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阅修途,努力肆前响
要:侯方域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最早以诗歌名传大江南北。他的早年诗中渗透着蓬勃的朝气,宽广的胸怀,凌云的壮志,以及富家公子哥的自信与不屑,豁达与不恭,使他的诗有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傲气与霸气。
关键词:侯方域  早期诗歌
侯方域生长在一个既有宦族气派又有很高文化素养的家庭。他七岁从祖父读书东园,聪明颖悟,常常书兼数人,人称“归德小才子”,九岁开始吟诗作赋,十五岁应童子试,县、府、道皆得第一。二十一岁诗作被钱谦益赞为“俊快雄浑,有声有,”[1]步入社会之前,明诗文通音律的侯方域已有数本著作流传于世,为海内所仰视。
虽然生于官宦世家,但却处于明末战乱的时代,因此侯方域的诗歌虽写的雄浑俊逸、大气磅礴,但却掩不住时代烙下的哀婉悲凉。
人称方域之文为才子之文,其实他的诗同文一样,也是才子之诗。尤其少年的侯方域正值年轻气盛,心怀沙场点奇兵、仗策荡烽烟、名画麒麟上的英雄气概,其诗格调高昂,气宇非凡。这
一时期的诗歌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厌倦战争,针砭朝政
作为诗人,尤其身处乱世的有抱负的诗人,大多对边塞有着无比的热情和向往。自唐以来,边塞杀敌,边塞立功成为士人的一种追求。侯方域的边塞作品大部分都写于早期。与前人不同的是,侯方域的边塞诗不是描写边塞奇异的风景,战争的悲壮与惨烈,赞颂戍边将士的骁勇或者诗人自己内心的狂热,与之相反,侯诗中却是弦月、衰草、荒城、悲凉的胡笳,征夫与思妇的泪水,如《塞下曲二首》[2]
黄河岸柳出青条,三月榆关雪未消。回首征人齐下泪,冠军独有霍嫖姚。
独留明月度关门,衰草塞云万里昏。曾有花城千万戍,只今何用赋招魂?
侯方域从民生的角度对连绵不绝的战争与硝烟以及由之带来的征夫的战亡、夫妇的离别极大的不满。以征人之泪来对“独有”、“冠军”,可以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另番写照。
一边是戍边战士的浴血奋战,一边却是朝廷的暴政与昏暗,庸臣的尸位素餐,奸臣的贪婪邪
恶。侯方域写下了许多针砭朝政的诗篇,如在《鼹鼠行》中,他批判了像鼹鼠一样只知自己温饱,聚利中饱私囊,而置国家和人民于不顾的狭隘小人。在《早春见蝇》中,侯方域又把奸佞、阿谀奉承之流比喻成寻膻逐嗜,令人厌恶作呕的苍蝇,可谓形象贴切。其它如《恶木》等诗中,诗人同样以想象的比喻,批判朝廷的昏庸无能,诗歌充满愤激之情和豪宕之气。
忧时悯乱,立志报国
方域早期写的战乱题材的诗里,诗人并没有切身体验到人民的苦难,他描写战乱大多从荒城、荒野等的萧条衰败的场面着手,如《暮春杂诗五首》[2]
黄霾赤雾一春阑,左贯蚩尤射日寒。时事自回天象改,贼氛终戴圣朝宽。楚人剽悍乘舟疾,蜀道崎岖牧马难。削伐近传真消息,淮阴早晚更登坛。(其一)
酾酒椎牛将士功,两重堞雉四隅空。前驱画角啼儿女,独立清宵泣老翁。十二金人销战久,三千铁骑受降功。传闻昨日城南血,亲洒官军细柳红。(其五)
诗中描写民生的艰难,战争的无期,征丁拉夫使乡村中只剩老弱病残,而战场上不断传来的
是将士不断阵亡的消息。衰飒的风景,悲凉的意象,悲愤的心情,触人心扉,末世战乱之景读之如在眼前。此外,如《蓬蒿行》中持蓬蒿种子上供的老妇的哭泣与愤怒;《召旱》诗中“旧逋馀虎吻,新殣亦狼烽”的恐怖之景……旱灾、蝗灾、兵灾使当时的河南“无岁不苦荒,无月不苦兵,无日不苦挽输……”旧征新饷,天灾人祸使得“村无吠犬”,“野无青草,十室九空”[3]
