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司马懿学管理心得体会
第一篇:跟司马懿学管理心得体会
跟司马懿学管理观后感
观看了《跟司马懿学管理(六)授权之后怎么做》,我觉得在这方面,司马懿真的很了不起,值得我们去学习。公元238年,司马懿接受了一个任务,远途讨伐公孙渊叛军,征辽东。这次外出征辽东,因为难度大,皇帝曹睿授予了司马懿极大的权利。但司马懿在整个出发、行军、打仗过程中,行为谨慎,智谋超,既展示了高超的作战艺术,又赢得了皇帝曹睿的高度信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提高执行力:司马懿在围困襄平的战役中下令士兵在水里泡着。偏偏有人敢说不,张静都督令史,对此质疑,司马懿杀了张静,目的是为了杀一儆百。这样就没人敢反对了。最终赢得了战机,取得了襄平战役胜利。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明白:决策可以有很多声音,但是执行时必须只有一个声音。必须在民-主基础上进行集中。提高执行力,就是在重大事情面前,统一思想,保证执行政策不走样,这样才能能提高工作效能。
二、文化化人:司马懿在取得襄平战役胜利后,还专门派人封了两个人的坟墓,这本是公孙渊的两个大将,是主和派,公孙渊早早杀了他们,司马懿专门去祭拜,这是文化化人。屠刀让人掉头,文化让人点头。只有点头的手段才能带来长治久安。武力可以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高明的管理就得让人点头。宁治一服不治一死。在当今社会,做领导要以人为本,多一些尊重和关心,做到文化化人,少一些行政命令,切不可独断专行,采取高压政策。
一捧江山在掌握三、远观忠,近观敬:襄平战役胜利落下帷幕后,由于天气寒冷,于是,有的将领向司马懿提出分棉衣的事情。此建议遭到了司马懿的强烈反对。原因是司马懿明白,魏主曹睿授权给他,一是为了打仗,二是为了考察他的忠心。分棉衣事小,自己的忠心一旦被怀疑,这事就大了。司马懿非常明白“远观忠,近观敬”的道理,所以才会严格克制自己及其军队。我们从司马懿高超的处世技巧中,懂得越到远处做事情的时候,在小事上越得端端正正。作为下属,越是领导信任你,就要尽心竭力把事情做好。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认真和用心。认真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不能小事不想干,大事干不好!我们做不了大事但领导交办的小事应该用心做好。
2012级公管八班亢建昆
第二篇:《跟司马懿学管理》讲稿(定稿)
跟司马懿学管理讲稿
(一)重大选择讲谋略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出活命的办法。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司马
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但进城就有风险。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司马懿
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成功了不要贪胜。人生、商海都贪胜,最后败坏了。打麻将听牌时最危险。得意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但是空城计只能给高人用,见俗人得用俗招。用策略要看对手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
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三是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里。空城计是假的,真实的历史是231年二人才对决。诸葛亮兵出祁山,当时曹真病重,被包围。魏只得征调司马懿来防守。这一年诸葛亮50岁,司马懿52岁。司马懿带大军来到祁山准备开战,派小分队驻守,自己的主力去直扑诸葛亮大营,诸葛亮却转头去了上邽了。司马懿发现不如诸葛亮。立即追,他跟身边人,你们不知道他,一定会安营扎寨,快点就可以赶到,对了。诸葛亮成也谨慎败也谨慎。做擅长的事情时,最容
易被人看出破绽。小战后对峙,诸葛亮撤回祁山,司马懿还是追,诸葛亮也正等着呢,司马懿杀过来了,在卤城拼吧。结果战争没开始,司马懿的军队建立一座更加坚固的大营,两支军队不打了,都在搞建筑了。司马懿固守待援,这是看着你。引起许多不理解,这是高明的不掉入你给定的选项里。(《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判断力,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慧超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为了不落入诸葛亮的布局,司马懿一直跟诸葛亮拧着劲儿,偏不按常理出牌。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自己的选择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这个安排如果来自竞争对手,轻则会干扰我们的思路,严重点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面对诸葛亮的聪明布局,司马懿就一直坚守,千万不能掉进诸葛亮的布局里来?那么,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司马懿究竟有哪些高明之处,我们从中又能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诸葛亮布好局了,司马懿偏偏坚守对峙,遭到曹魏强烈反对,因为他当时威信不高,许多人不服。5月份,终于决定开战,结果是魏军被迫撤退,六月蜀军无粮全军撤退,司马懿有三点成功:祁山解围了,保住了麦子,逼退了诸葛亮。司马懿不容易体现在管理难,司马懿上有领导的猜疑,身边人也不理解。
(二)当好骨干有诀窍
骨干员工面临的挑战,先来反思鹤立鸡这个词。领先者压力大,团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冒尖的骨干。当领导要学会保护冒尖的骨干。如果你是骨干员工,注意人际关系。司马懿在这个团队中怎么处理好关系的?看一个故事,建安六年夏,家乡来几个人,是曹操手下的刺客,奉曹操令来办事,潜入院中,摸到上房,看屋里,床上躺着年轻人,喂水,病得不轻。几个刺客盯着。这个年轻人不动。几人上墙走了,这个年轻人额角冒出汗珠,这是年轻的司马懿,这得病是有目的的。司马懿出身在豪门,爷爷是司马俊,父亲哥哥都受重用,司马懿是少有才名,东汉末年崔琰评价他是聪亮明允,刚断英特。评价极高。引起曹操的注意。曹操重用人。司马懿厉害,一定要请来,派人送聘书,让他工作。这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不是司马懿的梦想。他看出来,曹操不好伺候。干好了不一定有好处。汉代讲究门第,司马是望族,瞧不起曹操,他去干。拒绝要有手段,有宽容民主领导,有理由可说,会坦诚相待,而专制独断型领导,有理由也不能
冒犯,曹操就是这样的。得间接拒绝。要求技巧高。司马懿手段太挑战了,装病。曹操可最恨人骗他。曹操狠招就是夜往密刺之。刺客回来说,真有病。曹操这才放过他。
(司马懿是怎么处理和领导的关系的呢?)
具体方法有六字箴言:对猜疑型领导,勤、谨、忍,208年,曹操当丞相了。派人去再招司马懿。曹操交待,若复盘桓,便收之。抓来。司马懿,惧而就职。害怕而接受。这一年他30岁。曹操不好伺候。曹操自我中心,猜疑焦虑,像他梦中杀人,所以睡觉时不要离我太近。一次睡得爽,身边工作人来盖被子,他斩了。假装问是谁杀的。他疑心重。二是专制独断,翻脸无情。他头痛,睡眠不好。一次,下午困了,到后帐,宠姬躺着,叫下午叫醒他,她看到累的,起了恻隐之心,没舍得叫醒他。醒来,问怎么不叫我,她说没忍心,叫人打死了。这种领导就要远之则安,近之则危。像杨修,如果领导是诸葛亮是刘备是孙权,不会死,只有领导是曹操才会死,没有考虑领导的对象。杨修教曹植,气得大骂,弄死了他。忌泄漏,看透领导心思说给人;忌轻慢,轻视领导;忌欺瞒,骗领导。杨修三条都犯,能不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