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花研究现状综述
摘要:本文对凤仙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凤仙花含有大量
黄酮类、萘醌类、香豆素类、甾醇类等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过敏、抗炎、抗真菌等
作用。
关键词:凤仙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为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中凤仙花属(Impatiens)一年生草本植物。凤仙花属共有植物900余种,广布于全球,我国约有200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本草纲目》记载凤仙花“蛇伤,擂酒服即解;又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活血消积”。凤仙花的全草(别名:透骨草、指甲花、小桃红、凤仙草、旱珍珠等)、花(别名:金凤花、好女儿花等)、根(凤仙根)、果皮和种子(急性子)均可入药。叶甘、温,有小毒;茎、种子味苦、辛、温,亦有小毒;花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茎、种子有破血、消积之功效,可治腰胁痛、蛇咬伤、鹅掌风、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疮疔、胎衣不下、溃疡日久不愈和经闭腹痛等症;种子作为药材急性子收录于中国药典[1]。目前,国内外对此属植物的研究主要是对凤仙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做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
王庭兆报道取自凤仙花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部,范围稍大于患面,厚度约0.5cm,外用油皮纸包裹,换药1次/周。鹅掌风3例,皆1个疗程痊愈。胡索贤等报道白凤仙花适量浸入米醋内备用,用药时将米醋处理过的白凤仙花外敷,并加塑料薄膜包裹灰甲。治愈顽固性足癣伴灰趾甲31例,临床治愈率87.1%,好转12.9%;邱桂仙报道凤仙花全草、大蒜、白矾各适量,将三药捣成糊状,睡前包甲,次晨取下,治甲癣多例,疗效显著;郭笑丽报道凤仙花加盐捣烂如泥,外科常规换药,贴敷于患处,包扎1次/d。时间最长8次。最短4次,56例甲沟炎。总有效98.2%;在国外,有学者报道用凤仙花提取物神经性皮肤病、腹背痛、疝气痛、痛风等。[2]
2.凤仙花化学成分研究
研究发现凤仙花中植株、花、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也是其有诸多应用的基础。凤仙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醯、指甲花醒甲醚和槲草素;全草含羟基苯甲酸、芥子酸、咖啡酸;茎含酚-3-葡萄糖苷、天丝葵素、矢车菊素等;还含各种花苷,有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兰素、锦葵花素、酚、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草酸钙。花中含2-甲氧基1,4-萘醯、黄酮类化合物:醇(kaempferol)及槲皮素(quercetin)。种子(又称急性子):含皂苷、脂防油,油中含
凤仙甾醇(balsaminasterol,c27h80o)、杷荏酸(parinaric acid,c17h28o2)、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β-谷甾醇。又含皂苷、槲皮素二糖苷、槲皮素三糖苷,并含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及多聚糖。
2.1黄酮类
Lin等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从凤仙花的粉花瓣中分离出山柰酚及其衍生物,包括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山柰酚-3-鼠李糖基双葡糖苷和山柰酚-3-p-对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从白花瓣的体积分数3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槲皮素及其苷的衍生物;此外从白花瓣中还分离得到黄芪苷、杨梅素、各种花素及苷(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天竺葵素)。
2.21,4–萘醌类
从凤仙花花瓣中得到2-羟基-1,4-萘醌和2-甲氧基-1,4-萘醌。Pharkphoom 等采用含有0.1mg·L-1烟酰胺(NAA)、0.1mg·L-1激动素和1.0mg·L-1细菌淀粉酶(BA)B5培养基25℃培养凤仙花的幼叶细胞2周并从中得到萘醌类化合物,包括有2-甲氧(羟基)-1,4-萘醌、二-(2-羟基-1,4-萘醌-3-)-甲烷(diphthioco1)等。从凤仙花的地上部分得到5а-还酶抑制剂二-(2-羟基-1,4-萘醌-3-)-乙烷(impatieno1)L8;从果皮中得到具有抗痒作用的双萘呋喃-7,12-酮类化合物Balsaminone A、B。此类化合物极少能从天然产物中得到。Oku首次报道凤仙花中的新萘醌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抑制COX-2作用。通过反复硅胶柱和凝胶柱Sephadex LH-20层析得到impatienolate和balsaminolate。[3]
2.3香豆素类
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学者从凤仙花中分离出了一种香豆素,并命名Lacoumarin。20世纪80年代,又有学者从凤仙花中首次分离出白蜡树亭、莨菪亭(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七叶亭(6、7-二羟基香豆素)。靳朝东从白花瓣中分得到(6,8-二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6-甲氧基-7-羟基香豆素、东莨菪素和异白蜡树亭。另外,有研究者还得到4,4’-双香豆素。
2.4甾醇类
凤仙花的化学成分复杂,研究表明,凤仙花中含有甾醇类化合物。胡喜兰等采用溶剂法和谱法从新疆凤仙花的石油醚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豆甾醇。
2.5脂肪酸类
凤仙花的籽油中含有丰富的油脂类物质,其中以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凤仙花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0.75%,主要成分为-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龙脑、棕榈油酸及花生四烯酸等。
