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种族与性别Þ)))评当代美国黑人后现代主义女作家歌劳莉亚#奈勒
曾艳钰
内容提要歌劳莉亚#奈勒在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和5林墩区6中,通过/井0的意象描述了生活在井底又无力揭开井盖的城市黑人的生活境遇,这种境遇是美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所造成的。在5贝雷的咖啡馆6中,奈勒通过对基督教传统的颠覆和解构,向美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而在5妈妈#戴6中,奈勒则希望通过构建一个理想化的黑人南方社会为黑人指出一条揭开井盖之路。通过多重叙述、延异、讽仿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技巧,奈勒再现了后现代境遇下的种族和性别问题,表达出了延异中的美国黑人梦想。
关键词歌劳莉亚#奈勒黑人后现代种族与性别
我从事写作是因为我没有选择,但让我自己相信我能成为一个作家经历了很长的一个过程。我被灌输的作家要么是男性,要么是白人。如果说埃里森、奥斯丁、狄更斯、勃朗特妹、鲍德温和福克纳不是大师,我又是谁呢?他们一直都是大师。但在我体内有一个很微弱的声音悄悄在说:没有人讲述我的故事吗?看起来好像是没有,那么我能去做吗?,,1阅读25最蓝的眼睛6是我想像自己成为作家的开端,,这本书的出现,,1让我意识到2对一个力图在这个社会中到她自己价值的年轻黑人女性来说,你的故事不仅是值得讲述的,而且可以用痛苦而有力的言语讲述出来,最终就成为一种歌声。
)))歌劳莉亚#奈勒:/谈话录0(与托尼#莫里森)
关注道德和情感的困惑,同情笔下人物的各种遭遇,积极回应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挑战,以一种抒情散文的风格书写坚韧不拔而感性的生活,书写充满咒语和神秘彩的生活,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歌劳莉亚#奈勒(Gloria Naylor,1950))不仅用她自己的歌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还再现了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种族和性别。歌劳莉亚#奈勒出生于纽约,主要作品有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The Women of Brew ster Place,1983)、5林墩区6(L inden H ills,1985)、5妈妈#戴6 (M ama Day,1988)、5贝雷的咖啡馆6 (Bailey.s Caf ,1992)、5布鲁斯特地方的男人们6(The Men o f Brew ster Place, 1998)。其处女作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出版当年即获得/美国图书奖0,同年还获得了/杰出作家奖0,1986年获得/一百美国黑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跨学科视域下的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研究(06B032)0系列成果之一。
#带走 莫艳琳
47
#
人女性国家联盟0颁发的/坎代斯奖0;1989年,5妈妈#戴6获/南方地方委员会0颁发的/利里安#史密斯图书奖0;1998年5布鲁斯特地方的男人们6再获/美国图书奖0。歌劳莉亚#奈勒的作品引起了美国评论家的高
度关注,不少著名评论家将奈勒的作品与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的作品进行比较,对奈勒笔下黑人女性生活的描述及她对传统文学作品的颠覆的创作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¹奈勒深受欧洲文学、美国黑人文学传统和托尼#莫里森的影响。欧洲文学传统给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形式,黑人文学传统赋予她的作品以深刻的内涵,而托尼#莫里森激起了她成为作家的强烈愿望,使她认识到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奈勒置身于这些传统之中,又超越这些传统进行创作,从而使她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一、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和5林墩区6:
置意义于延异之中
