像《东京爱情故事》、《第一百零一次求婚》等爱情为主题的温馨而小规模的电视剧,之后逐渐变成专业电视剧和大型电视剧。随着专业剧、伦理剧、虚幻剧等种类的丰富,原本喜欢《东京爱情故事》的人已经无法在日本电视剧市场中到可以观看的电视剧了。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冬日恋歌》,中年女性从这个电视剧中感受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内心情感,有一种怀旧的心情,之后便疯狂地喜欢上这部电视剧。
问:韩国青春偶像剧在创作方面有什么特点?您认为好的青春偶像剧应该具有哪些创作元素?
答:从一个国家的电视剧中能够观察到那个国家的特性,韩国青春偶像剧的特点就是韩国式的示爱方式,也就是说,韩国人认为直接和夸张地表示爱意就是一种美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制造很多惊喜,会喊出“我爱你”,也会声称为爱而死,对于父母的反对非常伤心,对于爱情非常执著。日本的民族特点里面有着不轻易表达的倾向,从这种民族性看来,韩国的这种示爱方式确实是大快人心的,这应该就是获得高人气的秘诀。在中国同样如此,中国人不善于把自己的内心情感直接地表现出来,韩国电视剧在中国获得人气的原因,应该也是他们欣赏剧中男女之间的示爱方式吧。
我认为青春偶像剧应该具有的创作元素就是幻想。也就是说,像硬币的两面性一样,人类同样有相互敌视和斗争的一面,也有憧憬美丽的一面。需要在事物的两面性中观察正面,也就是阳面。《蓝生死恋》之所以叫做《蓝生死恋》就是因为要塑造一个童话,从中寻一种净化的东西(《蓝生死恋》在韩国的名称是《秋天童话》)。不要讨论它是否现实,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竞争,并且在新
在情感的童话幻想中净化心灵——韩国导演尹锡瑚谈青春偶像剧
受访者:[韩]尹锡瑚(导演)
采访者:[韩]申惠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An Interview with Yin Xihu
122
自由主义的理论中备受煎熬,从这一方面讲它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在观看这一电视剧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一种净化,于是饱含眼泪融入其中。我希望创作的是可以珍藏的电视剧,而不是消费性电视剧。打架的场景或着火的场景可以当做热闹去看,但过后就会忘掉。但是温暖的感觉或美好的感觉会持续很久,当我们听到相关的音乐或者遇到相似情景时还会重新回想起来。于是,人们会去购买剧中的音乐,去拍摄场地,想把演员的照片贴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通过这种心情来获得净化的感觉。
问:您为什么喜欢拍青春偶像剧?您认为自己最成功的作品是哪部电视剧?与其他韩国的青春偶像剧导演的风格有何不同?
答:所有作品中最终都会体现创作者自己的取向,投入多少就会获得多少。我制作的电视剧中体现了我喜欢何种演员、何种影像、何种音乐的取向。我也是通过自己的创作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是如此感性的人,从而让我可以构筑比较有特的作品世界。我1957年出生,70年代上了大学,当时韩国处于军事独裁政权时期,学校中蔓延着学生运动。我经过几次失败的大学入试后参了军,回来后才进了大学,因此很难与学生为伍开展学生运动。久而久之就会很少关注社会问题,读书、听音乐、与自己对话、独自思索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我和其他同龄人相比,抒情取向更加浓厚。
“自己最成功的作品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如果一定要选择的话,我就会选《蓝生死恋》。虽然我是以《冬日恋歌》获得了成功,但是如果没有《蓝生死恋》,就没有后来的四季系列作品。
风格上,和其他韩国导演的青春偶像剧相比,不同点在于抒情性。还有就是配合抒情性的影像和音乐塑造的形象效果。这些都是非常影响叙事型故事情节的主要部分。叙事并不是特别的,也不是奇思妙想,它保持着普遍性,在表现叙事的过程中添加幻想因素就能塑造出美丽的影像,进而吸引观众的视听。由于表现方式都是抒情的和感性的,所以能够引导观众继续观看。
问:谈谈您是如何做到将韩国民族精神和文化审美融入到充满时尚感和现代气息的青春偶像剧中的?
