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虎北大“狂生”归去来兮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2年第12期
    十年后,胡圣虎从部队转业回到湖北,似乎从这时起,他才真正毕业,踏入社会,开始自己规划人生
    本刊记者刘之昆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后,举行了盛大的众游行。当北京大学的队伍行至天安门广场时,两名学生突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标语,此举震撼人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标语的书写者,正是时为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大三学生的胡圣虎。
    燕园才子有狂名
    1982年高考文科外语类招生时,出台了一项新政——不考数理化,只考外语、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偏居湖北省仙桃市毛咀镇的高三复读生、文学怪才胡圣虎因为这项政策而创造了奇迹。由前一年只够上中专的成绩一跃成为19 82年全省文科外语类第一名。被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录取。
    消息传来,整个村庄沸腾了,县领导也十分激动,乡村中学首次冒出了全省高考状元,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财政拨款四十大元重赏。胡圣虎说他像一个在梦境中追逐彩云的傻孩子,今天可以驾着这朵彩云去北京了。
    北大无疑是中国知识界的精神灯塔。1982年9月,胡圣虎走进北大校门,心中的那份神圣与自豪不言而喻。记得刚入校时,系主任季羡林,老教授金克木等都亲自来看望他们,慈父般师长们的问长问短,让他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他忘不了就在入学当年三个月后,一股寒流突袭北京,一些南方来的贫困学生在瑟瑟寒风中病倒了。季羡林等老教授心急如焚,他们纷纷捐款,买来了洋布和棉花,并组织大家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献爱心。从小跟着兄长做过裁缝的胡圣虎轻车熟路,大显身手,把自己的做好了,又指挥班里的十位女生为贫困学子缝制了十余件棉衣。
    棉衣虽出自胡圣虎等人之手,却饱含着老教授们的关怀和一片心意。这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叫北大学子难以忘怀,并把它变为一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巨大力量。
    在北大的5年(东语系比别的专业多一年),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最令胡圣虎骄傲的是,他是当时在图书馆呆的时间最长的学生。他知道什么样的书分布在哪个馆里,哪本典籍放在书架的哪个部位。每到周末,他买卜几个馒头,早上进馆,晚上出馆,去得最多的是三楼东面的那间古籍室。那里全是善
本和工具书,很少有学生去那里,在那里他却有大快朵颐的快感,他在这里碰到并结识了朱光潜、宗白华、邓广铭、吴小如等名教授,并与他们交上了朋友,不懂就间他们,边学边问,常学常问,不耻上问,于是“肚子”渐渐鼓了起来,将很多教授都不放在眼里了,在北大渐渐就有了“狂”名。
    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晚上,几名研究生相约来到社科院钱钟书先生家,还是大二生的胡圣虎拿着根一尺多长的竹笛,也紧随诸师兄之后。众师兄将所研究的课题一一向钱先生汇报,钱先生也将众生应读书目一一列出。轮到胡圣虎了,他指着手中竹笛说:“我是研究乐经的。”钱先生见胡圣虎年龄小,个儿也小,故意开玩笑,“月经?那是医生的事呀?”众师兄哄然大笑。但胡圣虎一本正经侃侃而谈——
    刚才众师兄向钱先生请教了四书五经方面的情况,但中华元典是“四书六经”,对第六经,也就是“乐经”,古文经学认为,乐毁于秦火,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书籍在民间仍然得以保存,重新整理当非难事。中国的诗不叫诗,叫“诗歌”,在人民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诗得以流传靠的就是曲调。在古代,这些曲调是固定的,也是被老百姓掌握了的,要不然,就流传不开。由于清末简谱才传入中国,中国的古曲调大部分“失传”了,但我认为,是没有被发掘出来,原来的“律吕”、“工尺”通过对照可译成现代乐谱。两千年来,自称“大师”的和被称为“大师”的人不少,但通四书五经的不通音乐,通音乐的不通四书五经,所以,乐经迟迟没有被发掘整理出来,这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憾事……
    听了胡圣虎的话,钱先生陷入厂沉思。只见先生缓缓站起来,踱着方步: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可惜,我对这一领域涉猎甚少,后生可畏啊!希望你做成这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从此,胡圣虎与钱先生论“月经(乐经)”的故事在北大校园传为美谈,更令其名声大振。
    北大5年,实际上也是他的书法技艺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的过程。
    当年,北大名师云集,王力、朱光潜、宗白华、季羡林、金克木等数十位大师,都是书坛大手笔,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同之中,经过李志敏、陈玉龙教授的耳提面命,经过京城众多名家的悉心指点,胡圣虎眼界大为开阔,书法进步很快,继之声名远播。未几,便与中文系曹宝麟、国政系白谦慎、图书馆系华人德、历史系张此夫四人一道,并称为北大书法“五小虎”。在校园,他将顽童式的到处题词又上了一个台阶,树枝、抹布、手指、筷子上绑棉花都可以当笔使,宿舍的墙壁、课堂的桌椅、女友的掌心,甚至厕所的门板都是他的“宣纸”,最经典的还是在“三角地”宣传栏不断地出海报、写通知,整个北大校园,到处都是他的手笔。1984年国庆游行那幅标语在“秘密策划”时,两个生物系的同学之所以到胡圣虎,当然是因为他的书法名气;但那幅标语从最初酝酿的七八个字,因不到大的毛笔和合适纸张,最后被浓缩成“小平您好”四字经典,并以抹布作笔被写在床单上,这事绝对只有胡圣虎想得出来并且能办得到。
    不能不说却不能多说的毕业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化,一批新兴的一夜暴富阶层迅速崛起,而构成这一阶层不少人要么是文盲半文自、曾经的社会边缘人物,要么是一批大小权贵子弟。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心理失去了平衡,大学生空怀报同之志,难成济世之才,于是厌学风陡涨,“读书无用”、“六十分万岁”在大学校园里迅速蔓延。堂堂北大,同样不能幸免。黄小琥 重来
    胡圣虎毕业前夕,东语系召集了一个会议,接着各个教研室组织毕业生分头给学校提建议。老教授季羡林亲自各组巡视。胡圣虎在会上的发言语惊四座,至今还被同学们提起。他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以同学们的天赋,这点功课三年就可完成,却硬是拖了我们五年!而且我们所学并非社会所需。季先生才高八斗,教了我们一手屠龙宝技,修身尚可,若想齐家、治国、平天下,那还差得远!