德里达在论及书本的形而上学时曾将/无法命名的无底的井0描述为/深渊,0指的是/差别和游戏的不在场,是死亡的另一个代名词。0º任何一本完整的书,/都是一个危险的洞的隐喻,在偷偷渗透那个恐怖的居住之地。0»德里达认为只有通过重复才能逃出这个井/陷阱。如果我们返回到/书0,返回那个洞,我们就会达到一种/奇怪的平静0状态。¼因此井与普通空间构成了传统的二元对立,和其它二元对立一样,德里达认为井的这种二元对立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井的边缘代表了在井与非井关系中接受的可能性;井本身是双边的,所以就像井边一样,代表着/延异0。井代表着将人物驱向原本封闭、依赖自我的力量和一种幻觉中自我在场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井是游戏、重复和生活不在场的表现。同样,井
及井边又代表着生活中不可言状的延异。井象征着从一种独白的、封闭的、非此即彼的角度向一种开放的、全方位的状态的转换,在这种全方位的状态中关注点不是已经存在的本质,而是在本质中一直变化的延异。普通空间与井之间的对立关系和在场与不在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对立关系的意义是相同的。在奈勒的作品中,有大量井的意象,对奈勒来说,井既是一个隐含着危险的地方,同时又代表着一个发现和自我提高的机会。通过对笔下美国黑人悲喜交加而又充满矛盾的生活的描述,奈勒把她的人物和读者带入到一个模糊不清却又意外得到满足的延异的王国,带入到一种无法回避深渊却又处在深渊边缘上的生活之中。
奈勒小说中井的意象多为像井的地下室、小巷和墙壁等,这些实物意象象征着人物被逼到一种心理尽头,也象征着驱使人物走到这种状况的心理力量。她小说中生活在井边缘的人物,像德里达所说的那样接受游戏、开放及多元性的模式,他们不受单一自我和对立两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束缚,也不受井作为一个死亡陷阱的束缚,他们能够返回到井里,理解和接受延异。因此,奈勒小说中的井有着多重意义。
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和5林墩区6这两部小说都是以象征着井的意象为背景的。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讲述一个极度贫困的社区中七个黑人女性谋取生存的故事,一堵高高的砖墙将这个街区与喧嚣的城市隔离开来;5林墩区6也由七个故事组成,通过威利#梅森和莱斯特#迪尔森这两个业余诗人圣诞节前夕在林墩区打零工时所看到的一切,展现这个黑人中产阶级社区的问题。正如芭芭拉#克里斯蒂安所说,
这两个社区都是/自我封闭的,0与美国社会隔离,就像黑人一直隔离于美国历史之外一样。½对大部分的人物来说,生活在这个像井一样的地方宛如生活在地狱中。他们都深陷于在井底的自我封闭的精神死亡的状态之中,无法打开井盖获取
#
48
#
当代外国文学No.4,2007
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观点。
除了小说发生的背景外,小说中还充满了其它像井的意象。在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中,在布鲁斯特死胡同处内还有一个死胡同,那是C.C.贝克男人帮的领地,它与布鲁斯特这个主要居住着女性的街区形成一种对立关系。所以,当一直力图使自己适应社区生活的同性恋者劳瑞尼误入到这个死胡同的时候,这个死胡同就成了她最终的坟墓。在这部小说中,没有两性的融合,没有调节和适应,没有游戏,没有解开的对立,没有延异的意识,有的只是死胡同。
5林墩区6中的每栋房子都是该社区黑人住户的井/坟墓,这些居民为了得到地位而放弃了自己的灵魂,远离了自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在这些房子中,最像坟墓的是社区最富有和最有成就的奈迪德家族。威拉#普利斯考特#奈迪德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个女人,奈迪德家族的传统是每个妻子都要为这个家族生一个皮肤黝黑的继承人,因此她丈夫路德#奈迪德怀疑浅肤的儿子不是自己亲生,将威拉和他们五岁的儿子辛克莱锁在地下室里。辛克莱在地下室里死去,守着儿子尸体、心中充满对丈夫仇恨的威拉开始翻阅地下室中奈迪德家族的女人们留下的日记和影集,以此象征性地打开了这个井。威拉所发现的并不是完整的记录,只是些碎片和断断续续的记录,但通过这些碎片我们看到的是奈迪德家族妇女支离破碎的生活。玛格丽特#豪曼斯说,威拉发现的/不过是抹去和沉默的记录,0不是在场,而是不在场的在场,因为这种模式在威拉的生活中又再次重演。¾通过她在井中的摸索,威拉返回到过去,返回到书,以此经历了延异的空间差异和时间延迟,因而获得了德里达所说的/这种回归的奇怪的平静0。¿在囚禁中开始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历史和奈迪德家族其他女人的历史的威拉清醒地认识到,她姑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她想让自己的生活重新回到秩序之中,在收拾完地下室和厨房后,她终于打开了地下室通向房子楼梯的门,抱着儿子的尸体出现在丈夫面前,在与丈夫的冲突中引燃了壁炉的火,最终与丈夫一起丧生于火海之中。威拉的重生来得太迟,返回正常生活持续的时间太短暂,但她毕竟揭开了井盖,获得了一种面对过去和隐秘的自我的力量。
5布鲁斯特地方的女人们6中的麦迪像母亲一样同情帮助着其他女性,但她却无法阻止劳瑞尼的死,当地
