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参考格式)
一、课堂导入,师生问好
学生教师问好
教师:大家的声音真好听
学生再次向教师问好
教师进行自我介绍:你们可以叫我朱老师
学生第三次向朱老师问好
教师称赞学生乖巧且热情
二、分析字词,通读课文
教师展示象形字,并提问:这是什么字?
学生:我觉得这是鸟,因为这个有翅膀和手脚
教师,它得造字依靠鸟的形状画出来的字,也就是象形字
教师展示第二个字,并提问这是什么字
学生:鹏,因为“鸟”旁边有朋,这是一个象形字
教师:是象形字吗?
学生:哦不,是形声字
教师:中国有句古话“中国字读万遍,不怕错上天”,因为中国字大部分都是形声字,还有哪些字也是有鸟字偏旁的?
学生:鸡、鸭、鹅、鹦鹉
教师:这些字都和鸟有关
教师展示多媒体
教师:这是哪个字
学生1:这是个“鱼”,因为中间的叉,像鱼翅,有鳞片
学生2:我看到了鱼的尾巴,它有条纹
学生3:我可以补充一下,它这个像鱼的鳍
教师:这的确是鱼
教师:那这是哪个字?
学生:这是鲲,形声字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教师:大家知道“鲲”是什么吗?
学生:是传说中一种很大的鱼
吴涤清歌曲教师:那大家知道“鹏”是什么吗?
学生:是传说中一种很大的鸟
教师:这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关。教师请学生朗读课题《北冥有鱼》
教师请学生自由读
教师请一名学生朗读该句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教师评价:你读的很准确,字正腔圆的
教师请学生进行朗读
教师评价:你读得有滋有味,读得真好
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请学生朗读“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教师:怒而飞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指奋力地飞,努力飞,振作精神地飞
教师:是的,所以我们也要这么念
教师请学生进行集体朗读
教师评价:下面这一段有难度
教师请学生继续自由朗读“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教师请一名学生进行朗读
教师评价:你读得很流利,但是好像哪里出现了问题,问题在哪里呀?
学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的“徙”说成了“徒”
教师:是的,徒是双人旁,而且“徙”的右边是“步”,我们要迈开脚丫子才能走路啊,如果你能读对了,相信大家的掌声更热烈
教师请该学生读第二遍
教师请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得自然点,并且教师进行范读
教师请学生再次进行朗读
教师评价:读得好一些了
教师请学生再次进行朗读
教师:“是鸟也”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这只鸟
教师:那这个鸟是怎么飞的
学生:海运
教师:海运是什么样的
学生:是通过海上的运输通道
教师:不对
学生:我觉得应该是船
教师:大家想想海水运动,带来的是什么
学生:海浪
我们住过的那条街学生:风
教师表示肯定
教师请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全文
教师:课题是什么
学生朗读
教师:北冥是什么?
学生:我觉得是北海
教师:冥是海,那南冥是什么
学生:南海
教师:我刚刚把课文的去掉标点符号,但是还能读对,大家真厉害
教师请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教师变换文字,并提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认为就是改了后它第一句和第二局说的是鲲,后面说的是鸟,这样感觉很唐突。之前的有说明鲲和鹏的演变顺序,重点应该是在鱼和鲲
学生1:标点符号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
学生2:之前读的是三段文字合在一起。而老师分段,让段意清晰,意思分明了
教师:能否说得具体一点?
学生:比如之前讲鲲又讲鹏,现在就是分开讲,也讲了鲲的南迁
教师:谁讲一下故事的内容,越简单越好
学生:北海有鱼叫鲲,翅膀很大,它变成了鸟,可以飞到南明
教师:谁能说得更简单,把文章读短
学生1:北冥有鱼叫做鲲,翅膀很大,飞了好几万公里;后来它变成了鸟,游了好几千公里,飞到了南冥
yesbaby教师:这位同学的发言有疑义,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2:它把鲲的大说成游的速度,也把鹏的大说成游的速度
教师板书:鲲——鹏
教师:没错,讲的是鲲化为鹏飞往南冥的故事
教师:课文说它们有多大?
学生:根本不知道有多大回心转意黑龙
教师请学生进行朗读
三、分享疑问,细读课文
教师请学生细细品
教师请学生进行朗读,并提问学生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1:天池是什么意思
教师:天池是很大很大的池
学生2:南冥说是南海,但文中是“南冥者”,但我觉得应该是人,教师:南冥就是天大的池子
学生3:课文后两段写鹏,为什么课题说是“北冥有鱼”
教师:应该说是“北冥有鹏”是吧
学生3:“冥”是什么意思
教师:大家会告诉你的
学生4:鲲有多大
夏天的尾巴
教师:不知道有多大
学生5:为什么说北冥有鱼,不说北冥有鲲,不说北冥有鹏
教师:因为鲲就是鱼
学生6:为什么鱼会变成鹏
教师:看来大家都聚焦在这个问题上,对这个问题很好奇
学生7:为什么鲲和鹏飞能卷起大风大浪
教师: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学生回答:假的
学生1:我觉得这是假的,因为这是传说改编的
学生2:假的,天池大,海都没有它大,这是不可能的
学生3:假的,世界上没有这么大的鱼
学生4:一半真一半假 ,因为没有人看过,大家也只是猜测
学生5:假的,如果有这种,不会有人类
学生6:我觉得是真的,因为《山海经》也有这样的故事,世界上有也有大的动物,比如蓝鲸
学生7:假的,鱼不能变成鸟
学生8:假的,现在不能看到鱼跟鸟翅膀一样
学生9:假的,因为这样卷起的海水会跟海啸一样,这不科学,而且如果天池像天一样大,那还有地吗?
