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曲《独弦操》演奏与研究
作者:孙博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1
        要:《独弦操》这首二胡作品是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于19321创作而成。这首作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以一根琴弦创作的二胡作品。文章主要研究《独弦操》这首作品的音乐内涵及演奏理念,文章结合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实际的演奏心得,研究和分析这首经典的二胡作品。希望借助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发掘和探讨这首作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关键词:刘天华;独弦操;音乐内涵;演奏理念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130-02
        刘天华先生抓住了二胡内弦的低沉、浑厚的音质特点,并且借鉴了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创作技法,将独弦的演奏形式融合在二胡的创作及演奏领域之中,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出作者忧虑的内心情感,由于其特殊的演奏手法也赋予了这首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创作背景及音乐内涵
        这首作品创作于19321月,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家正当危难之时,刘天华先生的音乐事业也面临改革的危机,他极度担忧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独弦操》又名忧心曲,由此可见,其名独弦,又名忧心,深刻反映了刘天华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这首作品的创作受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说:一弦嵇琴格”①之理念,而创作胡琴《独弦操》。这首作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以一根琴弦创作的二胡作品。刘天华先生抓住了二胡内弦的低沉、浑厚的音质特点,并且借鉴了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创作技法,将独弦的演奏形式融合在二胡的创作及演奏领域之中,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出作者忧虑的内心情感,由于其特殊的演奏手法也赋予了这首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二胡作品新型创作的典范。对比刘天华其他的二胡作品,该乐曲的演奏形式富有个性,增强了二胡自身的演奏特点,使乐曲的内涵与表现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二、演奏理念
        这首作品的演奏难点在于音、揉弦、换把、运弓等方面,演奏中一方面需要控制高音
区左右手的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揉弦的变化和强弱关系的对比,表现这首作品的音乐意境。演奏这首作品的最初阶段应合理的练习二胡内弦高音区域的控制技巧,在音极其容易被力度破坏的情况下,着重练习左右手的松紧和虚实的演奏关系。
        乐曲分为三个段落和一个尾声,第一乐段中,连绵的音乐旋律表达了刘天华忧心的思绪。演奏该乐段时应注意第一个音符的演奏力度及语气,合理分配弓段是重点,因为是弱拍子开始,要特别注意右手的运弓、左手的换把与揉弦的密切配合,使音乐情绪在一开始时能够有叹气的意境,以更加准确的表现出忧心的思绪。
        该乐段两次六度跳跃的演奏中,应注意强弱的对比,作者在音乐旋律中体现出了复杂的内心情绪,直到八度的音程跳跃出现,再次抒发了作者纠结的内心世界,在迂回的音乐旋律线条中体现出了作者惆怅、无奈的心理感受。
        谱例:
        九度的音程跳跃,首先,要注意换把的准确性,其次,合理的分配右手弓段,在由弱渐强的音乐变化之中,与紧密的揉弦技巧相结合。随后出现的两句相同乐句中,要有揉弦和力
度的对比,以表现出作者追问的情绪。乐段的结尾乐句中,音乐旋律再次叙述了作者内心的酸楚,再次强调了作者内心对现实极大的失望与无奈之情。
        谱例:
        第二乐段的演奏,要注意弓速、揉弦、换把的相互配合,在音乐织体中,强弱的变化要微妙些,换把的准确性毋庸置疑,揉弦应以连续的小幅度为主,结合弓速的变化,予以合理的分配弓段,要有准备、有分量的进行演奏,尽可能做到音量呈递增的方式,逐渐接续第三乐段的情绪表达。
        谱例:
        第三乐段的演奏比较轻快,音域已扩展到二胡的第五把位,随着旋律不断的迂回,演奏时更应注意音的纯净、弓段的运用,要清楚、有力的演奏,将乐曲推向全曲的最高潮。该乐段也表达了刘天华对未来的憧憬,当乐曲情绪逐渐回落,仿佛之前的希望又一次破灭,此时的运弓与揉弦,要尽可能的表现出深沉、浓厚的音,以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感冲突,以及不能平静的音乐状态。
        谱例:
        乐曲的尾声部分,好似在一声声的叹气和感叹中渐行渐远的结束。演奏时要注重情绪的传递与转换。
        谱例:
        演奏这首作品应注意情感的准确把握,这首乐曲横向对比刘天华先生的其他作品,既没有《悲歌》的愤懑,也没有《光明行》的激昂,更不困惑于《病中吟》的迷茫,这首乐曲的特点是作者在忧心中思虑的分量较深,对于演奏者而言,在诠释这首作品时应该着重注意运用揉弦和音的变化,以丰富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
        三、作曲家创作风格
        刘天华是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传播、发展、创作民族音乐事业。他受到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坚韧与执着的意志改革和发展民族音乐事业。他的音乐作品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将遭受的境遇、苦难,都抒写在他的音乐作品之中,他是近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先驱者、引路人,他的音乐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不断
的去学习、研究。
        刘天华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先进的音乐理念都体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之中,他一生中创作了十首二胡曲、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三首琵琶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改编两首民族器乐合奏曲、移植改编十首乐曲,创办《国乐改进社》,在经济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坚持出刊了十期《音乐杂志》。其先进和科学的音乐思想推动了近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他大量收集和整理民间音乐,规范记谱法,将原有的戏曲谱和译自的工尺谱重新整理。
        刘天华改变了二胡的演奏地位,丰富了二胡的演奏形式,将以往只能作为伴奏乐器的二胡,设立至高等学府之中,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次,他在二胡创作方面吸纳西洋音乐创作技法,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借鉴在二胡演奏技法之中。十首二胡独奏曲的曲式结构,借鉴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他对发展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见解,作品体现出了刘天华在音乐创作中的艺术素养。刘天华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在了这十首二胡曲之中,传递了他在人生观、乐艺观、艺术认知等方面的思考。
        笔者认为,艺术的创作灵感源自于生活,刘天华二胡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是他的创作理念独特,更是因为他的作品贴近时代,能够揭示出作者在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这首作品独特的创作理念,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继承有着较高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在二胡作品创作类型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众多的二胡优秀作品,是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作曲技术的有机融合。一首(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陶冶情操,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奏(唱)响生活中的主旋律,准确的传递正能量,才是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源泉。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为应注重传承传统音乐与现代技巧型作品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能单一的对待任何一种演奏形式,去之糟粕,取之精华。文艺在我国各个时期中始终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一首(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从创作到演奏,从演奏到传播,传承文化正能量,奏响时代主旋律,集刘天华的经典之作,融当代音乐文化精品。笔者认为只有正确的对待音乐文化的多种元素,才能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好的发展民族音乐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①宋《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乐律》: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自此始为一弦嵇琴格二胡曲谱网
        参考文献:
        [1]方立平.刘天华记忆与研究集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陈振铎.刘天华的创作和贡献[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3]刘北茂.刘天华音乐生涯:胞弟的回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刘育和.刘天华创作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5]张尊连.二胡名曲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