    然机遇与命运却不像胡圣虎所言。
    他认为只能修身的冷门专业,在某些特殊部门却成了急需的人才,加之胡圣虎世代“赤贫”的出身和出众的成绩,1987年毕业后他先去了外交部,继而参军入伍,分配到军队特殊要害部门,做了与他所酷爱的书法毫不相干、但却与所学专业密切相连的“机要工作”,而且一千就是十年。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签订过“终身保密”协议,这十年,注定了他是与世隔绝的十年,许多熟悉的师长、同学全然不知他去了哪里。期间,他也曾游干山,涉万水,却无法到他生命的城堡,当然更无法展示他过人的才华。但为了国防事业,他努力工作,甘守寂寞,坐了十年的冷板凳。
    重现江湖迎来人生第二春
    十年后,胡圣虎从部队转业回到湖北,任职省直机关工委研究室副主任。似乎从这时起,他才真正毕业,踏入社会,开始自己规划人生。
    1997年,他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北大,拜访了恩师陈玉龙老教授。谈起当年北大学生在京城的风光,师生二人唏嘘良久。老教授告诉他,曹宝麟、华人德、白谦慎、张此夫虽然天各一方,但目前都在搞书法。你居武汉,若与四位师兄,东、西、南、北、中同时发力,国内外互相呼应,北大书法的影响不可低估。
    十年未见,当胡圣虎到电话号码与同学们联系时,电话那头总会爆出爽朗的笑声:“二胡子,你小子还活着啊!”
    活着就要活出个样儿来。天生我才必有用,胡圣虎再度出山,在黑白生涯中游走江湖,作为北大书法博导陈玉龙教授的关门弟子,其书法作品复经舒同、启功、李志敏等十几位大师点拨,又经过毕业后的长期修炼,刻苦钻研,渐悟笔墨之法,俨然大家气象,给天地间平添一种浩然正气。正如二位资深评论家所述,胡圣虎的作品“深得王派嫡乳,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舒卷自如,铅华褪尽去雕琢,翩翩自由的风致”。
    1998年10月,胡圣虎邀请陈玉龙教授和张此夫师兄到武汉一聚,受到湖北书界的隆重礼遇。《书法报》将陈教授和他的照片发在头版。许多校友和书友看了激动得热泪盈眶。但他们来信的第一句还是那句话:原来你还活着啊!十余载的思念,十余载的寻,都浓缩在这一句话里。与校友们的广泛交流,勾起了胡圣虎对激情岁月的难忘回亿。
    2001年,在省书协和美协的支持下,他与朋友筹资10多万元,举力了《湖北省首届省直机关书画大展》,并正式出版了作品集。
    在积极开展书法活动的同时,他时刻不忘提高自己的水平。有时为解决一个小问题,多次跑北京,向启功、陈玉龙先生讨教。
    2002年,胡圣虎去拜访结交多年、在书法艺术界享有最高声誉的启功老师,见面后老少两代人亲切地开着玩笑,肩功老师高兴地为胡圣虎题了“鹿鸣(胡圣虎号)先生书法精品”几个大字。
    胡圣虎激动之余,竟然提出一条意见做回报,提出了对启功老师为北师大所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做修改,并说明了这八个字从章法和布局不协调、呆板等看法,提出修改方案,启老先生听着很兴奋,并按照胡圣虎的意见重新书写,还破例叫了一声“小子,长劲大呀!”师徒二人肝胆相照之情溢于言表,胡圣虎临走时依依不舍,好不容易噙着泪花才说出“再见”二字,没想到以后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胡圣虎张扬个性,逐步形成了他独特的书法价值观和书法风格。他认为,创意是书法的灵魂。书法的价值在于线条后面的深刻内涵,艺术必须扎根于生活,好的作品应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个性展示,如果仅仅是写好汉字,书法的艺术生命之花就会枯萎。但个性不是没有功底的肆意发挥,是对优秀书法文化的吸收和扬弃,是艰苦的劳动和经验的积累。
    书法,对胡圣虎来说,不再仅仅是一种爱好,而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甚至是一项宏伟的事业。当今书法家,自娱自乐者有之,谋名谋利者有之,而胡圣虎则以此“雕虫小技”,积极地投入生活、参与生活、引导生活,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实现了书法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难怪时人称他为“鹿大侠”。
    近年来,为完成出版社的任务,他开始撰写《燕园故事》,并从古代书法转向对当代书法现象的关注和研究。
    他的《舒同个展前言为何人所书》《害苦了甘肃人民》等系列文章分别在《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以及《书法江湖》等报刊上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其书评《打开天窗说亮话》影响巨大,《让书法作品本身说话》《启功是超人,沈鹏是庸人,张飙是能人》等论文风靡网络,被称为书坛“牛人”;《张海不是书法家》一文更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得到广大读者和权威部门的广泛认同,被网友评为“十大批评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