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土壤
芷江一中高201904  张雨柔
(幕启)夜阑人静。追光灯渐亮。布景乃茅篱草舍,天上有冷月一弯。舍中高悬卷轴一个,草书四字“墨守成规”。书生陈某人醉倒在酒壶旁。
陈:(举壶复饮,却见酒尽壶空,不由心绪紊乱,猛掷壶,怒从中来)物须求可入画,人须求可入诗,如诗如诗,胸有诗书,脑却堵塞,诗辞,诗境,诗涵,又往何处寻!(怒极,手覆纸笔,一尽落地,啪啦作响)
风动,茅篱簌簌作响,陈某人伏案,四下归于沉寂。
陈:(稍顷,声低,喃喃自语)七岁能作诗,八岁学赋词,十岁过童生,十四中举子,世人都道才盖世,孰知,我历年作诗,皆是如隙中窥月,寻不到作诗奥义,形式也无从创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千篇一律,又有何意!
突然一声佛号惊醒陈某人自语:阿弥陀佛,这位施主——
陈:何人造访?
茅篱边出现一袈裟褴褛的云游高僧,眉目和善,朝陈某人信步走来。
僧人:(行一佛礼)是老衲。这位施主,可妨告知,近日为何这般胸中郁结?
陈某人:(懊恼)只因一事,困扰已久。我观往日所作诗词,语言无所纰漏,韵律整齐朗朗上口,内容也尽皆所思所感之事,只——总不免觉得欠缺。便是感觉自己的创作,已遇至瓶颈。
僧人:(高深一笑)施主,凡此种种,不过一缘由——你,丢了一样东西。
陈某人:(一愣,继而行一佛礼)还请高僧赐教。
僧人:(若有所思)上古时代,曾有禹以壤堙洪水,其治水之壤,名曰息壤,是为一种能不断增长与水势相抗衡的土壤——施主你,想必就是丢了这样东西吧。
陈:(愣怔愕然,无可置信)息壤?非为治水,乃作文章,何来息壤一物?
僧人:非也非也。此壤非彼壤,汝之所丢实质乃灵感的土壤。
陈某人惊,如坠烟海,大惑不解。
僧人:从古至今,学子学诗,无非一套吟咏诗三百,倒背词千阙,正式写诗,也不过套用所吟之诗所诵之词中现成内容意境,道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我便换它个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省个字,断几处句,便成了阙新词,这就是所谓赋词写诗创作?换汤不换药的一套,不遇瓶颈,才是怪事!
再有,什么“绿杨楼外出秋千”,“柳外秋千出画墙”,意境雷同,无非文辞工巧与否罢了!又有什么“昼短夜苦长,何不秉烛游”,“堪锁千年白日长”,内容相似,无非表达不同罢尔,用来用去的一套小桥流水人家,叹惋来叹惋去的一套凭阑望月无语凝噎,这些所谓意境,重复来,重复去,若是不俗,方是怪事!
古来文章,形式老套,无有创新,内容似是妙而深层,形式似是精巧工丽,殊不知,千百年下来,后人踏着同一条已被前人践踏得破烂不堪的路,早已觉至无新意,俗不可耐的一套,又怎可能不有所欠缺?
当今世上文人哪!终究是认识太浅,盯着一个点,而不去着眼于一个面,妄想着躲进小楼成
万事,岂知闭门何以造车?!十年寒窗读破百本诗赋,也是无用!不去融于自然,观观实物,怎去寻灵感?灵感啊灵感,没有灵感,又怎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给自己的思想设了围栏,不敢越雷池半步。便迟迟未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实际,真正如诗,当是如庭中望月,台上玩月,观一切景语,化胸中情语,思维开阔,一破此屏障!
张赫宣 你把我灌醉
一语点醒梦中人。陈某人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陈某人:(语气呐呐)原来,原来,我缺少的是这样一块灵感的土壤,难怪,难怪总觉得如诗空虚,原是少了这块灵感的土壤来填充啊!(望向窗外,时风生尘院,万籁有声,见明月半茅,桂影斑驳,脑中似有新赋初成)
僧人:(叹慨)一幅惊世佳作《洛神赋》的灵感,不正是顾恺之与曹植洛神那段缱绻情丝共鸣而产生的吗?一部家家争唱的《饮水词》,不也是纳兰性德与自然万物共鸣而生的产物吗?李白的士大夫清韵,杜甫的我手写我心,所成哪里离得了灵感?正是其心中有一块灵感的土壤固结延展,才成就其诗作流芳百世,岂知艺术的创作,永远都会为那片灵感的土壤腾一席之地啊!
陈某人(大笑出声):是啊——诗词的创作,不该拘泥,灵感的土壤,必须固结!(如梦初醒,陈卷,提笔,敛墨,书四字:灵感——创新)
背景音——偶然的灵感火星的触发,往往创造出艺术的奇迹。陈某人得僧人提点,终悟灵感寻奥义,此后如诗,哲思与世间万物不断共鸣,真如文曲星下凡。灵感的源源涌现,促使其文章意境翻新,形式创新,广为后世所传颂,而其人,也终成一代文坛大家。
灯光渐暗,书有“灵感——创新”四字的新卷飘然舒展(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