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新学堂歌江南
2.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学生欣赏新学堂歌,互相交流读诗的感受。
3.教师评议并小结 。
4.(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2)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并评议、小结。)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简介作者。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世界著名语言学大师。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认读生字。
①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语。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蒙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耄耋  燕园圣地  点缀
②指名多个学生读,指名学生领读,齐读。
③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燕”
(3)理解词语:学生自由发言,全班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四、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月是故乡明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解释。
(2)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3)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4)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者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五、图片展示,欣赏故乡的明月。
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示课文内容,学生用感官来感受“月是故乡明”,朗读字幕。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和积累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和文章进行阅读,和同学进行分享。
               
《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认识二会字、学会四会字:可,东,西。
教学重难点    :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划分: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自由谈话,分享快乐。)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预设:
生1:那儿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儿。
生2:那儿的荷花粉红粉红的,特别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