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一学期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共有六课分别是《芬芳茉莉》、《悠扬民歌》、《美丽童话》、《京腔京韵》、《赞美的心》、《两岸情深》、《七光彩》。其中演唱歌曲学生接触并了解中国的几首优秀的儿童节歌曲和外国出的歌曲。乐谱,歌谱,曲谱并配以体的音乐活动,如齐唱、合唱等。它有助与学生养成共同参与的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欣赏几首乐曲,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音乐程度参差不齐。经过几年循序渐进地学习,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因知而爱,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但也有部分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他们从心理上对唱歌产生了畏难情绪,逐步对歌唱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产生了“厌唱病”。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适应学生变声这一客观规律,注重学生歌唱生理和歌唱心理的保护,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轻唱、低唱。适当调整演唱和欣赏的比例,增加节奏、旋律创作内容,既减轻声带负担又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审美为核心,引
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受到美的熏陶,促使学生思想情感健康地发展。六年级为毕业班,教师应把握音乐的“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快乐,放松紧张的心灵。
三、教学目标: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
6、注重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时,注意演唱歌曲的准确性,并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要适度而不夸张。
2、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活动的创造性、丰富多样性。学生自身体验,培养学生舞蹈的创编能力。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继续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互相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茉莉花乐谱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课,并作好课后体会。
2、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做好以情传情。
3、气息的训练是歌唱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地指导练习,让学生学会有气息支持地歌唱。
4、上学期对六年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口风琴过关,在此基础上,本学期继续精简老师讲的时间,每节课提供给孩子们自由练习时间5分钟,是他们有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5、对学生的评价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从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参与态度、程度、合作愿望、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探究、创编能力等多方面考虑评价。
评价项目有唱歌、乐器、音乐知识、欣赏能力、学习态度、课外学习等方面,评价时间分散在整个学期。
教学资源开发
利用教师用书、录音带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辅助资料来进行音乐课教学,还可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自制乐器,让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轻松、愉快地学习。
七、单元子目标:
第一课《芬芳茉莉》
教学内容:
1、聆听三首地方民歌《茉莉》、《东方升起月亮》
2、表演《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
2、能学唱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并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
3、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4、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二声部合唱《茉莉花》,能背唱一段歌词。尝试用江苏方言演唱,体会歌曲的地方风格。
5、通过聆听和演唱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乐于搜集与“茉莉花”相关的资料,与同伴分享。
教材分析:
1、江苏民歌《茉莉花》属小调类民歌, 4/4拍,单乐段歌曲。歌曲为五声徵调式,启、承、转、合性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第一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二者旋律相同,歌词重叠;第二乐句承接上
句并引出新的乐思;第三乐句为“转”、“合”功能,一气呵成。整首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风格彩。
2、东北民歌《茉莉花》较之江苏的《茉莉花》在调式、旋律的行腔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显示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朴实的音乐风格特点,旋律的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也具有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3、河北民歌《茉莉花》,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同名、同题。是一首以同名但词曲皆有变化而传唱于异地的民间小调,属于汉族民歌中的“变体流传”。
4、歌曲《东边升起月亮》是选自歌剧《图兰朵特》,作者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曲家抓住中国五声调式的旋法特点,将富有特性的音调根据所描绘的意境
和抒发的情感加以展开,使音乐更加平和抒情,有一种朦胧彩,符合剧情要求。学情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的音乐起始课,六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已经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时也具备初步的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他们通过电视、音像资料对《茉莉花》音乐有所了解,甚至一部分学生能够哼唱。因此本课更需要通过不同茉莉花,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二课悠扬民歌
教学内容:
1、表演《妈妈格桑拉》、《赶圩归来啊哩哩》
2、聆听《小河淌水》《迪克西岛》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的音。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藏族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圩归来啊哩哩》(节选),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
教材分析:
1、管弦乐《小河淌水》是作曲家鲍元恺的管弦乐作品《炎黄风情》第二组曲《云岭素描》中的第一首乐曲以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歌词所提供的时间(月夜)+空间(山下小河旁)为背景,用弦乐高音区的模糊音响模拟朦胧月夜,用
钢琴、竖琴、钢片琴的叮咚音响模拟小河流水。
2、《妈妈格桑拉》是一首深情优美的儿童歌曲。歌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朴实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母子之情。歌曲为羽调式, 二段体结构。前面四个乐句为第一乐段,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在中低音区进行,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在母亲身边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后面四个乐句为第二乐段,旋律采用八度大跳,把歌曲推向高潮,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情。
3、《赶圩归来啊哩哩》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 羽调式, 二段体结构。曲
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圩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乐曲《迪克西岛》是根据美国民歌《迪克西》改编的。迪克西是美国南方各州的总称。歌曲《迪克西》也称“我希望我在迪克西”,是美国19世纪著名流行歌曲作曲家埃米特创作的。歌词内容主要表达的是对家乡生活的思念。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民歌,由于接触的少,可能会不大了解,所以我就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好好的感受民歌的音乐风格,体验彝族人们的幸福生活,彝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能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三课美丽童话
教学内容:
1、表演《木偶兵进行曲》、《月亮快下来》
2、聆听《魔法师的弟子》、《波斯市场》
教学目标:
1、听出《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三的主奏乐器,能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