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1、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2、学习目标:
    1.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听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3、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在欣赏京剧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剧中的唱腔魅力,以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并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
4、教材分析:
1.《海岛冰轮初转腾》
    选自传统京剧《贵妃醉酒》。《贵妃醉酒》是由梅兰芳改编的一出旦角戏。剧情是唐玄宗先一日与杨贵妃约,命其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第二天,杨贵妃先赴百花亭,但是唐玄宗车驾迟迟未到。太监来报竟说皇帝已去江妃宫中,杨贵妃闻讯,懊恼不已。纵有万种情怀,一时竟难排遣,便开始自饮自乐,“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梅兰芳将传统京剧旦角表演中声腔共鸣效果的“口型”处理的得非常到位,而且还通过精美细致的外形动作设计来表现这个失宠贵妃的情绪变化,声情并茂非常贴切地刻画了杨玉环从掩袖而饮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
高少华2.《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选自京剧《空城计》,诸葛亮端坐于城楼,见司马懿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进兵。于是顺水推舟,主动说城内无病,欢迎她进城。司马懿疑心更重,主动退兵。唱词刻画了诸葛亮至诚坚贞苦心与聪明机智,令听者肃然起敬。这段唱腔采用西皮二六板式,速度适中,体
现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的风度。
5、tired of waiting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欣赏歌曲视频——《说唱脸谱》
  老师:在优美的音乐和精美的脸谱画面中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关于京剧。
  2.体验与交流:
  ⑴了解京剧当中的行当——“生、旦、净、丑”
  ①了解京剧中的行当首先知道京剧的概念。
  京剧:京剧是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其中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
  ②京剧行当分为“ 生、旦、净、丑”四大人物行当,形象鲜明。
  1〉生: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
      代表人物:马连良
  A.欣赏经典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欣赏视频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
  B.简单介绍唱段背景故事:《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京剧《空城计》。诸葛亮端坐于城楼,见司马懿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进兵。于是顺水推舟,主动说城内无病,欢迎他进城。司马懿疑心更重,主动退兵。唱词刻画了诸葛亮至诚坚贞苦心与聪明机智,令听者肃然起敬。这段唱腔采用西皮二六板式,速度适中,体现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的风度。
C.介绍马连良〔1907-1966〕京剧大师,20世纪较具有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四大须生”它兼蓄各派艺术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它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
    2〉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和“刀马旦”、“老旦”。
易遥什么病    代表人物:梅兰芳
  A.介绍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经常时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方面有所创作发展,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艺术”。
  B.欣赏视频《海岛冰轮初转腾》。
提问:梅兰芳一生塑造了很多具有鲜明特和艺术感染力的舞台形象,请同学们欣赏视频,说出戏剧的剧名以及剧中人物的名字。
  C.仔细聆听唱段边听边思考: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怎样?表现的内容有什么?
  D.介绍剧情背景
  E.总结:梅派唱腔雍容大方,平和中正,正像梅兰芳先生塑造的人物形象一样典雅,大方。
  3〉对比分析旦行与生行
行当
人物
用嗓
表演
旦行
完全的拥有吉他谱
女性
〔杨贵妃〕
小嗓
清亮甜美
优美细腻
怪美的
生行
男性
〔诸葛亮〕
是你要的自由
大嗓
高亢嘹亮
潇洒大方
  4〉净:“净”角在京剧中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多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
  5〉丑:京剧中得“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丑”行的化妆虽与大花脸有点相像,可是他
的表演风格却完全不同,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为“文丑”和“武丑”两类。
  3.实验与体验:
  ⑴一起共同学习京剧的走场动作。
  ⑵分组选学生出来表演。
  4.本课小结:
    京剧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它的声腔艺术丰富多彩,表演并异彩纷呈,流派众多,欣赏者,追随者更是不胜枚举,它既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彩与芬芳,又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极好平台。希望同学们了解它,喜欢它,欣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