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体验经济邓莎图片

———————————————————————————————— 作者:
———————————————————————————————— 日期:
   
漫谈“体验经济”
                ——以“李雷和韩梅梅”为例
周诗雅图片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琳琅满目、形形的各类广告充斥在我们周围,铺天盖地一般,然而对这些广告商们花大价钱发出的消费“邀请”,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笑而过。英国的Mediaedge实施的一份消费者购买倾向的调查发现:当消费者被问及哪些因素令他们在购买产品时更觉放心,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回答有朋友推荐这表明,现在消费者买东西不再只凭那些花哨的广告而盲目购买,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之前的体验或者朋友的体验来确定哪些可以买,
哪些不必买。
由此可见,无论是电视、报纸、广播,还是杂志、户外媒体等,传统广告的效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信息singlelady爆炸使消费者无所适从,现在他们倾向于以互动交流的方式获知相关信息,亲自参与到产品和服务中来,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这是本文要谈及的“体验经济”的社会大背景。
其实,早在1970年,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就在他的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提到,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阶段之后,最新的发展浪潮将是“体验经济”。此后,1998年《哈佛商业评论》7—8月号上,两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Ⅱ)和詹姆斯·吉尔(JamesH.Gilmore)发表了一篇题为《迎接体验经济》的文章,“体验经济”一词由此成为一个非常有热度的词汇。人们意识到消费体验可以成为企业营销的突破口,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更多的企业也越来越注意到“体验”在当下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性,他们进而精心设计、销售“体验”,使得“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愈发昭示着一个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体验经济”作何解释?
以上是话题的缘起,那么到底何为“体验经济”呢?至今还没有科学、一致的界定。笔者仅就目前对体验经济的几种定义,做一综合分析和阐释。李玟 自己
在约瑟夫•派恩的理论基础上,有学者采用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经济价值去理解体验经济的实质,认为“体验经济”就是一种将“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物的经济形式。它对体验经济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总结出一个广为引用的定义——“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着消费者,以提供“体验”作为主要经济提供品的一种经济形式。这一定义被引用得最为广泛,然而仔细分析,会发现它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一是把“体验”看成是一种经济提供物,并不十分科学;二是这一定义只说明经济的提供物是“体验”,并没有指明这种“体验”到底是什么,所以总给人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朦胧印象。
金俊勉
第二种认识,是把“体验经济”看成是服务经济的延伸或称之为一种新服务经济,这个观点也被较为广泛地接受。它认为,在服务经济时代,服务是营销的突破口和经济的增长点,而“体验经济”中“服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是,这两种经济时代的“服务”强调的侧重点及其本质:服务经济时代强调的是依靠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制胜,这些形式的服务,各企业之间是可以相互模仿的,最终消费者不能区分不同企业之间的服务差异;而“体验
经济”强调的则是某一服务能否给人以特殊的情感体验,能否帮助人们实现、完成某一特殊的过程或经历。因此,我们不能断定“体验经济”就是一种完全依赖于服务的新服务经济。
第三种观点,认为“体验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它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体验经济和精神文化消费确实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不仅是因为有了精神文化消费,更是因为这个阶段的精神文化消费与之前相比有着不一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和权重大大增加;二是精神文化消费的领域大大扩展。这种观点虽有一定可取之处,却过于笼统,没有把体验与精神文化消费区分开来。体验经济,体验的不只是精神文化,也有实物体验,情绪体验,感官体验等。现代人在注重产品和消费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愉悦和满足,即越来越重视消费过程给人带来的体验。
黄晓明内裤广告
基于以上分析,再结合经济学相关知识,笔者在此为“体验经济”下一定义:“体验经济”是指针对特定目标人,生产或提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特定情感、特殊心理感受并使其愿意为之付费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经济形态;与传统实物经济、服务经济相比,它更倾向于关注消费者的个人情感体验,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经济。
(二)对“体验经济”类型的新划分
此外,还涉及到“体验经济”的具体划分类型。依据消费主体是否主动参与、融入情境或只是吸收信息,派恩和吉尔摩把“体验”分为四大类:审美体验、娱乐体验、逃遁体验和教育体验。其中,看电视或参加音乐会等,属于娱乐体验,消费者较被动,只是接收信息;上课则属于教育体验,消费者参与较主动,但本身处于活动之外;参加戏剧演出、乐团演奏或是亲身进大入峡谷等属于遁世体验,遁世体验一样可以发挥教育或是娱乐的功能,而且消费者的参与更主动,体验更深入。如果将消费者在遁世体验中的参与度降到最小,就成为审美体验,消费者虽然融入体验的活动或环境中,但是不影响体验的呈现,就像游客只站在大峡谷边上观赏奇景,或是到艺术展厅欣赏艺术品,身在其外,心却陶醉其中,从而引发心灵内部的触动。
根据以上对“体验”对象的种类的划分,“体验经济”对号入座,即可分为:审美体验经济、娱乐体验经济、逃遁体验经济和教育体验经济。笔者对此也较为赞同,但是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这里提出一些另外的看法,考虑虽有不足,却是几经斟酌的观点,执笔陈述仍有待商榷。笔者认为也可从时空维度纵向对“体验经济”进行分类,即按照消费者“体验”对象的时空顺序依次划分为:重新再体验经济、即时体验经济和超前体验经济,三种类型。
所谓“重新再体验经济”,是指一部分人对过去的事物怀有某种不可名状的喜爱情趣,以致大量
收藏、到处观赏,来满足内心的追求渴望;或者是有着某种共同经历的人,通过体验过去寄托自己独特情感的事物,再次燃起怀旧情绪的心境,商家借此获得消费利润。比如,因爱好琢磨古玩,以致古董、名画收藏的盛行;为了留住童年的记忆,小人书、连环画的再度兴起。“即时体验经济”,体验的是当下的、现时的事物带给人的享受心理。比如,到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咖啡厅消费;电影院观影、KTV飙歌、旅游散心;或是电脑网络游戏等。至于“超前体验”,就是亲临现场体验那些先进的、现在极少人能体验到的项目,从而品尝一般人无法体验到的感受。比如,进入数码体验馆、科技体验馆,对这些高科技含量事物的切身体验;穿上宇航服同宇航员一起进入太空的体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