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资料三]知其不可为⽽为之
定考神针⼯匠精神教辅灵魂
浙江省鲁迅中学陈爱娟⽼师编写
【教师版】
四、知其不可⽽为之
班级:学号:姓名: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
1.趋⽽辟之,不得与之⾔ “辟”通“避”,避开
2.植其杖⽽芸 “芸”通“耘”,除草
3.使⼦路反见之 “反”通“返”,返回
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词多义)
1.以吾从⼤夫之后古义:古代官职,三代时,官分卿、⼤夫、⼠三级;⼤夫之中⼜分上、中、下三等。今义:医⽣2.孔⼦过之,使⼦路问津焉古义:打听渡⼝今义:探问价格或情况(多⽤于否定句)
3.⼦见夫⼦乎古义:对学者、⽼师的尊称今义:称读古书⽽思想陈腐的⼈(含讥讽义)刘亦菲大尺度
4.⼦路从⽽后,遇丈⼈古义:对⽼年男⼦的尊称今义:岳⽗,妻⼦的⽗亲
5.凤鸟不⾄,河不出图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的⼤⽔道
6.楚狂接舆歌⽽过孔⼦名词⽤作动词,表⽰“唱着歌”
7.夫执舆者为谁?名词⽤作动词,表⽰“驾车”
8.⼦路从⽽后名词⽤作动词,表⽰“落在后⾯”
9.⽌⼦路宿使动⽤法,“使……停⽌,留下”
10.见其⼆⼦焉使动⽤法,“使……见”
11.欲洁其⾝,⽽乱⼤伦使动⽤法,“使……纯洁”
亲爱的小孩 歌词12.杀鸡为⿉⽽⾷之让/给他吃
13.楚狂接舆歌⽽过孔⼦经过,路过
1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匡正,挽回及,赶得上
15.趋⽽辟之,不得与之⾔⼩步快⾛
16.植其杖⽽芸⽴
17.鄙哉,硁硁乎偏狭
18.斯⼰⽽已矣守⼰,指洁⾝⾃好
19.果哉!末之难矣辩驳
虚词
1.以吾从⼤夫之后因为,介词
2.天下皆是也,⽽谁以易之与,跟;介词
3.⼦路⾏,以告把,介词
4.⼦路从⽽后,遇丈⼈,以杖荷蓧⽤,介词
5.趋⽽辟之,不得与之⾔介词,和
6.是鲁孔丘与语助词,吗
7.孔⼦沐浴⽽朝连词,表⽰动作的顺接
8.楚狂接舆歌⽽过孔⼦连词,表⽰修饰
9.今之从政者殆⽽语助词,相当于“罢了”
10.⼦路从⽽后连词,表⽰转折
11.植其杖⽽芸连词,表⽰顺接
12.⼦路拱⽽⽴连词,表⽰修饰
13.晨门⽈:“奚⾃?” 疑问代词,哪⾥
固定结构
1.且⽽与其从辟⼈之⼠也,岂若从辟世之⼠哉?与其……岂若与其……不如2.君⾂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如之何,怎么
特殊句式
1.告于哀公⽈。介宾结构(状语)后置,“于哀公告”
2.⼦路宿于⽯门。介宾结构(状语)后置,“于⽯门宿”
3.⼦击磬于卫。介宾结构(状语)后置,“⼦于卫击磬”
4.则何以哉?介词宾语前置,“则以何哉?”
5.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谁以易之?介词宾语前置,“⽽以谁易之”
5.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谁以易之?介词宾语前置,“⽽以谁易之”
6.晨门⽈:“奚⾃?” 宾语前置,“⾃奚”
7.莫⼰知也宾语前置,“莫知⼰也”
8.有⼼哉,击磬乎!谓语前置,击磬乎,有⼼哉!
四、知其不可⽽为之
班级:学号:姓名:
⼀、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项是
A.趋⽽辟之,不得与之⾔ B.植其杖⽽芸
C.深则厉,浅则揭 D.使⼦路反见之
答案:C (“辟”通“避”,避开;“芸”通“耘”,除草;“反”通“返”,返回)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楚狂接舆歌⽽过孔⼦过:拜访 B.夫执舆者为谁舆:驾车
C.果哉!末之难矣难:辩驳 D.鄙哉,硁硁乎鄙:偏狭
答案:A (过:经过,路过)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是
A.今之从政者殆⽽ B.孔⼦沐浴⽽朝歌谱
C.孔⼦过之,使⼦路问津焉D.⼦路从⽽后,遇丈⼈
答案:A (从政:参与政事;沐浴:洗发洗⾝,洗浴;问津:询问渡⼝;从⽽:两个词,从,跟随,⽽,表承接。)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法都相同的⼀项是
A.之三⼦告,不可孔⼦过之B.不得与之⾔今由与求也相夫⼦
C.以吾从⼤夫之后以杖荷蓧 D.使⼦路问津焉见其⼆⼦焉
答案:D(之:动词,到/代词,代长沮、桀溺;与:介词,同/连词,和;以:介词,因为/介词,⽤;焉:句末语⽓词,不译。)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项是
A.⽌⼦路宿 B.往者不可谏
C.欲洁其⾝,⽽乱⼤伦 D.见其⼉⼦焉
答案:B (A、C、D均为使动⽤法;谏:匡正,挽回)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项是
A.莫⼰知也B.晨门⽈:“奚⾃?”
