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袁良才的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良才
自古猷州多奇人。如果高傻子不算,谁算?
高傻子有姓无名,绰号就是大名。人如其名,傻大个,黑不溜秋,看去浑似一座铁塔。
高傻子打小饭量奇大,十来岁时一顿要吃一瓦罐米饭。可惜他投错了胎,爹娘是个佃户,一瓦罐饭那可是一家老小一天的口粮啊!
爹娘想把他送人,高傻子饭量大的名声早传开了,没人家敢接这只烫手山芋。从此,高傻子走上了乞讨之路,如同路边的一根野草,完全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天可怜见,这时高傻子遇见了长庆班。
长庆班是唱黄梅调的。猷州古属东吴,老百姓说的也是吴侬软语,特别喜欢听黄梅调。
长庆班里的头牌花旦梅如雪,那真叫一个漂亮!猷州百姓眼睛都看直绷断了,啧啧道,要是搁在大清朝,她早就被选秀进宫了,册封个贵妃也说不定!
梅如雪的戏也唱得好,一亮嗓子就让人皮松肉软骨头酥,魂都不在身上了。
长庆班的班头姓韩,韩班头慈眉笑眼,一颗心那是豆腐做的,比菩萨还心善。
也是高傻子命不该绝,大肚汉巧遇了大善人。长庆班戏唱到哪个地方,高傻子就跟到了哪个地方,人家唱戏他看戏,眼珠瞪得螺蛳大,人家开饭他看人家吃饭,直看得人家吃不下饭。
韩班头说,伢子要不要来一碗?
梅如雪笑得咯咯的,一人省一口,养只小花狗。
高傻子也不道谢,也不推让,一连干了三海碗,还摸着肚子说饿。一个戏班的人都傻眼了!
韩班头虽被高傻子的饭量吓到了,但终究还有副菩萨心肠,他不顾戏班里大多数人的劝阻,执意留下了高傻子。
高傻子食量那么大,戏班总不能养一个闲人,其他演员有意见啊!韩班头毕竟是韩班头,用人所长,让高傻子专干粗笨的力气活,像搭戏台、搬道具、挑水劈柴什么的,高傻子几乎一个人包揽下来,而且干得那是竹排上照镜子——漂亮!演员们这时才回过神来,一个个竖着大拇指,夸韩班头,高!实在是高!
的还在后头呢!
长庆班到了一个叫乌石垄的地方唱戏,当地的几个泼皮无赖纠缠着韩班头索要地皮钱,给少了还不依,韩班头只差磕头下跪了。一旁的高傻子终于恼了,随手连根拔起身边的一棵垂杨柳,倒拎着朝泼皮们劈头盖脸地打去。这些无赖只在戏文中见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做梦也没想到真让他们在现实中见到这一出,哭爹喊娘,四散而逃。
高傻子一成名。从此谁也不嫌他饭量大了,韩班头专门跟伙夫打招呼,每顿给高傻子备足一瓦罐米饭,不能亏了他的肚皮!
猷州有两个邻县,一个叫泾川,一个叫太平,老是为边界不清纷争不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历任县官为此头痛不已。
这年太平来了一个行伍出身的县长,姓武,是个大老粗。武县长去泾川县县长,说,干脆,文定不成,我们来武定!两县各选一个大力士,在离争议边界各方五里处,各背一块两百斤重的界碑,一口气,不许歇脚,谁碑扛得远界线就定在哪里!对方也为这事伤透了脑筋,点头应允。
正好这当口,长庆班到了太平地界儿。武县长请梅如雪唱堂会,边看戏边唉声叹气的,梅如雪打听到武县长的心事,说,我有一个最佳人选,保管贵县不赔!
梅如雪推荐的人选,不用猜,高傻子!
高傻子果然给梅如雪争脸儿,一口气将两百斤重的界碑背出十里路,白占了泾川好多地面。长庆班得到太平县长不少赏钱,从此两县民间有了割泾补太之说。
1938年春,日本人占了猷州。
武田正雄让人把韩班头去,告诉他,今后长庆班专门为他们演出。
韩班头擦着一头冷汗,这事……容我回去,请示请示梨园鼻祖的意思。
梨园鼻祖是唐明皇。
韩班头惊魂未定地回到戏班,把日本人的意思跟大家说了,大家无语。两条路明摆着:一条是不归路,当汉奸,苟且偷生。另一条,就是死路!
韩班头眼一闭,双泪长流,请梨园鼻祖定夺,听天由命吧!
高傻子双手捧出梨园鼻祖的枣木灵位,众人齐齐跪下,等待韩班头讨问如何行事。忽听叭嚓一声,高傻子一个趔趄,枣木灵位从他手中脱落于地,摔成两半。
鼻祖不依哩!高傻子大叫。
鼻祖不依哦!众人齐叫。
大家快跑啊!高傻子再发一声喊。
人们像猛醒过来似的,四散而逃。只见高傻子左腋夹着韩班头,右腋夹着梅如雪,似乎脚不
点地,飞奔而去。这时,他们的身后,日本人的机突突了起来,跑在后面的人倒下一片。
不久,猷州七井山上出现了一支抗日武装,为首的叫高傻子。
韩班头和梅如雪也在队伍里。
韩班头埋怨高傻子:一个牌位你咋都捧不住?死了那么多兄弟妹?!
