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大先生:冷娃陈忠实的文学传奇
作者:东亮
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08
        4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逝世,享年73岁。次日,习近平、刘云山、王岐山等中央领导人为其送上花圈,以缅怀这位文坛巨匠。这位写出了大气磅礴的史诗级小说——《白鹿原》的文坛大家,不仅是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生前还是中国作协副主席。纵观陈忠实的一生,从不沾名人官场习气,忠于文学的他始终像个钟情大地的朴实农民
        厚积薄发20年,从农民到专业作家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西蒋村(今属西安市灞桥区)一个农民家庭,这一带旧时曾被称作白鹿塬 宝贝 王志文他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写毛笔字的农民之一。陈忠实上初中时,每隔一段时间,不管风雨冰雪,父亲都会骑着自行车驮着一口袋馍给他送到离家很远的学校;除了馍,父亲还会从自己珍藏的一大木箱书籍中,时不时拿出几本给他捎去,包括带给他文学启蒙的《三里湾》一书。《三里湾》的作者赵树理对陈忠实来说是陌生的,但书中描述的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却让他感到熟悉和亲切。在惊讶和欣喜之余,
他把赵树理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
        陈忠实有一件终生难忘的事:1981年冬天,他76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了,父亲临终前的一番话,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久久难以释怀。父亲说:我就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那就是让你休学,那年一休学,就耽搁了你20年。
        时间倒回到1960年,陈忠实的哥哥要考师范了。父亲愧疚地对陈忠实说:我实在没办法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可卖的了,你年龄小,先休学一年,让我先把你哥供到考上师范学校以后,你再去读。陈忠实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个决定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一年后,当陈忠实复学参加高考时,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陈忠实落榜了。大受打击的他埋怨父亲那次劝说他休学。父亲说:做农民怎么了?农民也可以活命!
        高考落榜后的陈忠实并不甘心重复祖辈世代农耕的生活,于是,他白天在田间忙碌,晚上则在家继续看书、写作。当时,他遭到不少乡邻、亲朋的讥讽:大学考不上,庄稼活又干不好,还天天书不离手,你这就是不务正业嘛!不光邻家婶子这样数落陈忠实,连他的父亲
也看不惯儿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但此时的陈忠实已经到他努力的方向——写作,他的梦想是成为赵树理那样的大作家。
        1965年,陈忠实的散文处女作《夜过流沙沟》在《西安晚报》副刊上发表了,这让他从自卑和痛苦中走了出来。当年,他又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五六篇散文,虽然他明白离一个作家的距离还十分遥远,但这无疑坚定了他当作家的信心。与此同时,他还成为家乡学校的一名民办教师,后进入人民公社当干部。
        1968年,陈忠实与未读完初中的妻子结为伉俪,后来生下了二女一男。那时陈忠实在农村工作,每月工资才30多元,却要养活一个五口之家,生活很拮据。在最困难时,孩子的尿布、裤子都没有替换的。
        1978年秋天,陈忠实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工作。在此期间,他除了工作就是读书,不断对自己进行反省总结,以便皈依文学。1979年,他凭借短篇小说《信任》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之后,他的中篇小说、报告文学又接连在全国获奖。陕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陈忠实的好友李星评价他的创作时,说:陈忠实写作初期的最大特点是:农村日常的种种,在他笔下尤显逼真,充满了强烈的美感。
        1982年冬天,陈忠实调到陕西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工作,终于完成了当一名专业作家的人生理想,他高兴极了。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他,索性背着铺盖卷从城镇回到农村老家,彻底清静下来,读书,思考,写小说。
        他要写一部带进棺材的小说,妻子背馍支持
        1987年,陈忠实到长安县(现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查阅县志和文史资料时,遇到一个搞文学的朋友,晚上俩人一起喝酒,朋友问他:以你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写一部长篇小说还不够吗?怎么还要下这么大功夫来收集材料?陈忠实喝下一口烈酒,认真地说:我现在已经45岁了,我一定要写一本在我死的时候可以当枕头的小说。不然,就愧对了我热爱一辈子的文学!
