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结构图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太平洋战争,不仅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难以抹去的创伤。到战争末期,为了挽回败局,日本最高军事当局曾诱骗和逼迫飞行员坐上所谓的特攻机、即“人肉”——樱花式有人驾驶自杀飞机,带着,频频撞向盟国的舰船,欲与之同归于尽。但这形同飞蛾扑灯,还不是落得个自取灭亡的可悲下场!它除了给历史留下不齿于人类的笑柄外,更留给人们一
个永久的警示和深省。
笔者日前接触到一些有关当年日本飞机工业的原始资料与书刊,经整理后,想和大家一起深入剖析一下这种极为特殊的飞行武器。
樱花飞机的另一标准型号是MXY7。也许盟军见它恨之入骨,所以很快给了它一个“八格”(BAKA)的绰号,它似乎来自日文中的“”一词。
1944年8月,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已是四面楚歌。为重振所谓“大和之魂”,日海军405航空队一个叫太田光男的少尉机务兵在受到德国V-1有翼导弹的启发后,突发奇想地提出了一条馊主意:希望能发明一种带动力的滑翔。由于当时没有可靠的诱导装置,所以只能由人来操作它飞行。按太田的设想,该飞行由母机携带升空后,在距离海上目标数十千米处投下,然后靠火箭发动机作短暂推进,在进行一定的机动飞行后,俯冲滑翔到目标上空,最后以直接撞击的方式与目标同归于尽。飞行员一经起飞,就必须为天皇“玉碎”,别无选择。因此说,自杀进攻的作战方式不仅是非人道的,也是极其野蛮的。
太田的提案被当局视为至宝。作为头等任务,试制工作在“空技厂”(海军航空技术工厂)内全面铺开。山名正夫技术中佐任主任设计师,协同者有三木忠直和服部六郎等多人。对于这种只使用一次的特种飞行器,按照海军的要求,必须达到以下战术技术指标:
①有效载重中的80%必须是战斗部;
②机头为头,引信的可靠性为100%。
③为避开敌机拦截,飞行速度要尽量提高;
千本樱下载
④为便于瞄准,飞机的稳操性能要好;
⑤飞机尺寸要小,且便于装拆,并应适合在狭隘的地下防空壕中大量存储备用;
⑥材料选用易取的木材和钢材,加工要方便,制造工时不得高于常规战斗机的10%;
⑦飞行仪表要尽量精简。
空技厂在飞行机部长佐波次郎少将的指挥下,首先设计木质的机翼部分,期间,得到了茅崎工厂石桥实工程师的帮助。……由于工程进展神速,一个月以后(1944年9月),原型机组装竣工,暂名“空技厂一号机”,它成为后来各改型的原准机。不久,才又以东洋国的国花将其定名为“樱花”,足见军方对它的期望值有多高。
樱花有一个直径不变的圆筒雪茄形铝合金结构的机身,这显然大大简化了工艺,它的表面采用承力蒙皮。一对展弦比极小的木制机翼安装在机身下部,并采用与“彗星”攻击机相同的高速翼型,翼上只有横向操纵用的副翼,而没有襟翼(仅教练机例外)。铝合金制的H形尾翼拥有双垂尾,这样可以避开机身
后流的干扰。作为战斗部的前机身内充填了1,200千克,装有多枚引信,确保以任何角度命中目标时都能引爆。机身的最前端是半卵形机鼻罩。因为座舱很靠后,所以它高高凸起在机身上。樱花出于它特殊的用途,没有配备任何武器和起落架(仅教练型有一个机腹滑撬)。作为批产型号的11型,在机尾品字形安装有三台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单枚推力800千克,由飞行员通过电气控制逐个单独工作,用于有限的机动飞行。
1945年美军在冲绳读谷机场发现的樱花11型,隶属721航空队
1944年10月,这架原型机在相模湾上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投掷滑翔试验。11月,在鹿岛海滩上作了首次(无人驾驶)撞击地面靶标的实验。1945年元月,空技厂在相同空域以遥控方式对樱花进行了飞行性能的测试。测得在3,500米高度的最大滑翔速度为463千米/小时,如果打开发动机助推,则可达648千米/小时。(接近大多数战斗机)