教师:大家觉得这个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觉得是真的请举手
一名学生举手
教师:如果觉得是假的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教师:庄子知道2000多年后知道是假的,所以他在后面加“齐谐者,志怪者也。”专门记载怪事
教师对课文句子进行翻译
教师:这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觉得是真的请举手
学生1:因为庄子写“齐谐者,志怪者也”
学生2:因为我觉得这本书跟《山海经》没区别
教师:你觉得书上写的就是真的
学生3:我觉得这写的都是想象,只不过是古人的凭空想象,这不科学。而且六月的风不可能那么大,再说为什么只有作者看到了鲲?
教师:你很有思想
教师对学生说:你听到了吗,她在努力说服你
学生4:我觉得作者看错了,这不科学
教师:嗯,你觉得自己看到才是真的
学生5: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民间故事改编的,只是凭空想象,神话最早的文学形式,所以这只是想象
教师:所以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这不重要
四、升华情感,深入感悟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他要写这个故事
教师请同学闭上眼睛
教师放音乐
教师讲故事:你是一条生活在北海里的小鱼,你在海里自由,几十年过去了,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你的身体越长越大,你已经有几十米那么长,不,有几十里,几百里,几千里,你已经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长。你在北海里自由地遨游,你每天看到的是水里和你一样的同类,你常常羡慕高飞的大雁,你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飞上蓝天。几十年过去,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你的身体慢慢发生了变化,你的嘴慢慢变成了喙,你的鳞片慢慢变成羽毛,你的鳍慢慢变成翅膀,你的翅膀不知道有几千里那么大,可是你,依然难以飞上蓝天。这一天,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你趁着风势,重重地拍打着自己的翅膀,水面上激起了数千米高的巨浪,你顺着浪花,顺着风势,一直往高空飞去。你越飞越高,水里的同类再也看不见,地面上的一切都再也看不见。你看见的,只有无限广阔的宇宙空间。你一直飞往了南
教师:鲲为什么要变成鹏
学生1:因为当鲲还是鲲的时候,他看到天上的大雁,他也想飞 教师:这就是希望
教师:鲲为什么要变成鹏
学生2:因为鲲想看到天上的鸟
教师:这是鲲的梦想
教师:鲲为什么要变成鹏
学生3:因为鹏觉得蓝天很蓝
教师:鲲为什么要变成鹏
学生4:因为鲲渴望辽阔的天空
教师:同学们,庄子借助这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他想说什么
教师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课本题目的旁边,时间大约三分钟
学生5: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会成功
教师:有志者,事竟成——
学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学生6:要努力地挣脱束缚,变成鹏,飞上蓝天
学生7:渴望辽阔的大地是鲲的梦想,即使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教师:需要我们的坚持
学生8:无论大鹏,还是小鸟,只有无牵无挂之心才能逍遥
学生9:鲲为了自己的梦想化作鹏,我们要去追逐梦想
教师板书:鹏程万里
五、教师总结
教师:愿在座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挣脱自己的束缚,追寻自己的梦想,能够翱翔蓝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寻 韩雪六、板书
                    里
              万
    徙    程
鲲——鹏
画外音(说课)
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字词,对学生课文的主要意象“鹏”和“鲲”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疑问,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教师在总结完学生话语后,进一步地解释说明“大雁”意象,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在纠正学生读音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积极地鼓励他
教师进一步追问,提示学生进行多角度、深度思考,发散思维
教师请学生自由提问并进行答疑,一方面这有助于学生即刻解决困惑,另一方面这对教师的水平要求很高,也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素质
教师通过学生之间相互问答,解除了他们之间的疑惑,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同学间的沟通
教师能够配合背景音乐进行朗读,并让学生闭上眼睛,这有利于学生沉浸其中
教师的总结朴实凝练,对课堂里的孩子提出了期望,这有助于发挥“期待效应”,推动学生成长
板书富有特,具有简单直观的特点
见习心得:
1.启发点:
(1)该教师的基本功较好,语言流畅而富有感染力,教学态度认真,并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为一种关爱和认同
(2)该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本课设计的问题基本都要求学生从重点词句中去寻依据,让学生基于文本进行思考分析。“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学习语文不能离开语言文字,也不能离开文本。如果脱离文本简单地讲情感,就很容易让课堂变得僵硬。因此,在分析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抓住文本内容、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在体会内容、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3)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发挥了组织引导的作用。该老师多次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学生遇到课文理解的重难点的时候,总能够给学生提供许多新的思考角度,让学生自己深入思考,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提问和答疑,学生大胆地分享自己的答案,从而促进了课堂生成。这种引导给予了学生更多展示和自主思考的机会,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这不仅让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的复杂感情与主题内涵,也使得课堂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
2.听后思考:“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起着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该教师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从老师授课的种种细节中,我发现他非常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也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而这也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及到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备注:关于本节课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