        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个枕的东西,陈忠实选择的就是一本可以枕着带进棺材的长篇小说。
        根据专业技术干部的农村家属可迁往城镇的相关政策,陈忠实的妻子以及子女4人的户口,此前已经由灞桥区的西蒋村迁到了西安市。户口和人事关系虽进了城,但陈忠实还是决
定回到农村祖屋去写《白鹿原》,因为更安静,也更接地气。为了安心创作,他还辞去了当时挂职的中共灞桥区委副书记的职务。
        在西蒋村那个农家小院中,陈忠实每天自己开火做饭,洗锅洗碗。他坐在一把小竹椅上,身前是歪了一条腿的小圆桌,大名鼎鼎的《白鹿原》就产自这个破旧的小屋。1988年清明前后,陈忠实打开大16开的硬皮笔记本,写下《白鹿原》草稿开篇的第一句: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写作过程中,文思阻塞时,陈忠实会走出村庄,走近塬坡的树林,那里是一个宁静而亲切的世界,他能静下心来。
        妻子王翠英经常从西安赶过来给陈忠实送蒸馍,走的时候再给他擀好一大堆手擀面。饿了,伏案疾书的陈忠实就起身下一碗面,或者把蒸馍放在火上烤得焦黄,那时虽然吃得特别简单,但他却感觉美味无比。如果妻子太忙,没时间给他送,他便回到城里的家中,再背馍回乡下。陈忠实感慨,自己与背馍结下了不解之缘:少年时为读书从乡下背馍到城里,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从城里背到乡下。
        在家乡创作期间,乡党要办事,凡是想到陈忠实能办的,不管他是在读书,还是正在构思写作,就径直进门他说事。从代人写信、写对联,再到当红白喜事账房先生,他有求必
应。
        《白鹿原》是陈忠实一生的代表作,它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小说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鹿三、朱先生这些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典型形象。这本被誉为中国的民族秘史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历时约3年。
        1991年腊月初,王翠英又一次回老屋给陈忠实送面条和蒸馍。临别送妻子出小院时,陈忠实说:你不用再送了,这些面条和馍吃完就写完了。王翠英突然停住脚,问:要是发表不了咋办?陈忠实没有任何迟疑,仿佛考虑已久,说:一把火烧了,和你一起去养鸡!
        直至1991年腊月二十五,写完鹿子霖的死亡即最后结局的一段,划上意味深长的省略号,陈忠实把笔顺手放在书桌和茶几兼用的小圆桌上,顿时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仿佛从一个漫长而又黑暗的隧道摸着爬着走出来,走到洞口看见光亮,竟然有一种忍受不住光明刺激的眩晕。
        1992年春天,当陈忠实在自己绽放梨花的院子里,把《白鹿原》手稿交给编辑时,他
只说了一句话:我连生命一起交给你们了。随后,《白鹿原》首先在《当代》杂志1992年第6期和1993年第1期刊载,其单行本于1993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直到这时,陈忠实才返回西安与妻儿团聚。
        19971219日,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公布,已经发表了4年多的《白鹿原》摘得桂冠,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图书之一;20122月,根据《白鹿原》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上全球首映,并夺得银熊奖。此后,《白鹿原》以每年10万册的数量畅销不衰,这在我国当代文坛非常罕见。据不完全统计,自1997年迄今,《白鹿原》已发行逾200多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同时还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陈忠实的老友白烨认为,虽然陈忠实写了很多作品,但《白鹿原》几乎把他掏空了。1993年第一版《白鹿原》问世后,曾有一个河北石家庄的作者给陈忠实写信,信中说:我不知道你还能不能活着看到我这封信,因为在我看来,《白鹿原》的作者不死也得吐血。对此,陈忠实说:我不过和当代所有作家一样,渴望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这个民族的灵魂。
        2002年,陈忠实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从北京开会回来,朋友们为他举办了庆贺会,
大家鼓掌欢迎他致辞时,陈忠实说:就两句话:一、感谢大家;二、该干啥干啥。
        坚毅而博大,冷娃主席的农民底
        此时,已是花甲之年的陈忠实,头发一片灰白。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张脸,那是一张如同罗中立油画《父亲》一样的脸,千沟万壑,却又棱角分明,还有一双精光四射、锐如鹰隼的眼睛。也只有这张沧桑与睿智并存的脸,才能写出《白鹿原》。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汤吉夫这样说。
        在文学界,陈忠实是大腕,谁看了这张脸都会留下印象。在西安,认识他的人太多了,他也乐意和人家打招呼。出门时,陈忠实经常被人拉住索要签名,但他从不厌烦。有时,也会有做生意的人拉他一起合影,他明白那是人家的充门面之举,可他还是满足人家。
        2006512日,陈忠实又多了一个身份:西安半坡博物馆的文化代言人,开创了国内作家代言博物馆的历史先河。12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
        生活中,陈忠实有四大爱好:看足球,喝烈酒,吼秦腔,抽雪茄。当年写《白鹿原》时,
写闷了,他就拎一瓶烧酒爬到家附近的塬坡上去,一个人坐在地上喝酒。他说:方圆几里不见一个人,即使喝醉了也没有人知道,我啥都不想了,连小说也不去想它了……那是一种心态,一种完全超越了人世间荣辱与得失的心态。而在喝完酒后吼上几句秦腔,则是陈忠实的保留节目。他认为吼秦腔能解除脑部疲劳,还可调理身体气血运行,加强胸廓肌肉的力量,与游泳、划船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健康大有裨益。
        在陈忠实工作过的陕西省作家协会大院里,流传着各种各样有关他硬气的传说。用陕西话讲,陈忠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冷娃。在陕西,冷娃有几个鲜明的特点:性格上庄敬实诚、不耍滑头,有胆有识,执着得有点儿一根筋;做事上不善变通,寡言少语,不好接近,实则面冷心热。
        《小说评论》原主编李星讲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1991年,陕西省委酝酿省文联和省作协换届一事时,省委有意让陈忠实去省文联当党组书记,当时陈忠实还在乡下老家写《白鹿原》,对此事不管不问。后来,组织上来人陈忠实说此事,陈忠实接连两次写信给省委主管领导,说自己正一心写作,不愿意当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