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歌剧《一首桃花》的情感表达
作者:唐秋凤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6
        【摘要】后人为能够呈现林徽因与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故事特以徐志摩的著名诗篇《再别康桥》为名创作了歌剧,除了好看的故事情节以外,《再别康桥》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其中大部分唯美的歌曲,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女主角林徽因作为主要唱段的《一首桃花》,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分析,该歌曲无论从音乐、语言、声音等各种表现都非常精准,细腻地表达了林徽因的情感世界,展现出她的清雅不俗,不沾一尘,令得听众仿佛看到一副美婉朦胧的画面,陶醉于其间,获得美的感受。据此,笔者通过分析演唱的技巧、音乐的表现及处理的方式等方面来分析《一首桃花》的情感表达,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乐;一首桃花;情感表达
        《再别康桥》是一出描写民国时期林徽因、徐志摩等文人、学者之间爱情故事的歌剧,该剧以一代才女林徽因的感情经历为主线,通过描写其与三个杰出男子的感情经历,呈现其富有传奇彩的一生。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情感,以便达成美好的艺术效果,音乐家以徐
志摩、林徽因的诗歌为词,利用歌曲的方式再演绎,形成了很多经典作品。其中,尤以表现林徽因情怀的《一首桃花》这首歌曲最为动人,被艺界所称道,为百姓所喜爱。研究《一首桃花》的情感表达准确抒发了林徽因诗歌的内涵,并通过音乐、语言及演唱三种方式表现出来。
        一、情感表达之音乐的表现
        懂得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乃是歌者演绎好一部作品的基础,若想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通过了解词的内涵,一方面要通过对曲的精准掌握,唯有将两者共同结合演绎才能歌唱出美好的、符合情境的作品。这就需要歌者在演绎作品之前,首先要对歌曲的内涵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体悟,了解歌曲当中所蕴含的故事及词作者欲要表现的心情、意图与情感。《一首桃花》是因情境而编曲的歌,当时,林徽因卧病榻上,徐志摩前来探望,聊天时林徽因信笔而写。基于这种情境,作曲家周雪石将结构分为两段,A段偏重吟咏桃花处于静态时候的韵味,借以比拟林徽因传统、端庄、高雅、清澈的形象,此歌以六十九拍每分钟为节奏,舒缓适度,犹如步行。此外,前奏比较长,统共十二小节,将我们带入到一个美好而特定的情境当中:女子将相思寄于这烂漫而嫣红的桃花之中,朦胧、婉约而静雅。作曲家将三连音用得
极妙,语调宛如说话,展现一种静静的美,起始标为P,便是弱唱,来照应歌词桃花、桃花的开头,此外,对于每句开头还特意进行附点与切分,实现一种带入情境的作用;B段偏重于表现动态的桃花,是整个曲子的高潮,速度也越来越快,升至三拍子,而到了末端又转回到三拍子,再连续高潮,用三连音刻画强化桃花的动态。总体而言,作曲者通过张弛有度的曲风,利用速度与强弱的差别,配以优美的旋律以及适当的节奏,展现出少女的端庄与多情。
        二、情感表达之语言的表现
        一首情歌 姚笛语言是表达好歌词的关键,也是情感的寄托载体,富有传递思想的作用。歌者通过语言更加精准地抒发情感与观众进行交流,达成共鸣。而声音仅是表现语言的一种工具,声音再好,技巧再娴熟也无法完全展现歌曲。《一首桃花》在演唱时富有较高的难度,所以,一定要求歌者要具备深厚的演唱功底,在演唱的时候要高音与美声相并用,且要恰到好处的将语言表现出来,譬如,A段起始时歌唱桃花的时候要求歌者必须具有极强的控制能力,才能发出符合情境的弱声。尤其是字,准确归韵非常的不容易,咬字也比较难,尤其不易的是首字开头又占于小字二组之d上,倘若发挥不好可能将声音哽于喉间,造成听不清楚歌词,
并且在演绎时也不要将民族唱法过分表达,倘若如此会使声音非常苍白刺耳,失掉静雅的意境与魅力,故而,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起于较高的位置,以清晰的语言清楚咬字于上颚,特别是朵朵两个字一定要尽量开阔,然后再大跳八度,实现由小字一组到小字二组g的转换,咬字时切忌大口翕合,清收字尾,使元音趋于纯正,拉紧气息,尽量柔美的运用声,展现桃花之安静美婉的感觉,及至最后含着笑要与上句紧密相连,一气呵成,再换气接续以下的歌词,如此方将林徽因多情却温婉的内心展现出来[1]。到了B段则要加急加快,适当爆发,尤其唱到字时要气息拉住、下走,以元音表现,宛如楼之基底一样坚固。而唱到一撇一撇时却要清淡缓慢,再不断渐入高潮。由此,体现出林徽因内心情感的含蓄与柔婉。
        三、情感表达之演唱风格的表现
        理解歌的含义之后,不管曲子多么优美,不管歌词蕴藏多少深意,如果最终的呈现出现问题也会影响观众的赏析。就歌曲艺术而言,将抽象的艺术化为具体的美感还是通过演唱,如此才能联接观众。进一步讲,歌者最终还是要以演唱的方式来呈现,这亦属于一种二次创作,可以说正是歌者的表现使得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情境触动我们的内心,使得我们与歌词中的故事产生联想。而若想做到这一点,歌者采用何种演唱风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在演
唱《一首桃花》时,需要歌者能够尽可能具有情感的表现能力,最好要求歌者有着良好的文化修养,要由内而外展现歌曲,既不能低俗,也不能曲高而和寡。[2]歌者要深刻地理解故事,将自己带入情境,演唱的时候要极富深情,极富诗意,要淡淡渐入,要蕴含淡淡的忧伤。而对于两段的表达一定要有所区别,前段要着重舒缓的、清雅的表达,以表现林徽因内心情感的含蓄与婉约,就宛如柔美的桃花般含蓄,后段要尽量澎湃,犹如海上浪花,高潮迭起,却又终归于平静,在热烈中蕴含端庄的静美,牢固中透出灵动,要奔放却又有所克制,能发能收,这一感觉就宛如那美丽的桃花般迎风招展,春心萌动,但在这份热烈当中却又透出一种理性而传统的静雅,这就好像一代才女林徽因般,她虽然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渴望,虽然热情,但却有着传统女性般的端庄与静婉。
        四、结论
        综合本文,可以看出《一首桃花》乃是一首极富艺术美感的歌曲,它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代才女林徽因多情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桃花为意向,隐喻着才女对待爱情的渴望,那种渴望却含蓄的心情,感性中透着理性。歌曲通过音乐、语言、演唱风格三点将林徽因热情而静婉,澎湃而哀愁的内心表现无遗。
        参考文献:
        [1]杨慈.歌剧咏叹调《一首桃花》的演唱体悟[J].民族音乐,20122.
        [2]单丹芳.浅谈歌剧《一首桃花》的演唱感悟[J].大众文艺,201311.
        作者简介:唐秋凤(1988—)女,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4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