居民也无力阻止这个街道的败落,走出这种困境的唯一办法是推倒将她们隔离开来的那堵墙,也就是让这个井消失。但居民们这种梦幻般的努力带来的只是短暂的重新回到阳光下的解脱,并非永久的满意办法。在5林墩区6中,社区的败落更加恶化,如果说布鲁斯特的女人们的境遇是由生活所迫的话,那么林墩区居民的生活却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虽然威拉最终清醒了,但她的醒悟持续的时间太短暂。在这两部小说中,奈勒描述了黑人在城市社区中像/井0一样的生活境遇,无论是布鲁斯特街区中贫困的人们,还是林墩区富有的中产阶级,他们在井中的生活使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不到走出困境的办法,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他们的这种境遇是由黑人在美国历史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境遇以及美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在她的下一部小说5贝雷的咖啡馆6中,奈勒向美国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发出了挑战。
二、5贝雷的咖啡馆6:颠覆主导意识形态
通过再现圣经故事和象征主义的手法抗议奴隶制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一大传统。从哈瑞特#雅各布的奴隶叙述中对基督教原罪和纯洁的定义提出的挑战,到赫斯顿作品和马丁#路德#金演讲中将美国黑人的斗争与埃及以列人的斗争等同,再到马尔科姆#X提出基督是黑人这一反叛传统观念的挑战,美国黑人文学表达了一种强有力的力量,一种抗
#
49
#
再现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种族与性别
议的声音。奈勒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同时,还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反种族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主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在5贝雷的咖啡馆6中,奈勒通过改写5圣经6的结构,对5新约6中基督诞生、受难和复活的神话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质疑了牺牲的概念及它同压迫体制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以女性性欲以及它在创造生活中的作用为基础的设想,强调了摆脱建立在传统基督教神学基础上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压迫的救赎思想。
在5贝雷的咖啡馆6中,奈勒刻画了一批以圣经人物为原型模式的人物。与5布鲁斯特的女人们6和5林墩区6一样,这部小说也是由不同人物的故事组成,小说中的每个女性都对应了圣经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以此构成了奈勒对基督教宏大叙事的批判,每个女性人物身上我们都能看到女性精神与传统男权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奈勒选取了基督教历史上最为人所知的几个女性人物,如夏娃、玛利亚、贾泽贝尔和以斯帖,通过重写她们的故事,奈勒将一直地位低下的黑人女性置于西方传统的中心神话之中,她对这些神话的重写还荡除了几千年来女性倍受责难和屈辱的形象,从而颠覆了基督教传统中心神话。
小说中夏娃的故事颠覆了5创世纪6中亚当夏娃的故事。奈勒的夏娃天真地发现了自己的性欲,发现她的性欲与大地相连,而并不涉及与男人非法的性关系。但是,教父(Godfather,奈勒用他代表5旧约6中的
上帝)却认为夏娃无知的快乐肮脏而有罪。奈勒对Godfather首字母的大写暗指他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精神上的保护神,又是一个地下犯罪世界的独裁者。像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一样,奈勒的夏娃被教父从农场社区驱逐到了完全的沙漠地带,最终,她在再造的伊甸园里下来。
夏娃的伊甸园实际上是一个出租公寓,也可以说是一个妓院,通过这个事实奈勒强化了对圣经故事的批判。夏娃的故事隐射出圣经中夏娃和原罪之间的联系。弗吉尼亚#富勒说,/夏娃在伊甸园里的不服从,,本来并不涉及性欲,,但是因为救赎本身是通过另一个女性来实现的)))处女玛利亚)夏娃的罪恶在西方传统上就与性欲联系在一起了。0À奈勒在小说中对性欲的强调,批判了在父权宗教传统中女性/处女/0的二元对立关系。夏娃的故事不仅挑战了/善与恶的知识0必然是有罪的而且应该遭到惩罚的观点,还挑战了被权威而有控制力的教父所驱逐必然是一种惩罚的观点。在奈勒的笔下,夏娃不是诱使男人犯罪从而使他与上帝分离的原因,相反,她是一位表达出与大地和女性性欲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的很有力量的女性。在对基督教象征性的批判中,奈勒通过夏娃质疑了人类献身的必要性:如果原罪根本就不是一个罪过,为什么还要有救赎呢?