C.有⼼哉,击磬乎!D.则何以哉?
答案:C(A、B、D均为宾语前置句;C为主谓倒装句,(⼀说不倒装))
【】7.选出下列对课⽂解说分析恰当的⼀项
A.⼦击磬于卫,有荷蒉⽽过孔⽒之门者,⽈:“有⼼哉,击磬乎!”既⽽⽈:“鄙哉!硁硁乎!莫⼰知也,斯⼰⽽已矣。深则厉,浅则揭。”⼦⽈:“果哉!末之难矣。”(14.39)
从“荷蒉”者⼀系列的动作和语⾔可以看出:他有知⼈之才,知⼼之能,知⼈之智,知世之明。从孔⼦的回答可看出他虽知⾃⼰处境尴尬(“击磬”流露其⾏道受阻),依然“知其不可⽽为之”。
B.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已⽽!今之从政者殆⽽!(18.5)
接舆把孔⼦⽐作衰⽼的凤凰,委婉规劝孔⼦趁早退出从政之路,好好把握未来。
C.⼦路宿于⽯门。晨门⽈:“奚⾃?”⼦路⽈:“⾃孔⽒。”⽈:“是知其不可⽽为之者与?” (14.38)
“晨门”的话对孔⼦⼀⽣政治追求做了精辟概括,他应该是⼀位学识修养极⾼的隐⼠。
D.⼦⽈:“凤鸟不⾄,河不出图,吾已矣夫!”(9.9)
孔⼦感叹年⽼⼒衰,道之不⾏;透露出天下⽆道⽽⼜⽆可奈何的深深的哀怨。
中国好声音残酷月光答案:B 接舆把孔⼦⽐作凤凰,凤凰有道则现,⽆道则隐。孔⼦⾝处乱世却周游求仕,故⾔“德衰”。
8.补充完整下⾯的名句。(3分)
⑴往者不可谏,
⑵,,其⾝不正,虽令不从。
⑶⼋佾舞于庭,,?
答案:
⑴来着犹可追
⑵其⾝正不令⽽⾏
⑶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slipped away
夫⼦怃然⽈:“ 鸟兽不可与同,吾⾮斯⼈之徒与⽽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8.6)
⑴鸟兽不可与同,吾⾮斯⼈之徒与⽽谁与?(2分)
⑵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分)
⑴鸟兽不可跟它们同,我不跟世上⼈相处⼜跟谁呢?
⑵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跟他们⼀起从事改⾰了。
三、阅读下⾯的⽂字,回答后⾯的问题。(4分)
陈成⼦弑简公。孔⼦沐浴⽽朝,告于哀公⽈:“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告夫三⼦。”
孔⼦⽈:“以吾从⼤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告夫三⼦’者!”
之三⼦告,不可。孔⼦⽈:“以吾从⼤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14.21)
⑴请从孔⼦和鲁哀公的对话中推测鲁国当时的政治形势。(1分)
哀公⼤权旁落,“三桓”把持朝政。(政在⼤夫)
⑵孔⼦⼀贯强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此次见哀公,离鲁司寇之职已⼗五年,早已不参与鲁国政治,⽽此次越位见哀公,且两次⾃⾔“不敢不告”,不是与其⼀贯主张⽭盾吗?你对孔⼦这⼀⾏为如何理解?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不⽭盾。
周佑凌此次事关伸张正义之⼤事,不得不越位⽽告哀公,⼝中念念有词说“不敢不告”,是对⾃⼰不在其位⽽
⼜冒然谋政的⾃我⼼理安慰。
这⼀⾏为鲜明体现了孔⼦“知其不可⽽为之”的精神。
四、阅读下⾯的⽂字,回答后⾯的问题。(4分)
⼦路从⽽后,遇丈⼈,以杖荷蓧。⼦路问⽈:“⼦见夫⼦乎?”丈⼈⽈:“四体不勤,五⾕不分。孰为夫⼦?”植其杖⽽芸。
⼦路拱⽽⽴。
⽌⼦路宿,杀鸡为⿉⽽⾷之,见其⼆⼦焉。
明⽇,⼦路⾏以告。⼦⽈:“隐者也。”使⼦路反见之。⾄则⾏矣。
⼦路⽈:“不仕⽆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乱⼤伦。君⼦之仕也,⾏其义也;道之不⾏,已知之矣。”
⑴孔⼦师徒重访“丈⼈”后,发了⼀通感慨。这番感慨包含了哪⼏⽅⾯的内容?(2分)
两⽅⾯内容:⼀是批评丈⼈只顾⼩礼⽽失了⼤义;⼆是表⽩⾃⼰顾全⼤义,且如孔⼦⼀样“知其不可⽽
为之”。
⑵你是否认同⼦路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完全认同。这是孔⼦⼀贯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君⾂之义是⼤义,长幼之节是⼩节。君⼦要⾏⼤义。尽管⾃⼰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他还是坚定地认为君⼦出来做官是做他应做的事,这便是孔⼦“知其不可⽽为之”的精神。
五、阅读下⾯的⽂字,回答后⾯的问题。(4分)
(桀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之⼠也,岂若从辟世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