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阳婴儿
曾有幸看过一部胶片版的中国地下电影——王超的《安阳婴儿》。在看电影之前,对这部片子没有任何感知,当时只是很震撼,因为我也是第一次看胶片版的中国地下电影。我感到一阵激动,心悸和眩晕,眼前茫然。影片《安阳婴儿》故事发生在公元2000年的中国河南省一个名叫安阳的古城。一个下岗工人,在夜市面摊儿收养了一个弃婴,因为婴儿的襁褓中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一个呼机号,并说收养人每月可以得到二百元的抚养费。工人因此而结识了婴儿的母亲,两人又因为孩子的缘故在交往中有了关系,最终生活在一起。工人在家门口摆了一个修车摊儿,照顾婴儿;在工人的家中继续着营生。一天,当地黑社会老大突然出现,原来他得了绝症,他向索要婴儿作为他家的后代,但却坚决不承认这一事实。争执之下,工人误杀了老大被判死刑;也最终在一次“扫黄”抓捕活动中被遣送原籍。而那在逃窜中不幸丢失的婴儿却回到了如转世归来的工人怀抱。 “”为摆脱生存压力,安阳弃婴一个安阳岗工人为得到每月二百元钱抚养费,用来度过生活危,安阳拾婴一个农民出生安阳黑道头目为让自己死于绝症后有一个自己“后代”,安阳夺婴三个同生命质感及生存境遇国底层社会人物安阳为一个婴儿展开各自或共同坎坷命运。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导演:
王超,1964年1月21日生于南京,高中毕业后17岁的王超成了父亲所在工厂的油漆工,1986年,与国营工厂发生矛盾,不肯写检查,王超决定走人,成为了街道工厂的临时工。其后几年,他分别在汽车制造厂、无线电器件厂、电窑厂呆过。这段时间他就是“一个工人、一个文学青年、一个电影爱好者、一个胸无才志的业余诗人,一个病弱而性压抑而想入非非的不正常青年”。1987年,大病一场。1988年,王超有过一次出走,一个人到广州中山大学的“紫荆诗社”,想到那里写诗。他身上只有向朋友借的300块钱。 后来,他想做一个书报亭,他把一切事宜都办妥了。他的一个熟人庆贺他说,好好做,攒了钱之后,就做个出租车司机,继续挣钱。王超忽然从心底感到了寒意,“我的一生难道就这么轻易地被一个人看透了吗?”27岁的时候,和所有怀着梦想的外乡人一样,王超来到北京,成为了“北漂”一族。他想,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能在电影学院呆着就行。1991年,王超上夜大,到电影学院看电影,下午一场,晚上重放,他通常两遍都看。那时,他的室友是贾樟柯。他知道后者是个“勤奋”、“有时郁闷”的青年,他们很少谈论电影,倒是经常相伴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里,痛饮一种叫“美年达”的汽水。
  199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夜大。其间为《当代电影》、《中国电影周报》撰写外国电影评论。陈凯歌的姨妈和王超的母亲是工厂里的工友。以此为渊源,1995年9月,王超去到陈
凯歌工作室给他当助手和秘书。
    31岁的王超“很幸运”地加入了《荆轲刺秦王》剧组,一开始他是“服化道”的副导演,后来又担任了现场副导演。那个戏拍了3年,从王培公开始做剧本起,他就加入工作组,做记录,然后参与讨论,担当部分策划的角。
    执行导演站在导演边上,指挥2000名众演员,王超是现场副导演,则在众中间,跟着他们跑。“在灞上拍戏,我每天只睡1-2个小时,每天凌晨2点起床,去把农民喊起来,骑马的,遛马的,然后到草原上去马,给马套上鞍,让部队的1000个人穿上服装。到了7点钟,准时开机。”那是半是军旅半是学徒的生活,直到3年后,他已经有信心自己做导演。
    《安阳婴儿》是王超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这一年他36岁,他开始回想起他长达10年的工人生涯,最后他说,“于大岗就是我。”于大岗是《安阳婴儿》中为了得到每月二百元钱的抚养费而收养婴儿的下岗工人。
1995年─1998年为陈凯歌导演的助手,任《荆轲刺秦王》副导演。
1997年——2000年发表短篇小说《南方》、短篇小说《去了西藏》、中篇小说《天堂有爱》、中篇小说《安阳婴儿》。
2000年底─2001年初导演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安阳婴儿》(成本150万)。
  2001年5月,影片《安阳婴儿》入围54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
  2001年10月——2002年9月,影片《安阳婴儿》赢得美国芝加哥影展国际影评人奖,美国圣巴巴拉影展最佳外语片奖,法国贝尔福影展最佳影片奖,比利时洛芙影展最佳影片奖等11个国际电影节奖项。
  2002年1月,小说《安阳婴儿》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并入选《2001短篇小说》年选人民文学版。
