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高音咏叹调《偷撒一滴泪》选自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二幕喜歌剧《爱的甘醇》中男主角内莫里洛的唱段。剧目《偷撒一滴泪》因其旋律优美抒情动人、节奏变化明快自如、戏剧结构幽默丰富被称之为多尼采蒂喜歌剧的巅峰之作。其中咏叹调抒情唱段《偷撒一滴泪》不仅为各男高音歌唱名家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亦是抒情男高音学习中的常见作品。虽然该咏叹调旋律舒缓柔美,充满忧郁的情愫,但是蕴含其中的不乏戏剧的张力,作品音域并不宽广,也没有很高的音,由于较多的音出现在男高音的换声区上下使得作品难被歌者驾驭,因此被称为男高音的“毒瘤”。
一、盖塔诺·多尼采蒂与《爱的甘醇》盖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Donizatti,1797~1848)与作曲家罗西尼、贝里尼并称为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在罗西尼和贝里尼的基础之上极大地丰富了歌剧美声演唱的市场。多尼采蒂一生中共创作了七十余部歌剧,他的歌剧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各具特。多尼采蒂真正成功的作品集中在喜歌剧的创作上。《爱的甘醇》、《唐帕斯夸莱》、《军中女郎》等优秀的喜歌剧作品保持着意大利喜歌剧的传统风格与写作技法,风趣幽默,体现了意大利民间、民族的乐观主义精神,被世界各地人们所喜爱,至今传唱不
衰,这些精致的喜歌剧作品奠定了多尼采蒂在世界歌剧史上
的地位,在他的歌剧创作中继承了意大利古典时期歌剧的传
统风格,更在积极向浪漫主义歌剧创作探索,其成果被后来的歌剧巨匠威尔第所继承吸收并不断发展成熟。
此外多尼采蒂的创作还涉猎多种音乐体裁。但是总的来说多尼采蒂在音乐史上的贡献还是集中在歌剧上的创作,因而奠定了歌剧史上重要的地位。
二、咏叹调《偷撒一滴泪》的音乐分析咏叹调《偷撒一滴泪》为单二部曲式。整首咏叹调共50个小节,第1~9为该歌剧选段的前奏部分,调性为降b 小调,伴奏织体用十六音符的分解和弦组成,强拍用跳音演奏,突出和弦的低音,其余音符用连音线连起来。整个前奏部分一气呵成模仿竖琴的演奏方式有断有连,轻柔的旋律将音乐缓缓带入情境,烘托出主人公向女主角求爱不得向其诉
说的忧伤之感。10~25小节为A 段,由16个小节组成。A 段由a,b 两个方整的8小节乐句组成。a 乐句从10小节起到第17小节结束,调性延续引子部分,为降b 小调。该乐句由4+4的方整结构组成,前4小节为叙事部分,在之前引子部分建立起来的基调上继续推进,营造出内莫里洛此时绝望无奈的心情与处境。后四小节出现起伏,音乐向前发展,整个和声彩加厚,承接出内莫里洛在独自思考后的悲伤,内心的活动趋向纠结与痛苦。b 乐句从17小节起到第25小节结束,调性延续引子部分,为降D 大调,是该乐段的副歌部分,不断的推进使得音乐出现戏剧冲突感。连接
部分又回到降b 小调,25至26小节为间奏部分。音乐在经
历高潮后迅速回落,变得轻柔,犹如天鹅绒般的声音,承接
下一乐段。A’段由a’乐句和b’乐句组成。a’乐句从27小节到34小节,这八小节仍为降b 小调。跟a 句呼应,出现微小的变化。b’乐句由15小节组成,从34小节到42小节。调性变成大调性,为降B 大调,在第39小节上有明确的Maggiore 大调标识。第42小节到咏叹调结束为该咏叹调的补充部分。三、咏叹调《偷撒一滴泪》的演唱分析1.演唱中气息正确运用的重要性对于歌剧来说,歌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对歌者的演唱技术要求更加全面,所以气息的支持在歌剧演唱中尤为重要。这首咏叹调在演唱中音高密集出现在小字二组E,F,G 上。恰逢男高音的换声区上。在演唱中必学保证较小的音量,充分考虑声音的彩。用气息控制住歌唱过程中的音
量,保持声音的光泽度同时又不能听起来太明亮。在这种情况下气息的流速很慢,需要腹部有强有力量的支撑。在高音
部分应该让气息往下沉,但不要出现“推”的感觉,使高音
乐句音位置统一。由于该咏叹调速度较慢,乐句很慢,横
膈膜必须保证不断工作,丝毫不能松懈。在保持气息支持从容不迫的情况下凸显歌剧的戏剧性。2.演唱中对咬字的要求在解决气息问题后,必须要解决的就是咬字问题。在咬字方面要力求清晰,保证每一个元音都要清晰地演唱出来。
收稿日期:2019-10-10
作者简介:李光华(1993—),男,湖北恩施人,广西艺术学院2017级声乐表演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声乐表演研究。
男高音咏叹调《偷撒一滴泪》的演唱分析研究
李光华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作为抒情男高音在学习多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中咏叹调《偷撒一滴泪》的演唱过程中,总结学习和演唱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咏叹调《偷撒一滴泪》演唱的全面分析,有助于歌者全面了解该唱段的内涵,对于歌者对歌剧中角的理解和该作品的风格把握更加明确。
关键词:撒一滴泪;男高音;多尼采蒂;咏叹调;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9)12-0161-02
下转第163页
时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奖励形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水彩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是基础,在此基
础上我们要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资源、科技的手段不断地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好、发展好学生为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创新创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各国之间激烈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以及创新能力的竞争,本科生是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体力量,因此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必要。本科水彩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创造局限于唯一的教学素材,不能仅仅让学生临摹,还应该让学生自由创作,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该让学生观摩各种风格的画作,鼓励学生大胆融合,积极创新。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完成一些小组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思想也可以受到相互之间的启发,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3.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水彩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进自然,通过对水彩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在创作中感受美、欣赏美。