作为有经略、有才干、有抱负的文学青年,生在末世的侯方域有着救世的热情和勇气,在参加童子试得了府、县、道三个第一之后,十五岁的侯方域便赋《苍鹰》诗抒怀:“斜日崔寒树,苍鹰独野征。飞扬愁岁暮,迟顿为毛轻。自具风霜气,终非燕雀情。去来须任意,湖海尚孤清。”
斜日、寒、独、愁、岁暮等都是大清末日的预兆,而在这末世之日,诗人自己却仍胸怀鸿鹄之志,欲在尚孤清的湖海之上大展鸿图。
随后他又在《早发述怀》中他这样表露自己的心迹:
……安得延津剑,划然肃清朗。元侯二十四,迹与萧曹仿。仗策荡烽烟,名画麒麟上。我亦
阅修途,努力肆前响。奔走谒天门,所期奏安攘。帝策贵引手,卫霍出斯养。南阿有高雀,弋者祝罗网。冥飞自不顾,芳饵何足赏。[2]
此诗落落古意而又格调高昂,“四国正风尘”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好时机,诗人多么希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英雄,能够一剑廓清朗,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萧何曹参一样能够封侯加爵,名册麒麟。
寄赠酬唱
明朝的应酬之风是非常盛行的,特别是明朝中后期。侯方域在后期对自己早期的诗作进行检讨时也说自己早期的作品“皆从嬉戏之余,纵笔出之,以博称誉、塞诋让;间有合作,亦不过春花烂熳,柔脆飘扬,转目便萧索可怜。”[4]
侯方域前期的唱和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如《赠吴徵君丈》、《赠徐大世琛》等,一类是写给伶人歌伎的,如《漫赠三首》、《绝句四首》、《四时辞四首》。前者多以赞颂对方的才德、品行等为主,现实意义不大;后者则是诗人选妓征歌,流连歌舞场所时的作品,表现了公子风流倜傥,温柔多情的一面。
另外,侯方域早年还写了一些歌颂皇恩圣德,恭祝太平盛世的诗篇。如赞颂皇家陵园的《天寿山陵》、《居庸关》;记叙天子、诸侯奉祀宗庙,劝农扶桑的藉田礼《藉田礼成恭记》;为长军队势气而进行的军队大检阅《大阅二十五韵》等诗。这些诗在特殊的战乱时期,增添了人们对朝廷的信任和信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期望。
方域对自己早期诗歌的评价见于《与任王谷论文书》:“仆少年溺于声伎,未尝刻意读书,以此文章浅薄,不能发明古人之旨。……然皆从嬉戏之余,纵笔出之,以博称誉,塞诋让;间有合作,亦不过春花烂漫,柔脆飘扬,转目便萧索可怜。”[4]虽然此番自评不免有谦虚之词,但对比《四忆堂诗》前后期内容来看,却也相对客观。但毕竟侯方域还处于少年时期,缺少生活体验,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再加上他身上沾染纨绔子弟的习气,疏狂的个性,因此他常常率性为诗,诗歌不能发明故人之旨。但早年诗中渗透的蓬勃的朝气,宽广的胸怀,凌云的壮志,以及富家公子哥的自信与不屑,豁达与不恭,都使他的诗有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傲气与霸气!
参考文献:
[1]钱谦益.牧斋初学集·赠侯朝宗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三十六.
[2]侯方域. 《四忆堂诗集》万有文库本,1952.
[3]郑廉.豫变纪略·卷二引吕维祺《请免河南粮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1.
[4]侯方域.我以为丁浩然与任王谷论文书.壮悔堂文集.壮悔堂集.万有文库本,1952.
作者简介:袁春艳,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