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娱乐圈
资深唱作人,一曲《红豆》曾让他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内地首屈一指的“情歌王子”。2009年跨界担纲制作辛夷坞《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全明星音乐广播剧,引起轰动。即将推出《我在回忆里等你》明星音乐广播剧!
从小和搞了一辈子戏曲艺术的外婆在一起生活,耳濡目染,早早就开发了我的文艺天性。于是长大后的我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娱乐圈,当然,那时候还叫做文艺界。
文艺界远没有如今的娱乐圈那么亲民,它高高在上,神情凛然,为每一个来朝拜的人设下重重障碍。这让当初要离家北上的我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众叛亲离”的逆子,因为我不切实际,因为我不循规蹈矩,因为我不知天高地厚。
然而文艺界自有它的魅力,它让我着魔,而且坚定不移地着魔。我坚持己见,一脚踏进文艺界的大门,并遇到了事业中第一个贵人,同样着了魔的竹书文化老板沈先生。沈先生把我真正地领进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熟悉是从少年时便开始的向往,而陌生则是因为接下来的每一秒,对于当初愣头愣脑的我来说都是崭新的。
我进入竹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制作陈琳的第三张专辑《走开》,在这张唱片出炉的日日夜夜里,沈先生充
分地表现出了一个音乐人的严苛。他后来曾说,这不仅仅是在做陈琳的个人专辑,而是在做一张代表内地流行音乐最高水准的作品集。当专辑中的歌曲缓缓地在所有乐迷耳边想起的那刻,它代表了陈琳和这个团队用音符汇成的情感与大家的心灵交流,是一种真诚的倾诉和对话。在竹书的那些日子里,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从音乐到唱片的完全制作过程,最重要的是我从此知道了做音乐的态度和做一个音乐人要具备的真正的素养。
过了很多年我依然还珍藏着这张唱片,偶尔再次聆听这些旋律时,就会让我重温往日的那些岁月。不管我还是不是当年的那个愣头小子,
不管这个行业带给我多少骄傲和荣辱,那些年那些人甚至那些微小的部分依然会让我敬畏,只因我们对音乐的态度是那么的深刻。
还清晰地记得《走开》的笛子前奏,那段悠扬笛声的演奏者是早已贵为大师的窦唯。当年我住在位于望京的南湖东园,住在我楼上的就是那个被舆论所困扰,痛苦不堪的窦唯。然而即使是这样的近水楼台,我们也从未有缘当面交流过,因为那会儿我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而他却是乐坛的神话。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堪媒体的频繁骚扰,窦唯深居简出,家门常年紧闭,只有偶尔会看到高原的北京吉普停放在单元门口。那时我开始更深刻地认识文艺界,知道了不仅做一个名女人难,做名男人也是很难的。幸好多年之后窦唯终于主动出击大闹《新京报》的时候,我早已搬离了南湖东园,未被狗仔的日夜
蹲守所殃及。
再后来我转入其他音乐公司从幕后到台前,才惊觉原来现在的音乐只是被某些相关产业拿来做幌子的工具。大家真正感兴趣的,吸引眼球和赚钱的是那些天花乱坠的花边新闻与八卦事件。沸沸扬扬、真真假假,只为打发茶余饭后娱乐大众。至此恍悟之前的文艺界在不知不觉中怎么就变成娱乐圈了。
娱乐怎样理解?
“又一某中性超女与异性男友逛街被爆恋情……”这句话背后的真正含义其实是,“粉丝们注意存钱吧,你家偶像新碟就要上架了!”
“某女郎哭诉洗浴被偷拍……”看到这里,影迷们就要注意啦,因为近期那位女郎的新片就要上档啦!
那好吧,我想,我做的是我的音乐,既然环境变成了娱乐圈,那我们就换一种思路和方法?
中性气质?那就来个特立独行的音乐表达,管他演唱会能不能得着调,咱要的就是一种潇洒!如果演唱会实在是没什么宣传点,那就穿回女装,再安排一下偷拍露个点,准保演出和票房来个双赢满堂彩。还有那些演而优则唱的明星,咱玩的就是跨界,新歌打榜之前先来点新闻,保证知名度蹿升、人气超旺!
可是娱乐圈的变化实在太快,陈琳的纵身一跳,也一并带走她的音乐梦想。而沈先生领导的那个竹书唱片,曾经为业界培养了无数精英,现在也准备改行拍电影了。
老谋子去年把当红炸子鸡小沈阳唤入他的新戏《三》吊足了影迷的胃口,捧红的不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哥,还有网络上另一首《哥只是个传说》。某“权威”音乐杂志对这首歌的评语竟然是:“在俗套音乐肆意横行的年代里,有一个坚持走自己音乐路线的音乐玩家,他玩的是Hip-Hop……”
我希望能再度转换思路,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以我从业十几年的专业度,却始终没能搞明白这个所谓“脱俗”的Hip-Hop玩家是怎么搞出这样一首恶俗的《哥只是个传说》的?
微小的部分迷失的文艺界,看不懂的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