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记叙文阅读之写作手法
一、(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学校举行“追寻先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与。
勇士的背影
宋子洵
①虽已进入春天,风却也卷挟了几分寒意。朦胧的金光洒落在山顶的薄雪上,氤氲出几分雄壮悲凉。连绵陡峭的山岭在云层中若隐若现,远处传来几声鸟鸣,却未见飞鸟。夹金山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这般景象。
②一条陡峭的山路向上延展,在视线所及之处骤然急转,消失于云层雾气中。藏族小伙扎西一早就站在路边。
③他在等待着一位执意独自登山的老人
④“咚、咚、咚……”沉重的脚步声自远处传来,扎西探出头,仔细打量着来人。一个略显佝偻的身影,逆着光走来。虽然脚步有些蹒跚,但每一步都像巨石一样重重地压在地上。只见老人一边走一边用留恋的眼光注视着周围,像是在回忆什么。“就是他!”扎西赶忙跟上,一路上躲躲闪闪,生怕被发现。
⑤突然,他发现老人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注视着他。
⑥“糟了,被发现了!”心一横,扎西硬着头皮凑上前,向老人解释道,是小金县的桑杰书记让自己悄悄跟着的,因为担心他一人登山有危险。扎西一脸诚恳的模样,让老人原本紧皱的眉头缓和了些许。
⑦“你回去吧!”老人转过身去,背朝扎西摆了摆手。
⑧“我不走,我答应桑杰书记要照顾好您的。”扎西倔强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⑨老人动了动嘴角,想说点什么,却又什么也没说,继续向上攀登。看着老人沉重的背影,扎西知道老人默许了。
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额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
⑪“您不要再往上走了。”见状,扎西有些着急。
⑫老人的喘息声越来越急促,听起来像是即将报废的拉风箱,光听着都让人心慌。对于扎西的话,老人置若罔闻。
⑬“您撑不住的……”扎西的声音因焦急而轻微地颤抖着。
⑭终于,老人停了下来。
⑮“我走不动了,这夹金山,是上不去了,真想再上去看看你们。”他看向前方喃喃地说,“小伙子,帮我个忙,到上面替我敬个军礼吧。”
⑯敬礼?扎西没听懂。
⑰“就像这样。”老人边说,边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庄重而又虔诚地向大山敬了一个军礼。
⑱或许是不想老人继续攀登,扎西没有拒绝这个请求。
⑲随着一步步攀登,扎西的体力渐渐透支,汗水湿透了单薄的衣衫,他的牙床都在冷风中打战,腿像灌了水泥一样,豆大的汗珠顺着脸侧滴落。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也被逐步掠夺,扎西已经接近窒息了。
⑳终于行至一片开阔处,扎西累得连动一下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喘息间,扎西记起了老人的嘱托。
㉑咬住因寒冷而颤抖的牙齿,扎西缓缓地举起右手对着那片天空敬了个军礼。
㉒下山时,扎西又遇到老人。老人坐在路边,定定地看着远方。扎西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只好静静地走到老人身边坐下。
㉓“累吗?我们当时也很累!”扎西的耳边传来老人粗粝沙哑的声音。
㉔“老人家,您一定是老红军吧?”扎西突然意识到什么。
㉕老人深邃的眼神给了扎西答案。
㉖……
㉗太阳落山时,老人走了。凝视着老人踉跄而坚毅的背影,扎西的内心突然汹涌起复杂的情感。有种念头在他心里升腾而起,久久不散。
㉘离开之前,面向无数英魂在这里长存的夹金山,他又敬了一个郑重的军礼,并许下了自己一生的承诺。
㉙那之后,扎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年人。二十几年过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烙在他的心底。夹金山上,仿佛一直有一个勇士迎着落日的余晖,凝望着远方。
(选自《解放军报》2022年3月15日)
1.文雅准备以对联形式概括小说情节,并写好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老人登山怀念革命战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作答。
(1)100米,100米,又100米,老人脸颊涨红,额头的青筋不停地跳动。(文博认为这句话中的前两个逗号改为顿号更合适,说说你的看法。)
(2)二十几年过主了,老人的背影一直在他的心底。(请你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为加点词语做批注。)
3.文雅认为这篇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你从文中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4.文栋认为扎西是小说的主人公,文雅认为老人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谈谈你的看法及理由。
二、(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满树槐花飘香来(王溱)
①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
②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子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间或有些黄白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③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大院邻居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
④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猪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五花肉最好,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迄今说起来仍念念不忘。
⑤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一气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曰“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震撼却又显得柔情无比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有删改)
材料二:
书院四季春花(叶辛)
①沪剧里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喜欢沪剧的上海人几乎都会唱,直白而又贴切。
②桃红李白油菜黄,蝶飞蜂舞鱼儿欢,书院的春天是彩斑斓的。
③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桃花开,四面八方的上海人云集而来,到书院看桃花。灿烂的桃花,含笑怒放,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形成一个迷离的粉红世界,一张张笑脸沉浸其中。
④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果园里,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樱花谢了杜鹃开,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桑、牡丹热热闹闹地次第开放。小河边、道路旁、防风带附近、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处,都是姹紫嫣红的花朵,处处惹人的眼。各种花儿开得太茂盛了,以致人们分辨不清,空气里弥漫着的好闻的味道,究竟是哪种花儿的馨香。
⑤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海滩边,一片绿的芦苇一天一个样地使劲拔节,日渐茂盛起来,很多书院人来采摘鲜嫩的粽叶回家包粽子。滩涂上也热闹起来,捡蛏子、抓跳跳鱼、刨小螃蜞的孩子们叫成一团。
⑥春天,置身于书院,在路边,在海边,在庭院中,在田地里,出奇地舒畅、欢快。
⑦而今,书院已经归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这是特区里的特区呵!一条经过书院连接上
海中心城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快捷大道正在修建。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上海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有删改)
【注】①书院:地名。
5.材料一第②段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槐树花开的景象,请结合原文对此描写方法做简要分析。
6.材料二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7.两篇散文都以“花”入题,试比较其写作意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8.下面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材料一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腻生动地描绘出邻居们享受欢愉时光的情形。
B.材料一以“槐花”为线索,依次展现了吃槐花、赏槐花、办槐花节等场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C.材料二以沪剧唱词“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开头,引出下文对春花的描写,富含文化韵味。
D.材料二通篇不见“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写法新颖别致,有独到的审美情趣。
E.材料一、材料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许多看似闲笔的描写,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三、(2022·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
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
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