  2002年3月,《安阳婴儿》进入法国艺术院线公映。
  2003年1月,影片《安阳婴儿》被法国《首映》杂志评选为2002年度世界最佳电影之一。小说《去了西藏》法文版在巴黎出版。
  2003年9月,拍摄影片《日日夜夜》(成本650万)。
  2004年5月,小说《天堂有爱》法文版在巴黎出版。
  2004年11月,影片《日日夜夜》获法国第26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青年评委奖。
  2005年2月,《日日夜夜》进入法国艺术院线公映。

  2005年9月拍摄影片《江城夏日》。 
  2006年5月影片《江城夏日》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奖。(有数据表明该片国内院线票房收入仅有10余万元)
    2007年筹拍影片《可以重来》
《安阳婴儿》是一部强制思考的电影,没有音乐,故事散漫无理,大段沉默的黑场连着嘈杂乏味的生活噪声,三个主要人物:、下岗工人、黑帮老大、包括那个关键的婴儿,都被强制赋予了一种忧思的气质,除了忧虑还是忧虑:无所事事的下岗工人在名胜古迹、破旧的街道、废弃的厂区之间忧虑;在床上、公共汽车、电梯中忧虑;黑帮老大在汽车里、黄河岸边和母亲家中忧虑,这种忧虑显然是没有任何结果,最终,安阳婴儿消失在茫茫人海,
命运叵测,忧心忡忡的母亲和两个争夺父亲权利的男人也一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整个电影几乎用的全是凝固的镜头,一个镜头的时间长短由场景信息转换以外的为其他标准来决定。小宝贝私奔版摄影上,无论是用光还是调,都十分符合当时的环境和故事的背景,紧紧围绕影片来进行,和影片搭配十分和谐。
  这部影片的惊人之处就是它的非文学性,尽管它由导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在中国中部一个城市(河南安阳)的灰暗、冰冷的街上,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在肮脏低廉的小饭馆里,在阴沉昏暗的妓院里,王超用他的摄影机观察着一切。
  他所展示的是忧郁,沉重、充满着突发的暴力。他的目光决无讨好之意,而是非常平和,这部朴实、有力的影片的每个瞬间都在说明,在这个肮脏的现实之外,还有其他东西可看――不是"在现场",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看。
  他证明了这点,就象在走路时证明脚步一样。失业者和未婚妈妈面对面安静地坐着,全神贯注的吃面条的场景使得银幕上逐渐浮现出一个对所有"失业者"和"未婚妈妈"来说都是有感情的,不是"所谓的"人道的,充满希望的世界。这个感人的、出乎意料的、敏感的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那充满着日常生活的嘈杂之声的录音声带使人难以忘怀。
  王超的拍摄手法看上去似乎非常简单,但是他如何把那么普通的地方变得如此精彩?人行
道的一端,于看着篮筐,逃出了露天的的房间;从上面看下去的一张床,男人,婴儿和女人在这儿记录了故事的发展。甚至那些流氓身上都有一种人味儿,一种亲身察觉得到的热情。拍摄的严谨、一丝不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这种体现电影最高、最独特点的现象。但是,这种故事和叙事方式之间的距离更增加了分享感受的可能性,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形式,因为这并不仅仅是本片所叙述的三个或四个人的故事。
  王超属于年轻的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学派,他以其无可争议的才华描绘了一幅非常细腻的、物欲横流的当代中国城市的肖像。他让人看到城市的状态,有节奏的表现了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社会的延续和在突然的动荡中断裂了的世界。
  那些非专业的演员从内到外去除了一切程式化的东西,以令人惊谔的力量表现了人物。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它要归功于一个能够要求他们的演出,因为它知道该给予他们什么。  以大同、天下一家的女性角度来消解父权是五四以来反封建的常见手法,然而每次都行之有效,正说明了中国父权制的隐晦与坚韧。“安阳婴儿”的最后失踪,对任何正在思考中国传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问题。
总之,《安阳婴儿》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值得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