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歌词马季的相声人生
作者:吴 芸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10年第18期王阳明张俪
勋章下载
        少年·小小相声迷
张一山鹿鼎记演员表
        马季少年时代家境贫寒,曾经到上海某织染厂当学徒工。一次,因为不慎丢失了掌柜让他送交银行的支票,他不得不只身回到了北京。他最爱听相声,是北京启明茶庄“相声大会”的忠实观众。耳濡目染,许多相声前辈,像赵霭如、刘德志、高德明等的精湛表演,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依靠耶和华        首演·初尝败果
        1951年,他到北京海淀区新华书店搞发行工作,业余时间唱京剧和说相声。最初他说的相声是“杂人凑”,就是把自己听到学到的认为滑稽有趣的东西拼凑在一起,仿学表演,或者即兴地现编现演,只要能逗大家一乐,他就觉得很痛快。
        1955年,他表演传统相声《黄鹤楼》,一上台就被观众的笑声冲昏了头脑,于是又口若悬河
地自由发挥起来,足足说了50分钟。刚一下台,就遇到一个同志很客气地问他:“怎么样?50分钟说得很满意吧?”“很过瘾。观众反应也不错!”那个同志严肃地说:“不,观众对你很不满意!”马季苦思了两天,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自己把相声艺术看成是单纯的逗笑工具了,逗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相声艺术是通过笑来教育、鼓舞人们或讽刺批判落后的、不合理的东西。
        卧薪尝胆·遇伯乐
        1956年初,在北京市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上,马季演出了一个讽刺青年工人盲目恋爱、险些上了特务圈套的相声《对象》。表演时他把那个心地善良、求偶心切的毛头小伙子刻画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教育了青年观众,结果获得了演出一等奖。中国广播说唱团团长白凤鸣和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看了他的表演后,很赞赏他自学的才能。侯宝林高兴地逢人便说:“我可到自己的学生了。”接着,马季被正式调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为专业演员。在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等老师的精心培养下,马季走上了他的相声人生之路。
不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