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岑参》作业设计方案
第一课时
作业设计方案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中国古诗鉴赏
课时安排:10周,每周2课时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人岑参的生平和代表作品《逢入京使》的背景和主题;
2.学会运用韵律和吟诵技巧,欣赏古代诗歌
3.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岑参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逢入京使》的诗歌分析与鉴赏;
3.韵律和吟诵技巧的训练;
4.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
四、教学方法
1.讲授交替:教师讲解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带领学生分析《逢入京使》的诗歌内容;
2.诗歌吟诵: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吟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
4.课堂互动: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诗歌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介绍岑参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逢入京使》的兴趣;
2.讲解:分析《逢入京使》的诗歌内容和主题;
3.学生表演:学生分组进行《逢入京使》的诗歌吟诵,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1.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课上的讲解和吟诵表演,展开小组讨论,探讨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
2.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逢入京使》的理解和感受,加深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六、评价方式
1.诗歌表现力:吟诵表现和情感营造;
2.诗歌理解:对《逢入京使》的理解和解读;
3.课堂参与度:对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的参与度。
七、作业要求
1.背诵《逢入京使》,并进行吟诵表演;
最远的距离 沙宝亮2.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诗歌赏析,包括诗歌主题、情感表达和个人感悟;
3.参与小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诗人岑参和其代表作品《逢入京使》,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学生在诗歌吟诵和小组讨论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了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的
通过学习《逢入京使》这首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理解《逢入京使》的主题和意境;
3.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
1. 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逢入京使》的诗歌赏析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4. 文学表达和创作
四、教学方法
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老师通过讲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逢入京使》的内涵,通过诗歌赏析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逢入京使》中的主题和意境,共同探讨诗歌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3.写作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练习,提升写作能力,进行文学表达和创作。
五、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引出《逢入京使》的赏析;
2.诗歌赏析: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或演讲,解读《逢入京使》的主题和意境;
3.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文学创作: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一篇自己的诗歌或散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六、作业要求
1.完成《逢入京使》的赏析和分析作业;
2.撰写一篇关于《逢入京使》的读后感,包括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完成一篇与《逢入京使》相关的创作作业,可以是诗歌、散文等文学表达形式。
七、评价标准
1.完整理解《逢入京使》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文学表达和创作能力突出。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逢入京使》这首名篇的意蕴,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代
诗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