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真的捧不动啊!
高傻子双膝跪地,泪流满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高傻子”为标题,既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突出人物的形象,又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高傻子走上乞讨之路,是因为他饭量太大,爹娘养不活,又没人敢接收,表现了他悲惨的人生。
C.小说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写了高傻子从被嫌弃到受韩班头偏爱,再到后来走上革命抗日道路的经过。
D.梅如雪向武县长推荐高傻子参加扛碑比赛,就是因为要感谢武县长邀请戏班唱堂会,知恩图报。
2.关于文中枣木灵位“脱落于地”“摔成两半”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日本人的要求,韩班头“双泪长流”地请示梨园鼻祖,反映出他内心的无奈、痛苦之情。
B.韩班头回到戏班,转述日本人的意思,大家无语,是因为面对严峻的形势,谁都想不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C.枣木灵位从高傻子手中脱落,是因为梨园鼻祖示意,暗示大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要屈从日本人。
D.大家“四散而逃”,是因为都想坚守民族大义,不愿意当汉奸、为日本人唱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韩班头这一人物形象。
4.有人认为故事到“韩班头和梅如雪也在队伍里”就可以结束,后面的文段作用不大,可删去,但不删比删去的表达效果要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结尾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茶魂
袁良才
民国二十六年冬,芜湖沦陷。日军进占芜城,到处血雨腥风,满目疮痍。太平郑氏在长街经营和茂顺茶庄的买卖自然一落千丈,但老板郑某还是苦苦撑持着。
黄梅雨绵绵不绝,一如郑某的心绪。店里的生意几近断绝了,他已差人将妻儿老小送回太平猴坑老家了,那里是新四军的防区。他知道,该来的就要来了。
店堂里又晦暗了,郑某放下《茶经》,作起身相迎状。来人完全是一副商人打扮,但一撮仁丹胡煞是刺目。此人正是日军首领田中少佐。
郑某客气了!田中少佐径自在八仙桌旁另一边太师椅上坐下,并摘下礼帽。
郑某微微一笑道,将军此来真是轻车简从,诚心可鉴啊!
田中少佐哈哈大笑道,我们本是同道中人,以茶会友,自当儒雅有礼。
郑某点了点头,既然将军是以同道身份诚心而来,在下必当奉若知己。我们还是先听茶,再品茶吧!
大大的好!田中少佐似乎对郑某前后态度的转变颇感满意。
遗憾 方炯镔
《茶经》云,南方有嘉木,即茶树也。太平猴魁产于终年云遮雾绕之高山,鲜叶集天地之灵气……郑某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田中少佐听得一惊一乍,如醉如痴。终于,听得郑某发话,将军,下面我们可以品茶了。田中大喜。
只见郑某从卧房里捧出两个早放好茶叶的玻璃茶杯,置于八仙桌上,然后以沸水冲泡之,但
见杯中茶叶根根直立,舒展成朵,泽悦目,暗香浮动,整个店堂仿佛霎时浸泡到山野的春光里。
将军请用茶!太平猴魁将把您带到妙不可言的极乐世界里。
田中少佐金鱼眼骨碌碌转着,一欠身,说,你的,先用。
郑某哈哈大笑起来,将军的武士道精神哪去了?何以这般杯弓蛇影?
田中少佐脸上红一阵、紫一阵、白一阵,见郑某连喝几口茶水,浑然无碍,这才同郑某交换了茶杯,慢条斯理地啜饮起来。
田中少佐一副极受用的模样,伸出大拇指,迭声称赞,朋友,大大的!贵国茶仙卢仝《七碗茶歌》,尽得其妙啊!日本茶道亦由此而来。
郑某陪田中把盏品茗。
田中突然问,郑桑,猴魁茶可以卖给皇军了吧?金票大大的有!说着,从贴身口袋里摸出一张照片给郑某看,我的母亲大人,也特别想喝到中国的猴魁。
郑某摇手道,将军,好事不在忙中起,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我说过,先听茶后品茶,同理,先懂茶后卖茶。这是我郑氏祖上定下的规矩!
田中少佐强压心头不快,到底没有发作,金鱼眼满是狐疑地问,郑桑,你的认为我还不懂茶道?
郑某猛地一掼八仙桌角的那本线装书,正道,早着呢!不能倒背如流、融会贯通《茶经》,焉能奢谈懂茶?!
田中少佐大冬天竟额头冒出汗来,双手接过《茶经》,郑桑,这本奇书我的寻觅多年,今日才有幸睹其真容。三日后,请郑桑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