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曲《思乡曲音乐艺术特征
西昌学院
毕业设计(创作)说明书
题  目浅析歌曲思乡曲音乐艺术特征 
专    业音乐学 
班    级2011 级 1 班
学生姓名  何  凌  斓
学    号**********
指导教师龚  斯  茂
前言
《思乡曲》衷情于一场作曲家所熟悉的内蒙沃土,采用的是民歌的旋律,句式短小、均等,音调式如波浪般递减,在节奏、调式、音域方面均有所建树,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严谨的结构感人至深,不仅如此,这首曲子做到将西洋音乐与民族传统完美结合,工具的运用依旧高人一筹,本文将研究介绍《思乡曲》的音乐艺术特征,为我们展现出《思乡曲》不朽之处。
1 作者及作品简介
马思聪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代表作《思乡曲》、《摇蓝曲》、《西藏音诗》、《塞外舞曲》等,1967年在“”中被迫出走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1937年,日军侵占了华夏民族大片土地,百姓流离失所,马思聪北国之行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
2作品分析
第一句“映木楼,照小窗从这句歌词中的“木”,“小”字可以看出这时的主人公是孤独,寂寞的。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可以知道主人公是无助,失落,看不到希望。这首歌曲的歌词简洁明了的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并且问题通过中秋节,木楼,小窗来表现作者对团聚人渴望,总的来说歌词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能让演唱者更好的了解这首歌的情感。
文字分析如下
                  一部曲式
曲式结构
引子    a      b            a          b          尾声
小节数
4    9        3          17          3          8
调式调性
e小调
G大调
e小调
G大调
e小调
      本曲为一段体,有一部组成的特点,调式调性为e小调,G大调。这首作品曲调柔和,带有暗淡彩的旋律,轻轻地,缓缓地诉说,把思念故乡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音一开始是以一个4小节的引子
第一个乐句从5-8为小节为主题,节拍为四分之四,速度转缓慢,平稳,主要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旋律以上行6度跳进和下行的阶进为主,具有倾述性与歌唱性。
第二个乐句从9-12主要是在属功能和玹三进行的,旋律线条呈现为下行阶进的趋势,具有小调的调式调性彩,音乐转为伤感。
第三个乐句从13-16小节,音域主旋律中,以中音音区为主,旋律以上行阶级为主,具有较强的推动性。
      第一句“映木楼,照小窗从这句歌词中的“木”,“小”字可以看出这时的主人公是孤独,寂寞的。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可以知道主人公是无助,失落,看不到希望。这首歌曲的歌词简洁明了的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并且问题通过中秋节,木楼,小窗来表现作者对团聚人渴望,总的来说歌词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能让演唱者更好的了解这首歌的情感
3音乐创作发扬民族性特征
民歌因其民间性特点并不像宫廷音乐等音乐意趣高雅,其中民歌在口头传唱时需要以较强的通俗性作为基础。歌唱随性,自由变奏。马思聪重大成就之一便是将《思乡曲》中融合了民歌的精华,将民歌提高到音乐创作的位置,在节奏旋律上发挥出民歌的自由变化特点,使得《思乡曲》极具弹性和感染力。马思聪也曾说过:“……我觉得中国新音乐的产生,必然直接吸滋于中国的民谣”,可见马思聪在民谣中吸取了充足的养分。
并且,马思聪虽有过留学经历,但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在进行音乐创作中便是无可避免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淳朴、善良、优雅是中国人的典范,精忠报国、心系苍生是对祖国人民的的真实写照,他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但能体会到下层人民的贫苦,这首曲子在创作时便吸收了传统的优良民族文化价值观念。
小提琴最初为西洋乐器,传入中国是在民国初年(约1920年代),中国民族乐器中并无小提琴,笛、二胡、琵琶、丝竹、胡琴、筝、箫、鼓等则是我国的代表乐器,但胡琴、筝等乐器与小提琴在构造上也有某种异曲同工之妙,音乐精神亦有融会贯通之处,在进行音乐创作与乐器操作时仍然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元素,《思乡曲》在音乐创作之时充分继承并且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创作时,马思聪使用了丰富的民族和声语言,并敢于突破旧有的既定模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宫商角徵羽五调为基础的音乐体系。五声调式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使用最为广泛的调式,马思聪在创作中不仅发扬传统音乐的基本框架体系,而且并未局限于传统音乐创作的固定套路,多处运用了一些在五音之外的偏音,在继承传统音乐优良的体系中做到发扬传统。
4作品的演唱
4.1位置c音域(作品要求)
其中,C音域是整场曲子最高潮的部分。从前面两个部分的铺垫中,层层递进,由A部分的起,到B部分的高潮,到C部分的新高潮。整首曲子通过自由变化的节奏、加变化音、扩展等,将作者对家乡思念、眷恋,对祖国人民受苦受难的哀婉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牢牢把握住人们的处境以及强烈思乡之情,激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和对战争的愤恨。
在进行作品的演唱时,首先要掌握良好的发生发声机制,了解《思乡曲》发声机制中对演奏者自身的发声器官的要求,力求改正自身不足,学习研究各种发声原理并注意选择性学习,
精确地掌握《思乡曲》中例对于共鸣音等等的高水准的掌握。其次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调整自身气息。此外,虚心请教、交流对于演奏者能否演奏出一首动听的乐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应该在练习曲子时多与人交流经验,这样才能够取长补短,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
思乡曲歌词
4.2气息应用(自身的把握)
在弹奏曲子时,弹奏者自身需要掌握好气息,注意整体姿态、时间的拿捏。弹奏一首《思乡曲》本身对于演奏者来说就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因此对于演奏者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很大挑战,首先需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与恐惧。
其次,在弹奏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学习弹奏之前与演奏过程中注重理论的学习,音乐本身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十分密切,在实际探索中掌握呼吸理论方法,自身体会理论的操作性。
在基本掌握了呼吸的方法、运用、支点等理论后,需要有相应的声乐老师指导,否则叫仅凭主观臆断容易走弯路,不利于呼吸方法的掌握。
4.3演唱技巧(音的把握)
《思乡曲》的第二部分为双音,使用手指揉双弦,弹奏出的效果平稳、优美、动听,但这对演奏者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常常令无数演奏者望洋兴叹。也正是因其难度大,优美动听的效果更加鲜明地得以烘托,使得《思乡曲》成为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上不朽的经典。力度上需要有精确地把握,速度上更需要与曲谱的速度快慢与速度变化率相协调。
在发声上平时平时有意识性地聆听一些相关的音频资料,注重较为规范性、标准性的模仿和发声,并且应该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与别人的额交流中逐渐改变自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