夏娃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她作为书中大部分人物的女族长,具有向导的作用。这种形象使她不再与/罪恶之母0的夏娃相连,而成为取代传统的献身的基督的救世主。作为活生生的人,她所提供的救赎是现实性的,而非预言性的。
夏娃的出租公寓是一个为在等级制社会中被迫成为/他者0的人提供避难和疗伤的场所。玛利亚(I)或碧琪斯等同于圣经中用她自己的头发给耶稣洗脚的被宽恕了的玛利亚#麦格德林娜,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性欲的罪恶和痛苦的忏悔。和玛利亚#麦格德林娜一样,奈勒笔下的玛利亚(I)既是有罪之人,也是圣人,在基督教意识形态中女性//处女0的两个身份中挣扎。作为玛利亚,她力求成为名副其实的被父亲所崇尚的纯洁而美丽的女性,而碧琪斯,她另一个自我,却总是能激起所有男人压抑的欲望:/无论我到哪儿,我都能看到她。但她在我房间里干什么呢?她是一个,而我是爸爸的小女孩。0Á
碧琪斯/玛利亚(I)的故事质疑了圣经中
#
50
#
当代外国文学No.4,2007
简单地将女性与非法性欲或处女童贞联系在一起的论断。而以斯帖的故事再现的则是一个女性倍受摧残的父权社会的缩影。圣经中的以斯帖是一位犹太女性,其美貌吸引了国王,最终她拯救了自己的人民。奈勒笔下的以斯帖是一个倍受男性压迫的形象,为了自己的高薪,她哥哥把她像财产一样送给了一个只
把她当作发泄性欲对象的男人。在谈到以斯帖的地位及她自我概念的象征意义时,玛克星#蒙哥马利说道,/他只选择在他家的地下室和她亲密。她不得不独自睡的那张粉红有花边装饰的床反映出她被限制了的社会性别角。她的内心独白表现出在一个没有她生存之地的世界中她对自我的憎恨。0Â奈勒笔下的以斯帖不是那个圣经神话中有着无比勇气的以斯帖。通过以斯帖的故事,我们看到,男性对女性的买卖和奴隶制的问题实际上是并驾齐驱的。
玛利亚(I I)(也称玛丽安)的故事是小说中对圣经神话最为复杂和重要的修正。奈勒通过玛丽安的故事重访了基督教历史上圣母玛利亚/圣母无原罪受胎0的故事。和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身怀六甲的玛丽安声称也是童身受胎,声称没有任何男人碰过她。玛丽安是被埃塞俄比亚波塔以列(法拉莎)部落给驱逐出来的,那个部落自称是所罗门王和沙巴王后的儿子麦尼立克的后代,是一个坚守犹太信仰,严守礼仪和律法,对女性的童贞格外看重的部族。他们的仪式和律法把妇女的地位降得很低,甚至在生孩子的仪式上都表现出妇女的不平等地位。 l v奈勒紧跟这些人类学家所记载的部族传统细节,甚至还记录了部族的日常生活,为她修正西方神话提供了很有力的佐证。
通过使玛丽安的身份和出生地与圣经神话相对应,奈勒将她笔下的玛丽安与历史上黑人圣母的形象对应起来,这是奈勒对圣经神话最有效的一个修正。卢希亚#伯恩鲍姆在评论许多文化中出现的圣母形象时指出,在所有这些文化中,人们都愿意相信这个圣母的形象是黑人。她假设说:/古老欧洲对本族圣母的崇拜是与非洲、中东和亚洲的黑皮肤女神结合在一起的,而且延续到与黑人圣母相连的本族信仰和仪式
的基督时代。0而且她还相信黑人圣母/也许被当作是一种暗喻,是对大地被认为是女性身体而且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年代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受土地禁锢的当地文化传统中传播。0 l w
奈勒也通过这种传统的暗喻手法再现出了黑人圣母形象。这种暗喻的手法增加了奈勒笔下玛丽安形象的可信性。在小说的结尾处,玛丽安的儿子乔治#安德鲁来到了世界上,如果说玛丽安是黑人圣母,那么乔治就是基督,圣经中的基督耶稣为了替人类赎罪而受难牺牲,那么奈勒笔下的乔治又将如何完成他神圣的使命呢?
在她的下一部小说5妈妈#戴6中,奈勒把目光投向了农业南方,投向了妈妈#戴这个黑人圣母,投向了同样受难的基督乔治,奈勒希望通过构建一个理想化的黑人南方社会为黑人指出一条揭开井盖之路。
三、5妈妈#戴6:回归美国南方民间美学
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黑人文学传统发生重要转变的一个时期。民权运动的胜利虽然从法律上保障了美国黑人作为公民的权利,却并没有使种族歧视的问题得以解决。70年代还是美国黑人城市化趋势出现的年代,城市化给黑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社区带来了新的变化,使得种族再现呈现出新的形式而在此期间美国黑人文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向美国南方黑人民间美学的回归趋势。20世纪初,对北方城市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的黑人作家离开南方到北方城市寻求现代化给他们的承诺,寻求新的文学形式,也使他们开始脱离了农业南方/庄园传统0的美学根基。但北方城市并没有兑现其现代化的承诺,而且城市化使他们越发
开始感到精神上的不完
#
51
#
再现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种族与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