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识
1)化学名称
2)分子式
3)结构式
4)相对分子量
5CAS
6)危险性类别
7)化学类别
中文名 双氧水
英文名 
日文名 
H2-O2
   
34.0
美人无泪主题曲2. 主要组成与性状
1)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2)外观与性状
无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蓝。浓度高于65%过氧化氢溶液结冰时体积收缩,不会破坏容器。它是微酸性液体,具有漂白作用,其分子内含有活性氧缘之空哪集有做的47%。它本身不能燃烧,但它分解时放氧能强烈地助燃。遇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时也可被还原。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热量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作用。
过氧化氢在pH4±0.5张一山是谁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也能发生分解。其分解速度在65℃时每周约1%;100℃时每天约2%;140℃时发生迅速分解并爆炸。它的爆炸极限为26100%,74%以上的过氧化氢,其上限可达26%,遇电火花会发生气相爆炸。但实际它的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于它与有机物反应或由于杂质催化分解而发生爆炸。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的混合物是敏感的,在冲击和热量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它与可氧化物混合存在潜的危险性。杂质污染可大大加速它的分解。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炭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3. 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
2)健康危害
它的毒性主要是由它的活性氧化作用所引起的,如对眼睛、粘膜和皮肤的化学灼伤,以及使普通衣物着火等。过氧化氢可通过呼吸道吸吸,皮肤接触吸收和吞入等途径引起中毒。但是,它的蒸气压小,挥发性低、吸入蒸气中毒的可能性较小,且它具有强烈烧灼感,故吞入的可能也很小。主要是皮肤接触引起的烧伤。使局部皮肤和毛发发白(但过一段时间后可复原),产生刺痛、搔痒。由于量、时间、作用部位不同,产生程度不等的化学灼伤。渗入皮肤角质层后分解产生氧,使表皮起泡、手掌、指尖及甲床等处角质层较厚,末梢神经丰富,疼痛更为剧烈,难以忍受,患者常因此坐立不安,情绪急燥,不易入眠。剂量较大,冲洗不及时,可留下永久疤痕。蒸气刺激眼睛,脱离接触后症状迅速消失;液滴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角膜上皮变性、环死和混浊,影响视力或导致完全失明。
4.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也可用3%高锰酸钾或2%碳酸钠溶液冲淡。如皮肤烧伤剧痛不止,可给钠或,并防止继发性感染。
眼睛接触 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以上,然后就医。
吸入
食入 立即催吐或洗胃,送医院急救。
5. 爆炸特性与消防
1)燃烧性
2)闪点
3)爆炸极限
4)引燃温度
5)危险特性
6)灭火方法
过氧化氢本身是不燃的,beauty survivor但它能与可燃物反应并产生足够的热量而引起着火,又由于它分解所放出的氧能强烈助燃,最终可导致爆炸。
用水扑救,并用水冷却其他容器。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操作人员均应做到全身防护。
6. 泄漏时的应急救援措施
操作人员应穿戴全身防护物品。若发现高浓度过氧化氢泄漏,用水冲洗泄漏液,若发现温度比外界温度升高5℃以上,可加入适量剂(磷酸)或用蒸馏水稀释音乐符号大全,若无法控制分解,温度比大气温度高10℃以上,可将过氧化氢紧急泄出,若发生着火,用水扑灭,并用水冷却其它容器,若发现容器排气孔中冒出蒸气,所有人员应迅速撤至安全地方。当过氧化氢喷溅在衣服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并脱掉。2060%过氧化氢泄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7. 储运注意事项
8. 防护措施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过氧化氢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1.5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75mg/m3
检测方法 
工程控制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它  
9. 理化性质
冰点  -0.4       沸点(℃)150.2heavenly days
相对密度(水=11.4426(25)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206.6Pa(20,)   折光率  1.4067(25)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459       临界压力(MPa21683.6kPa
溶解性 过氧化氢与水互溶,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溶于醇类、乙二醇、吡啶、醋酸酯、酸类和酮。不溶于石油醚、煤油、汽油、四氯化碳、、甲苯、苯乙烯。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过氧化氢对热、杂质、冲击、酸度、强光等均有敏感,极易发生分解。因此,须加入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剂,如磷酸及其盐类、锡酸盐、8-羟基喹啉等。
聚合危害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
燃烧(分解)产物 
11. 毒理性情报
急性毒性
致突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