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
真假学院2授课年级:六年级
授课课型:沈春阳樱桃唱歌综合课
设计思路:
本课以挖掘陕西民歌特点与陕西地区风土人情的联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感受、品味、探究、体验来了解和掌握陕西民歌的特点,通过模仿和动情的方言演唱有韵味地表现作品。
《黄河船夫曲》是一首陕西民歌,旋律跳跃性较强。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从引导学生了解陕西地区的环境入手。通过图片、音视频影像勾起想像,从陕西人的说话交流和所处环境来感受音乐;从音乐要素、重复手法的运用和陕北风情的联系来学唱歌曲;从倚音与下滑音运用的深入探究来品味旋律的韵味;从衬词和方言及师生的体验活动来提高合作意识、表现陕西民歌。力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民歌、了解民歌、喜爱民歌,为今后的民歌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黄河船夫曲》这首歌曲通过运用重复的音乐手法,唱词采用上段问、下段答的形式,独特的地方方言,装饰音和下滑音自然奔放的唱腔,描写了气势壮观的黄河和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拼搏的豪放气质。通过学习这首民歌进而让学生体验特定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歌的艺术风格,了解民歌作为其他艺术歌曲的音乐素材和对世界音乐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进小沈阳作品比较简单,初一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音乐技能,所以学唱不会太难。独特的陕北方言学生相对较陌生,通过熟读让学生掌握后演唱。在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的学唱之后,树立学生对民族强大生命力的自豪感以及与人生困难顽强搏击的德育渗透。
教学内容:
鲁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唱歌综合课《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体验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音乐风格,感受作品高亢、豪放的音乐情绪,激发对气势壮观的黄河和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拼搏的豪放气质的敬畏之情,逐步产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2、积极参与演唱、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歌演唱的兴趣。
3、树立学生对民族强大生命力的自豪感以及与人生困难顽强搏击的德育渗透。
二、过程与方法
1、模仿,在欣赏模仿中初步感受陕西地区民歌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音乐手法的运用,在体现音乐风格中的作用,准确演唱歌曲,用自然豪放的歌声有韵味的表达音乐的情感。
3、比较法,通过熟读比较重点字让学生准确掌握独特的陕北方言。
三、知识与技能
1、准确演唱《黄河船夫曲》并尝试表现陕西地区民歌特点与风格。
2、感受劳动过程中重复的音乐手法的运用,装饰音和下滑音自然奔放的唱腔,了解陕西民歌的特点。
3、掌握四度音程的跳进特点,了解陕北民歌与其地形地貌的对应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陕西音乐风格及特点,准确而有韵味的演唱陕西民歌,对陕西民歌特点的掌握。
2、了解装饰音及音乐创作手法“重复”的运用。
教学难点:
力求准确并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理解陕西音乐与陕西风土人情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搜集陕西人文景观图片、视频片段,王向荣演唱的《黄河船夫曲》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
2、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播放有关陕西地区的人文景观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了解陕西地区地形特点及相关知识。
2、现场唢呐演奏歌曲《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用极富陕西地理人文特征的照片和唢呐将学生带进本节课的音乐课堂。
二、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三、导入
播放王向荣演唱的《黄河船夫曲》视频。
1、带着问题聆听歌曲。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慢速?还是快速? 王向荣演唱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2、这首歌都是我国地地道道的陕西民歌。——引出民歌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赏,感受陕西的人文景观,拉近与陕西的距离,为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并将新授歌曲的旋律做了有效渗透。
四、简介民歌,引入主题
1、民歌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情感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的地域风格特点。
2、那么陕西民歌有什么特点?和陕西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到黄河边,一起学唱一首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来感受一下陕西的风情。
【设计意图】由陕西人文景观引出民歌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为感受和演唱陕西民歌做好知识铺垫。
五、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
(一)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发声和视唱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旋律简单,学生易于掌握,视唱环节学习之后降低整个歌曲的学习难度,也有助于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做好铺垫。
(二)随音乐哼唱歌曲并观察旋律线感受陕北民歌风情
1、播放歌曲《黄河船夫曲》,通过观察旋律线感受陕北风情和陕西民歌的旋律特点。
师:歌曲中大量的运用2 5四度音程,旋律线有什么特点,思考旋律线与情绪和地形地貌的内在联系。
那年的星空
生:旋律线起伏大所以给人情绪随之跌宕起伏,受陕西地形地貌的影响而成。
【设计意图】观察地貌,感受情绪,认识四度音程下旋律起伏特点,能体会到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人又创作出与山水相对应的民歌。
2、随流动的旋律线轻声跟唱歌曲,联系陕西高低起伏的地形感受理解音乐的旋律特点。
3、通过对旋律线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重复”手法。
4、联系船夫们年复一年重复的在“几十几道弯”上劳作的情景,进一步演唱歌曲、感受民歌的魅力。
nineone【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旋律特点与陕北人文环境的联系来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旋律音调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之间的联系,体会理解陕北民歌的形成及音乐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歌演唱的兴趣。
(三)唱一唱,学一学
品味陕北民歌韵味。
1、通过旋律对比学习装饰音“前倚音”“下滑音”唱法。
2、演唱有无装饰音的歌词,对比体会旋律的表现力,品味歌曲的地方风格。
3、探究重复部分的韵味与陕北方言的语音语调的联系,进一步掌握陕西歌曲的特点。(陕北话说到关键时刻很慢很慢,字正腔硬,一字一句,尾音也拖得很长且降调,生怕你不注意听。)
4、演唱歌曲旋律重复的部分,进一步品味陕西民歌字正腔硬、一字一句,尾音悠长的韵味。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力求准确并有韵味的演唱。故通过陕北的语音语调与装饰音的联系来进行探讨,深入体会陕北民歌旋律音调的形成及韵味。采用听唱法进行学唱,让学生从模仿到体验再到有韵味的演唱歌曲,体会陕西民歌的韵味之所在。
5、学唱带衬词的最后一句,深入地了解陕北民歌是口头代代相传不断加工形成的民间说唱音乐。
6、整体演唱歌曲。
雪人歌词
7、小结陕西民歌的特点
师总结出山西的民歌中也凸显出民歌的特点。
【德育渗透】通过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
(四)我是创作家
1、分组演唱,体会两段歌词在创作手法上运用“问答式”的手法
师:让学生观察音乐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手法?思考歌曲在劳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唱第一段)反复的手法;歌曲具有排泄苦闷的作用。(唱第二段)感受在黄河之上,船夫的内心情感。(加上划船的动作)
【德育渗透】对船夫面对困苦的生活依然能乐观面对生活的心态的分析了解,培养学生面对生活乐观向上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版本的演绎引出民歌的变异性,同时在了解其原因是口口相传的传
唱方式,进而感受这一方式之下的歌词的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劳动方式对音乐创作手法的影响,划船的动作的加入加深对本首民歌特点的理解。
2、表演并整体用方言演唱歌曲。(提示陕西音乐特点及气息的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习方言的演唱,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掌握陕西歌曲的风格特点。动情的陕北方言演唱加上卖力的互动活动参与,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3、旋律创编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所说的四度音程特点,将歌曲的最后一句进行自由创编,鼓励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结:通过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学习,了解了陕西民歌的特点,知道了民歌是口头代代相传的人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形成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的风格。
六、拓展
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视频,师生共同从速度、力度、情绪、旋律线起伏等方面体会这首歌的表现作用。
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设计意图】两首歌曲相同的名称,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体验感。
七、总结:
民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让我们继续了解和挖掘我们的民歌,不断发扬壮大我们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