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类拔萃
以真写假假亦真,以假写真真亦假
同进同出----作文教学中真情实感的重塑
杨澄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虚假编造的“灰作文”大行其道,倡导本心纯真的“绿作文”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个性;真情
爱默森说:一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会 被它牵着鼻子走。”那么,一个学生,假如没有自己的个性,他 写出的作文也绝不会有任何特,不会形成自己的一套。个 性需要平等、宽松、自由的环境,一旦有不合理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一旦有功利化的目的驱使,人就会失去心灵的自由。
我们很多学生,平时说话风趣幽默,但是一旦在正式场合讲话,马上严肃得如同国务院的新闻发言人,完全换了个腔调。一旦写起作文来,仿佛自动进入了虚假程序,少年的
全部都给你歌词自然纯真,生命的独特体验荡然无存。字里行间不到真实的自己,既无个性也无真情,鲜活的灵魂被套上了厚重的外壳。
吴亦凡演过的所有电视剧和电影有一次考试,作文题是:学会坚强。翻开作文,到处是 “孤儿寡母”“家破人亡”的故事。阅卷老师开始信以为真,心有戚戚,甚至为之掏一把同情泪。后来发现这种事在作文里越来越多了,原来现在的学生都成了编故事的高手,而且让 人真的是难辨真假。于是,后来所批阅的作文,无论你死了亲爹还是亲妈,老师的心肠一律变成石头,作文分数一律控制在及格上下。好聚好散
虚假作文的泛滥已经开始影响到对好作文的评判,就如 同食品制造业,自从有了毒火腿、死猪肉肉松、陈月饼馅儿的 报道,人们对食品制造业就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作文也 要打假,拒绝虚情假意的“灰作文”,倡导没有污染直面生活的“绿作文”,这是当务之急,人心所向。
李书磊在《为什么远行》一书中说:写作应是情感自由的释放。那么,文章之源就是生命对人生世相的感悟与感动,如此思想情愫才能从心头汩汩而出,如小溪一般潺潺流过。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中往往不由自主地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假话,理智思辨的精神方式和说话自由受到自身的限制。作文 就堕入了极端的畸形—缺少思辨深度、泯灭鲜明个性、感 情干瘪无趣、技巧写法雷同,最终成为不堪卒读的“无魂文”。
我们所说的文学需要虚构,是建基于生活的真实。虚构 不是胡编乱造,写作的要义在于书写真情。缪
塞也许真的悟 透了创作于情感的关系,所以不无自信地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固如此,文何尝不然?只有浸泡在真情实感中的文字才有蓬勃的生命力和永恒的穿透力。
真情实感的隐退与虚情假意的蔓延,其实与我们一些教师的错误导向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摆正情感与技巧之间的关系。我曾经在某本杂志的“作文赏讲”栏目中,看到过 一位老师在指导初中生写作时的要求=1.巧设悬念:对人物 的特点不预先评述……2.欲扬先抑:穿插我的心理活动……
3.前后对照……我真怀疑这不是在教作文,是在教编故事。美国诗人艾米丽狄更生说:真话如此罕见,说真话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所以叶圣陶也强调作文要说真话,而“不能 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
思想、感情等等问题。”蒋金镛先生也说过:进行创作,最宝 贵的东西是感情的真挚。”因此,所谓的语言表达技术和文章布局的本事,其实与情感比起来,一定不是主要或关键的。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却得不偿失的把情感启迪与技法指导本末倒置了,这种颠倒使学生在写作前就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几乎没有了张扬的个性,抒发自我情感的空间。
我的心是暖暖的
当代作家蔡成在《最感人的理想》一文中这样写道:难得 回一趟老家,我到曾经读过4年书的金盆小学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晚上与老师东拉西扯地闲聊。聊着聊着,就随手翻 看起桌上的一沓作文本来。
老师说,孩子不多,整个二年级才一个班,共24个学生。在乡下学校,二年级孩子刚学习写作文。本上的作文都很短,大多干巴巴的一页就完事。乡下 孩子终究不比城市孩子,想象力极其匮乏,那些苍白的文字实在无味,但我翻着翻着,不经意间就停下来开始仔细读一篇《我的理想》。粗糙的格子本上写道:阿爹还没走(当地称 人死为4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 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 啥都不用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 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 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 我就都不用怕了……”作文短,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 一页,老师画了个大大的红叉,没有打分,估计是严重的不及格了。是呀,普天之下有谁的理想是成为一只狗呢?做老师 的,一定会斥责这孩子。远离贫困的家乡,我已在城里生活了好多年了,经历过各种世故人情,自觉已是刀不入,很难 再有什么事能轻易让我感动。然而,那天,我被这个二年级学生的理想震撼了,觉得鼻子酸酸的。我敢说,这是世上最感人的理想。这篇被蔡成评为“世界上最感人的理想”的作 文,为何到了老师那里就不受待见?是蔡成的文学品味出现了问题,还是老师的作文衡量标准发生了偏差?
我们试从传统作文教学的角度评价,这篇文章的确缺少精巧的构思,生动的语言,灵动的手法,好似一篇流水账。可 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万物有灵,草木有情。文章虽然短小精悍,可是温馨感人,催人泪下,“文,心学也”,这篇文字 背后流露出的是孩子痛苦、迷茫、悲哀的生命独特体验,是一 种交流表达的精神渴望。孩子的内心是纯真的,我们老师有 些时候世俗了。
这不是一个个例,这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事情,而老师的这种审文标准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以及在作文上的价值追求,学生也许从此就学会压抑自己的声音而屈服于既成的理念。李贽在《童心说》中有言:夫 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对我们的学生,老师 应该明确告知他们写作需要真实的情感,我们教师也要尝试以一个孩子所能感知的精神感悟为底线,去理解并接受他们 的真情表达方式。
每个人只有赋予生命以情感,文字中才会流淌出充满灵性的歌曲,头脑中才会站立起一个个性鲜明的自我,同时,唯 有生活充实,也才会有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抒出。
说谎的爱人下载参考文献:
[1] 李书磊.为什么远行[M].珠海出版社,1995.
[2] 蔡成.世界上最感人的理想[M].金城出版社,2012.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