樱花的生产同样迫不及待,除空技厂以外,还委托日本飞机厂、富士飞机厂以及茅崎工厂同时开工。只有木质机翼,是由东北及北方地区的民间企业负责制造的。其间,还试制过钢质机翼,但未获推广。上述单位先后制造出155架(份)的组装另部件。
樱花11型侧视
樱花11型后视
后来,经过转产动员,霞浦第一航空厂也生产出600架(份)的组装件。
然而,真正参加过实战的只有和原型机基本同型的樱花11型,其他8种改型,要么用于教练,要么未实际投产。这些改型的简况如下:
樱花11型(MXY7)原型机及批产型,母机是“一式陆攻”轰炸机。构造特点祥情见前面所述,参数见本文附表。
樱花K-1型单座无动力教练机,由母机空投。除了拆去发动机和战斗部,并在座舱前后各设一个配重水
箱以外,同11型。由空技厂生产,1944年10月它试飞于百里原基地。
樱花K-1型
樱花21型除将战斗部减重至600千克、母机改为“银河”式轰炸机以外,基本同11型。
樱花22型为解决续航距离过短的问题,在21型的基础上换装了一台推力仅为200千克的“ツ-11”(读作“兹-11”)型喷气发动机。其实,它只不过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喷气发动机,即用一台105马力的“初风”倒立四缸空冷活塞式发动机去驱动一台空气压缩机而已。(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1940年问世的那架意大利卡普罗尼公司的“坎皮尼”号喷气式飞机,它的动力装置也采用了与此类似的原始喷气推进构型。)由于空中无法点火启动,所以“ツ-11”必须在母机起飞之前就开车,至投掷之前,所用燃油均由母机提供。于
是,续航距离扩展到樱花11型的3.51倍。与此同时,其机尾保留了一台11型上原有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以供应急时加速使用。为了与“银河”匹配,翼展缩短到母机主起落架横距以内。1945年8月12日,樱花22型作了处女航,但火箭发动机不慎提前点火,使尾翼撞到母机“银河”的腹部,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原拟交由爱知飞机厂生产50架,后因终战而作罢。
樱花33型22型的放大型,改用较先进的“ネ-20”(读作“奈-20”)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原用于“橘花”式喷气式战斗机,拥有8级轴流式压气机,其技术源于德国的Me262)。战斗部重800-900千克,续航距离延长到278千米,拟用“连山”式四发大型轰炸机为母机,但均为纸上谈兵。
樱花43甲型用33型改装的专从潜水艇上弹射起飞的改型,因此机翼可以折叠。为提高翼载,其铝制翼稍飞行中可以抛弃,但没有来得及研制,战争已经结束。
樱花43乙型43型的岸基改型,从山头上的发射架上起飞,专事打击近海水面舰只。采
用可折叠全铝合金机翼、可抛弃式起飞滑撬和“ネ-20”型喷气发动机。计划要求在1945年9月达到实用阶段。为此,建设省曾跑遍各观光点,将那里的缆道索车通通拆下备用。足见当时日本鬼子对物资的贫乏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樱花43教练型自K-1改装而来的双座教练机,用于岸基弹射训练。前后座舱分得很开,机尾仅装一台68千克推力的固体火箭助推发动机。1945年初夏在神奈川县的武山海军陆战队机场试飞成功,仅此一架。
樱花43K-1教练型
樱花53型专靠母机牵引起飞的改型,从33型图纸改来,但未及试制。
经过统计,空技厂共生产樱花11型约155架;22型至少1架;K-1型45架。而一空厂共生产11型约600架,总计800架左右。
樱花三大改型的技术参数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