答:韩国电视剧在亚洲市场中人气高涨的原因,我认为是包括韩国传统价值观以及注重家庭和爱的普遍性情感,还有影像技术完美融合的结果。关于韩国的民族情感,我只是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东西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因为我父亲是农业大学教授,所以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住在农业大学校舍。因为是农业大学,所以到处都有田园的缩小版。园林系有花坛,畜牧系有牧场,林业系有树丛,农耕系有农田,并且在大学校园里有实习基地。小时候拎着水壶去挤牛奶,不同季节都会去果园摘果吃。这样,在青少年时期就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也就不知不觉把这种对自然的感性体会表现在电视剧中了。
另外,我成长在一个韩国典型的家庭,它可能是我在电视剧中表现韩国民族精神的基础。我的父亲是典
型的学者,母亲是典型的韩国母亲。我还有一个和两个哥哥,的年龄和我相差很大,她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出嫁了,我特别羡慕有妹妹的朋友。所以,我的电视剧中出现的女性都是我梦想中的妹妹形象,是乖巧、善良、乐于奉献、可爱的女人,这是我对女人的一种幻想。
我在创作电视剧时非常注重形象,尤其强调彩,因为我大学毕业后曾在广告公司工作。广告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强烈的形象传达信息,于是学到了这种技术。后来转行做电视剧,其实就是把在广告公司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电视剧制作中了。我策划一部电视剧时总是会设置主题颜,《蓝生死恋》是黄和红,《冬日恋歌》是白,《夏日香气》是蓝和绿,《春天华尔兹》是粉和绿。尤其在《春天华尔兹》,粉象征浪漫,绿象征着幻想。所以要求男主人公穿蓝和暗绿等偏暗的服装,女主人公穿温暖的蜡服装。把颜的影像美极大化的作品是《颜》,当时曾用绿表示自由奔放,黄表示骄傲和热情,粉表示清新和淡雅。
问:您是如何定义“偶像”的,尤其是青春偶像剧中的偶像?宋慧乔、韩彩英、宋承宪、裴勇俊都是从您的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成为韩国一线的明星。在您的经验中,是怎样发掘具备偶像潜质的演员的?
答:我的偶像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妹妹。因为没有,所以非常想拥有。我是五十多岁才结的婚,在那之前我的偶像就是一直无缘相遇的伴侣。我现在的夫人是一位非常善解人意的人,如果年轻的时候相遇,那么很有可能无法结婚。当我想下来,寻现实人物的时候,我们相遇结婚了。偶像就像是永远无法相遇的幻想。
在电视剧中出现的偶像首先应该具备赏心悦目的外貌,而不是属于大众脸的那种好看的人。即便演技再好,如果外貌条件不好,也只能停留在配角。但是外貌俊俏的演员即便是开始演技不突出,但经过历练,最终是会取得成功的。就像元彬,当初经纪人把他带过来的时候,由于他的外貌条件非常好,我马上决定让他参演《求婚》。不过当时他的演技比较差,所以我几乎没有安排台词给他,只是让他饰演一个偷看金喜善的邻家青年。他的好形象为他赢得了很高的人气,但因为演技不成熟,所以大概三年时间他没有参演的机会,直到《蓝生死恋》,他的演技才得到肯定。
其次,偶像明星要能让人产生好感。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内心要偏向于主人公,要让观众随
TELEVISION STUDIES 电视研究123
着主人公悲伤或快乐,尤其电视是家族一同观看的渠道,人见人爱的形象好过个性强烈的形象。这些与漂亮和帅有一些区别,裴勇俊、宋承宪、元彬、宋慧乔、崔智友、韩孝珠等确实都属于俊俏型的,但他们的外貌还具有亲和力。在国外播放的时候,会进行配音,因此声音无法成为优势,但观众看到的演员的眼神和模样是不变的。
还有,出演偶像剧的演员平均年龄在20—25岁是最合适的。男演员和女演员有一点不同,男演员直到35岁左右都可以演青春偶像剧的主人公。像宋承宪一样,虽然是三十多岁,但在《伊甸园之东》中与20岁的李妍熙共同演出。男演员年龄稍大一些会有一种成熟美,但是女演员如花般的全盛期则显得非常短暂。
年龄小的男演员只是看着非常可爱,当经过岁月的洗礼反而突显出男性的魅力。
的确,有很多从我导演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明星的演员,我有一种能够甄别未来之星的眼力。一般面试的时候我会让参试人员面对镜头进行各种表演,他们要通过镜头的表演让我陷入其中,达到久而不腻。
问:您选择剧本的标准是什么?您与编剧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分歧时,怎样处理?