第一,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鉴赏水彩画作品的机会,在课堂上不能只讲理论,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审美,只有学生对艺术、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才能更好地展现在作品上。
第二,教师应该密切联系生活的实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采风、写生等教学活动,在采风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抓住细节让学生明确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开发学生的潜力。比如:怀斯的作品展现出宁静、纯粹、简洁、淳朴的风格,这与其对生活的感悟不可分割,在《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就展现了主人公克里斯蒂娜匍匐在草地上,渴望向远在高山上的家中爬的场景,表达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从平凡中感悟出伟大,展现出人性与自然相融合的画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审美时应该从作品的内涵出发,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三、结语
水彩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作为水彩教学的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要敢于发现问题,敢于纠错,并时刻把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新一代艺术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昊.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创意性水彩画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4).
[2]陈嘉蓉.对应用型高校水彩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6).
[3]张艺龙.论高校水彩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美与时代(中),2018(5).
(责任编辑:林丽华)
十万毫升泪水在语音上来看,这并不属于声乐演唱中的技术问题,但是只有在解决语音问题上才能谈得上咬字,因此笔者认为咬字是在基于正确语音的基础来谈的。就笔者在演唱这首咏叹调上所遇到的问题来看,意大利元音在歌者自己演唱中元音O 控制得不好时易发成阿胶的“阿”这个音。这就说明咬字时嘴唇太松,声音太“敞”,此时应该将嘴唇撅起,声音向上颚方向唱,使得声音贴住后咽壁,出现“关闭”,从而确保将元音O清晰的咬准。在唱时一定要注意嘴型小。向前推渐强时注意将元音咬住,切记开大。声音一旦开大后就会不受控制,不但这个位置的演唱会大打折扣,在后续的演唱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整首歌曲的表达就会因此不完整。以我对这首歌的长期演唱实践来看,在一些元音字母的演唱过程中,由于歌者内听与外听的差别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在语音上的偏离。这在开口音上问题尤为突出,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综合内听与外听的差别,记住两者在歌者听觉与欣赏者的听觉上的不同,从而出自己的不足,改正过来。
3.演唱中情感的处理及人物的刻画
歌剧咏叹调在表现人物形象,人物的内在性格特征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把握咏叹调的情感是表现歌剧人物的灵魂部分。在处理咏叹调中我们要注重肢体表现,同时我们要注意眼神的语汇。眼睛是打开心灵的
窗户,得体的眼神上的表达更能充分地刻画人物的内心,将肢体的语汇与之结合更加贴切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当然,就这首咏叹调来说,笔者在演唱过程中就常常将自己恋爱失败的经历与之结合,在演唱的同时在脑海里回忆之前所经历求爱而不得的经历。这样的代入感会使我们对情感的把握有基本的认识。
四、结语
咏叹调《偷撒一滴泪》短小精悍,短小的篇幅却有着巨大的难度,对于男高音声乐训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该咏叹调进行研究,由点及面地了解音乐作曲家的多尼采蒂的音乐风格,体会歌剧《爱的甘醇》的特点。不断总结在声乐演唱实践中的不足,用文字的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研究去补充演唱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润祥.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3]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4]刘庆苏.声乐戏剧艺术——歌剧[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5.
[5]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林丽华)
上接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