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
——中国古代歌曲作品鉴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代歌曲《阳关三叠》的鉴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歌曲及其表现特点。
2、通过对古代歌曲的鉴赏,使学生了解古代音乐、现代通俗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细致体会音乐作品的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
本课以《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男人也有眼泪
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视听感受法等
只要你幸福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音乐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闪耀着人类精神的火花,而音乐和其它艺术种类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艺术表演的片段,看看音乐是和哪些艺术形式相结合的?    欣赏《越人歌》
韩国明星丑闻
《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恋情的诗歌,它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
1、与舞蹈的结合,这段舞蹈每个舞者都戴着面具,用面目全非苍白的面具表达当时青女孤独痛楚的心境,掩饰青女悲伤的心理。
2、歌声,歌者或悲凉深情或绝望愤怒的声音萦绕不绝,只用一件乐器古琴伴奏,旋律清澈简单,一唱三叹...歌声琉璃婉转,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和朴实美。   
3、歌词,这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歌词: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译文: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竟然能与王子在同船泛舟承蒙王子看的起啊!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我的心里如此的紧张而停止不住,因为我知道他居然是王子!山上有树木,而树上有树枝,可
是我的心底这么喜欢王子啊,王子却不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穿越千年,欣赏一首以古诗词为题材的中国古代歌曲,体会古人是如何用歌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三、新课教学
1.中国古代歌曲的历史演变:
中国的歌曲艺术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和发展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古代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体制的发展和演变阶段。
诗经-楚辞(春秋战国)阶段:歌曲主要用瑟和琴来伴奏,我们称之为“弦歌”。楚辞中常用“兮”字做衬词,具有浓郁的南方风格。
乐府(汉代):出现了丝竹乐队伴奏的“相和歌”,有用鼓,角,铙以及横笛等乐器伴奏的“铙歌”和“横吹曲”,也有用一两种管弦乐器伴奏的抒情独唱曲,称为“倚歌”。
绝律诗(唐朝):在五言、七言诗的基础上加上琴来伴奏,有着严格的音韵格律和整齐的句式。
黄磊出轨词曲(宋元)时期:以长短句为主的歌曲,并创作了用多个曲调连续演唱的套曲,还有用古琴伴奏的“琴歌”与舞蹈结合的“相和大曲”、“歌舞大曲粗口音乐等,为以后的曲艺艺术、戏曲艺术奠定了基础。
2、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唐代的著名歌曲,这首歌曲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名诗谱写而成的。这首乐曲原来是随古琴的弹奏而吟唱的,故叫琴歌。1954年为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音乐会需要,王震亚将此曲编配为钢琴伴奏的合唱曲。
思考:a、何为“三叠”?
b、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c、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特点,分辨上阙和下阙的音乐情绪。
乐曲简介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由于当时演奏时曾将其中一个诗句做变化反复演奏,叠唱三次,也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这两个地名,故得名《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或《阳关曲》。
这首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首,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送别故人依依不舍,终须离别的情感,“阳关”二字也成为含义至深的送别词。这首作品词义极其深沉,曲调情意绵绵,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珠联璧合,让人听来回味无穷,传唱不绝。
上阕:王维的原诗,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温情而含蓄。
下阕: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突出表现了悲伤、惜别、期待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