2.6其它成分
凤仙花干茎中还含有一些其它的有机酸及酯,分别为香草酸、原儿茶酸和七叶内酯。[4]
3.生理活性
凤仙花民间临床应用广泛,跌打、止疼痛、祛风湿、甲癣等。其主要药理活性为抗过敏、抗炎、抗真菌等。实验表明凤仙花提取物中具有同时拮抗组胺H1受体和PAF受体成分,有较好的抗急、慢性过敏作用;提取物中还含有一定量抗炎和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以上为凤仙花民间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3.1抗过敏作用
国外学者对凤仙花的抗过敏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多。Fukumoto等通过对外源性组胺的ddY小鼠血压测定发现,凤仙花花瓣的体积分数35%醇提物的抗过敏作用不同于组胺H1受体阻滞剂盐酸苯海拉明的作用,即不能抑制组胺引起低血压的第一阶段,对中、高剂量的组胺引起的低血压也无反应,提示凤仙花存在抗组胺作用以外的其他有效抗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Oku等从凤仙花中进行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拮抗剂的筛选,采用PAF诱发小鼠低血压生成,通过对照已知拮抗剂CV-3988,比较不同剂量的体积分数35%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合物,包括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山柰酚-3-鼠李糖基双葡糖苷、槲皮素及其3-葡萄糖苷、2-羟基-1,4-萘醌的抗PAF作用,结果表明凤仙花及其中主要化合物的抗低血压作用的另一个机制为拮抗PAF。另外,凤仙花花瓣的体积分数35%醇提物明显抑制NO(NO可以增加致敏小鼠的组胺敏感性)依赖性血压降低,表示其通过抑制NO而抗组胺过敏。
Ishiguro等采用血压监测法筛选抗过敏成分,结果发现凤仙花花瓣醇提物抑制鸡蛋白溶菌酶特异性过敏
症小鼠的血压下降的效果同阳物DSCG、DPH 和CV-3988类似,且效果优于黄芩根水提物和南天竹叶的甲醇提取物;从花瓣得到的山柰酚-3-芸香糖苷、2-羟基-1,4奈醌具显著的抗过敏作用。对凤仙花花瓣的体积分数35%醇提物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PCA),通过观察大鼠背部皮肤伊文斯蓝染斑的大小,显示其可抑制IgE生成;在组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扩张实验中,静注伊文斯蓝后,观察此染料外渗情况,结果表明凤仙花有组胺H1受体阻滞剂作用。从凤仙花的果皮中得到止痒成分balsaminone A和bal-samlnone B,显著抑制由可引起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的化合物48/80所引起的小鼠瘙痒。对于慢性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凤仙花和其中的主要化合物也很有效。采用NC小鼠进行抗过敏实验,结果凤仙花在剂量为100mg·kg-1时可以明显抑制小鼠抓搔行为。山萘酚-3-芸香糖苷和2-羟基-1,4-萘醌是2个主要抗过敏的活性化合物,其中山萘酚-3-芸香糖苷是PAF拮抗剂,2-羟基-1,4-萘醌是组胺和PAF 拮抗剂,所以凤仙花是有效的抗慢性严重过敏的药物。[5]
3.2COX-2选择性抑制作用
Oku首次报道凤仙花中的新萘醌类化合物impatienolate和balsaminolate具有选择性抑制COX-2作用。对凤仙花等5种作为透骨草入药的植物进行镇痛实验表明,凤仙花对小鼠腹痛、足痛模型的作用最强,半数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研究结果表明5种常用透骨草中凤仙花的毒性最大。
凤栖花 hita3.3促透皮作用
对急性子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促透皮实验研究,以不同量的急性子乙醇提取液作为促透皮液,以扑热息痛作为实验药物,采用离体小白鼠皮肤进行研究,发现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液对扑热息痛有较好的促透皮作用。
3.4抗真菌作用
Yang等用生物鉴定方法从凤仙花地上部分分离出抗微生物系列化合物,2-甲氧基-1,4-萘醌(MNQ1)对12种细菌(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和8种真菌链中的5种革兰氏阳性菌、2种革兰氏阴性菌和8种真菌链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其中革兰氏阴性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A449对MNQ1尤其敏感。另外,HPLC法分析证明传统药汤中有足够量的MNQ1存在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的作用。危建安等对凤仙草的不同提取物对导致手、足甲癣病的3种主要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用打孔法筛选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发现只有体积分数35%乙酸冷浸药液效果显著。用试管法求体积分数35%乙酸冷浸液抗菌的最低浓度MBC,结果显示3种真菌的MBC均为6.25×10g·L-1,说明凤仙草和凤仙花均有抗皮肤真菌的效果。[6]
凤仙花在日常生活及药理上有重要的应用及研究价值,其化学成分已经研究的较为透彻并为其更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喜兰.凤仙花中山萘酚的提取、分离与纯化[J].时珍国医国
药,2010,21(4):932-933.
[2]危建安,谢琪.凤仙花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1,11(2):164-165.
[3]苏秀芳,蓝金.凤仙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
报,2010,27(3):13-15.
[4]LIN Hua,ZHAO Feng peng.Separation of kaempferols in Impatiens balsamina
flower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1,(909):297-303.
[5]胡喜兰.凤仙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成药,2003,25(10):833-835.
[6]鞠培俊,孔德云,李晓波.凤仙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沈阳医药大
学学报,2007,24(5):3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