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意境”何处寻
何登保错错错歌曲
诗词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意境是指作品的主观情意与客观景象描写的和谐统一。意境是高考诗词鉴赏考查的重点,考生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景”体味意境
诗词中,诗人通过“景”的描写把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其中,这是一种间接而含蕴的抒情方式。山石溪流、大漠沧海、古道边关、落日残月、清风细雨,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从诗人描写的景象入手,能很好地进入诗人创造的意境中。
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试卷古诗词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夜久无眠时感受的秋夜景象,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凉床、月影、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但也可以以乐景衬哀景,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和。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你好吗 光良
你给的安全感“此物最相思”――从“物”体味意境
有些诗词以“物”为描写对象,并赋“物”以人格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托物言志或感物抒怀。与写景诗不同的是,它不注重对景象的描写,而重视显示物的特征或是物背后的隐喻意。
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物象有:松、竹、梅、荷、兰、菊、雁、蝉、鹰等。如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请看2004年高考全国卷(陕西等省市)古诗词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杜鹃在传统文化里一直被看作是“悲鸟”,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杜鹃啼归人未归,借杜鹃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理解了杜鹃这“物”的隐喻意,也就进入了词人创造的意境中。
“于细微处见精神”――从“细节”体味意境
啦啦啦德玛西亚 mp3古典诗词中也有人物形象,只不过它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体味这细节描写的内蕴,是我们进入诗词意境很重要的途径。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共剪西窗烛”是个典型的细节,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夜雨中读着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情之郁闷是不难想见的。于是,借助想像,归家之后“共剪西窗烛”,表达出对妻子的绵绵思念。
请看2004高考全国卷(安徽等省用)古诗词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张籍藤井美菜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绿岛小夜曲原唱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乍起,从而引起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这一细节,写尽了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从“典故”体味诗歌意境
用典即是把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典故之中,这亲既可以使诗歌语言凝练,又可以增强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例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
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但是,因为运用了“朱雀桥”、“乌衣巷”、“王谢堂前”等典故,便使诗人发出的慨叹深藏不露,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荒凉冷落;昔日人烟鼎盛的乌衣巷,今天却笼罩在惨淡的夕阳中;昔时豪门世族也不复存在。沧海桑田,让人百感交集。
请看2004年高考全国卷(青海)古诗词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姑苏台”曾有多少风流多少快乐,而今,也是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巧用典故,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