答:我选择剧本的标准是看撰写剧本的作家和我的沟通程度。剧本的好坏并没有绝对的衡量尺度,也许有些作家会说自己的作品多么好,但我并不那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怎么对话也不会达成一致。我绝对是和平时投缘的作家合作,人生观或者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都要比较一致。吴水娟作家在这方面就和我非常相像。我通过电视剧《感觉》和她开始接触,几年后合作了《蓝生死恋》。我选择剧本的范围比较狭窄,可能是为了维持我自己的艺术取向吧。
我认为这就是对作品的真诚。我是一直很努力想把事情做好的,一旦开拍就会完全投入进去,稍微有一点分歧,就算我被批评,也不能让作品遭受损失。为了一个好的作品只能做出最大努力,而不是妥协和让步。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制作电视剧的原则。好在作家们都很理解我。韩国音乐网
问:作为一名导演,您在创作时是不是事先有很明确的市场考虑?
答:市场性越来越重要,但我认为还是需要确保作品本身的品质。因为近年来我亲自运营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不需要刻意去制作各种作品,所以对于市场性以及收益性的负担较少。我为了预测比较专业的市场性,会雇用专业市场调查员。一旦市场调查员提出某种有利于市场性的建议时,我们会相互讨论后决定是否采用。比如,我提出拍摄所需的场所或场景时,市场人员就会考虑是否直接购买或者从其他地方获得赞助,然后给我提出建议。但是这种建议是否有损于作品内容就要由我来判断了。
就算市场再重要,我也不能被市场调查员牵着鼻子走。两者的角作用几乎各占一半。
问:请谈谈与制片人合作的情况。
答: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方式和中国不同,首先要策划,其次决定播放时间,然后才进入制作阶段。以前几乎百分之百都是在电视台电视剧部门自主制作。之后逐渐出现了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后来法律允许部分影视作品由民营影视制作公司来制作。最近收视率最高的短篇系列几乎都是由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制作的,周末剧场是电视台和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各占一半,早间剧场几乎都由电视台制作。制作短篇系列时,民营影视制作公司会拿着策划书和非常重要的角分配计划书以及剧本去电视台。策划书指的是整个剧情,角分配计划书可以不是最终敲定的版本,但是至少要达到接近确定的程度。策划书或剧本很重要,但是由哪位演员来出演是获得电视台批准的最有利条件。比如,《拜托小》是从一开始就考虑由尹恩惠来出演而制作的电视剧。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和尹恩惠签约,然后跟制片人交涉,使得所有主
题都按照尹恩惠形象进行设置。再然后,重要的就是作家。一般要向电视台提交约四集左右的剧本。在韩国,作家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比如撰写《爱情是什么》的金秀贤作家,只要是这位作家写的剧本就很容易获得批准,仅次于金秀贤的作家是撰写《大长今》和《善德女王》的金英贤作家。
问:韩剧能够很成功地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作为创作者,您觉得原因有哪些?
答:在中国比较受欢迎的韩剧几乎都是青春偶像剧,韩国青春偶像剧的特点是超越了韩国特,具备了能够超越国境受到欢迎的某种特点。比如说,《蓝生死恋》之所以在中国大受欢迎并不完全是因为韩国特的情感,而是在自然中表现出的人类普遍性情感。我想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不会讨厌自然和爱吧。韩国青春偶像剧中出现的人物中没有非常恶毒或恶劣的。大致都是在命运的安排中艰难地守护爱情、克服种种困难的男女纯真之爱,所以中国观众会喜欢上这些人物,进而喜欢韩国电视剧。韩国的无线电视台不像中国这样多,只有四个。所以,制作任何一个作品时,竞争非常激烈。也许是这种激烈的竞争力增强了韩国电视剧的品质。当然,根据韩国很早就发达的经纪公司构筑起来的明星系统也不可忽视。尤其韩国男演员非常具有竞争力。这与韩国特有的情况有着密切关联,所有男性的价值观中都有着一股争强好胜。所以在韩国,从小就教育男孩不许哭、打架一定要赢、要时刻保护女孩等等。这些自然而然地变成固有的特质,表演时流露出的“男性倾向”就比相邻国家的男性要强烈。我想,也许这也是引发“韩流”的原因吧。
(整理 申惠善)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