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精原唱                   
                 
       
    海洋国土论
          中国海权战略
摘要: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对世界各国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若要真正的崛起,海权是中国大国崛起道路上的必经一步。海洋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国家战略的安全屏障,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建设海权强国对于中国海洋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随着海权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民族海权意识觉醒并逐渐发展。基于国家安全的视角分析,我国海权现状面临极大困境。而突破此困境,行之有效的办法除了依据国际法进行维护我国自身合法海洋权益的斗争之外,便是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并建设一支具有强大实战能力的远洋海上军事力量且使二者形成良性互动、互哺。
关键字:海权;海洋战略;海上军事力量
1、“海权”的基本概念
演员袁立    19世纪后半期,美国著名学者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第一次提出了“海权”这个名词,“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1]。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马汉相近的表达了他的海权思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发现了影响海权的六个一般因素,又称为“海权六要素”。第一,地理位置,海权国家一般都处于优势的地理位置,它具有便于  进攻的地理优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第二,自然结构,海岸线形状决定向海洋发展的难易程度,良好的港湾代表一种重要潜力;国家的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第三,领土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等因素相配合。第四,人口数量,一个面向海洋发展的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而其中直接或间接参加海洋活动的人数,也应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五,民族性格,一国面向海洋和开发海洋的愿望,最重要的为贸易愿望、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第六,政府性质与政策,海权国家的政府必须是在和平时期采取鼓励发展海洋事业政策,在战争年代运用强大海上力量来实现制海权,确保战争胜利[2]
    近年来, 随着“海权”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有的学者主张打破仅从军事上给海权下定义的局限, 强调应给海权加入
道义、权益、权利、法律等内涵,有的学者强调突出中国特的“海权”概念。但是, 也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运用军事手段对海洋的控制力”这一经典“海权”定义在长期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已经被人们所广泛认可,没有更改的必要性,而重新定义海权只会引起学术研究的混乱。
二、目前中国“海权”的状况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
    中国是岛屿众多的陆海兼备的大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
00多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走向海洋的民族,是世界上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最早的国家。1405年~1433年,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远征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航,是中国航海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是组织最为严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技术最完善的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但后来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与海洋文明失之交臂。
当前我国的海洋意识仍然十分薄弱。有关海洋专家曾做过调查,面对“中国国土有多大”的提问,98%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写下了“960万平方公里”这个熟悉的概念,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头脑中根本没有“海洋国土”的概念。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规定,我国可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在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我国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的多金属结核矿区。目前,苏岩礁被韩国控制,钓鱼岛被日本占据,南中国海中除了中国大陆控制的几个岛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外其余全部被东南亚构架控制,在中国主张的300万平方千米的蓝国土中,外围侵入面积达三分之二。进入21世纪后,东海与南海局势持续趋紧。日本强化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2009年,菲律宾总统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人菲领土。越南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3]。此后,一些邻海国家非法在我国东海大陆架、南海海域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和引入外资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采。中国在南海争议区的
油气资源开发还是空白,另外,我国管辖海域的渔类资源也遭到一些周边国家的大量偷捕和掠捕。
在军事上还面临以美国为首的政治集团的围堵遏制。奥巴马执政后,制订了重返亚太的战略,为加强美军的存在,将60%的作战舰艇放在了太平洋,为遏制中国打造了北起日本,南至新加坡的岛链,而且中国海军还面临这美国第七舰队,日本的“八八”舰队的直接威胁,美国不断在冲绳部署F-22F-35,“咆哮者”电子战飞机,P-8“海神”反潜巡逻机,鱼鹰战机等先进武器,阻止中国进出太平洋。
三、中国海权发展的战略
首先,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要科学统筹海陆两个发展方向
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海陆的双重易受伤害性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弱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发展上保持平衡,并在国家大战略上选择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发展道路[4]。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处境得到了极大改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我国北部陆疆的安全环境处在历史上的最好时期。陆上安全环境的相对改善可以使中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海洋安全上去。
    其次,大力发展我国的海洋经济与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的实力,使二者互为基础支撑, 形成良性互动、互哺。启动海洋经济开发的战略计划,以经济行为应对他国侵占中国海权的经济行为。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维护海洋权益关键是发展海军。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益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形成对领海及其他海洋战略通道的制海权[5]。发展具有真实作战能力的远洋海上军事力量, 对中国破解海权困境真正实现海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另外,在日常的海洋权益维护过程中不可能时时动用海军,所以我国很有必要加强我国海上上执法力量的建设,可以整合渔政船与海监船,建设一支类似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力量,配备先进的海上监管飞机,无人机,共享卫星监测信息等等,建设大吨位的执法船,给执法人员适当配备响应的武器等等,可以更加高效更加快捷的维护主权和利益。
    最后,处理好维护海洋主权、海洋权益与加强周边国家友好的关系,争取努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但是如果有人在外部势力怂恿下不惜破局,则不得不予以反制。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主要包括岛屿主权与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传统海疆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在
这一问题上,中国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稳定东海与南海符合中国国家安全利益需求。在战略机遇期内,维护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利于中国经济建 设和国家安全,也利于实现祖国统一这一最重要的战略任务的完成。从战略视角看,中国与日本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东北亚稳定的基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也是将南海变为和平之海、繁荣之海的必备条件。面对南海形势的变化,通过和平的途径解决争端和化解危机,符合中国的长远战略利益。
参考文献
微笑再会
1】、()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著;萧伟中,梅 然,译.《海权论》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19973
卡农钢琴数字简谱
2】、宋海洋;论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沈阳农业大学学报肖亦平(社会科学版)2009-0911(5)554-557
3】、顾德欣;国防大学少将教授;构建中国海洋安全战略需处理好六个关系;当代世界,2011-09
4】、鞠海龙;中国周边海域军事力量实力分析与对比参见; 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 . 长春: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6
5】、李景治.国际战略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