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热点
第2卷第23期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数字化影像
传播范式创新研究
赵佳琪 吕雯 张倩 张嘉雯 张雨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利用影像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的之一,而参与式影像传播使得“生态 博物馆”这一“无围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保护和影像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本文以长岗岭
生态博物馆为例,从长岗岭生态博物馆保护的参与性问题、参与式影像传播以及参与式影像传播的意义三方面探寻
参与式影像在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的传播上的作用。关键词:生态博物馆;参与式影像;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 2019 ) 23-0013-02
、引言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国人弗朗索瓦•于贝 尔和乔治•亨利•里维埃于1971年提出,1990年后被引入我
国。现在生态博物馆注重强调文化遗产的真实性、自然性以 及原生态,生态博物馆成为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保 护和保存的特殊方式。而影像技术的出现,给生态博物馆与
莫文蔚新歌
影像传播搭建了一个新的桥梁,关于参与式影像韩鸿教授指 出:“参与式影像也叫社区影像,草根影像和过程影像,即是 一种影像类型,一种操作过程,也是一套工作方法。”切参与 式影像传播对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
对生态博物馆的平民化、通俗化和现代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
现实基础。
二、长岗岭生态博物馆概况
长岗岭自然村距广西桂林市3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村,也是长岗岭生态博物馆所在。该村位于“湘桂古商 道”的重要位置,有古时“小南京”之美称⑵。长岗岭生态博物 馆(图1)始建于2007年,历经2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保存较 为完整的古村落保护区,是民族文化与资料展示中心,也是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长岗岭生态博物馆中心(图2)建筑面积
1800平方米,建立在野外的生态馆保留了较大规模古建筑
和大量原生态民俗文化。
生态博物馆内的居民们在生活上都带着楚文化的影
子,却又有明显的桂南地区的习俗,他们依照自然的造物
法,处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馆内村民目前
仍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且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用具 保存完好,以及多栋明清古建筑,少数民族吊脚楼,这些是
桂北原居民与汉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也体现着古时楚越 文化的交融。
(图Q
三、 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传播中参与性问题刘琳现任老公照片
对于长岗岭生态博物馆来说,保护和传播生态文化就 是保护长岗岭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原汁原味性。就目前而言,
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在传播中面临两个问题:①当地 村民保护意识不够,参与性低,缺乏使命感。②长岗岭生态博 物馆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经济条件落后。长岗岭生态博
物馆内的居民是该生态博物馆的主人,参与保护传播本民族
生态文化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义务,只有他们参与其中才能保 护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健全馆 内居民参与方式,而最核心的问题则是居民参与的途径。对 于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的居民来说,大多是被动式参与,使得
大多数人积极性不高。因此,笔者认为适当地将“参与式”影
像这一参与方式带入其中,带动居民的主动性,以此来激励 大家参与到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的生态文化传播当中。
四、 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参与式影像传播
参与式影像是媒介传播的一个小众形式,其本质就是 由集体成员共同商讨拍摄内容,一起主动讨论和设计影像, 在影像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居民们获得参与感的一种方式,
也是一种记录和文化传播的途径。
肖•罗伯斯顿认为参与式影像是“一种创造性地利用影 像设备,让参与者记录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来生产他们自己 的影像的集体活动”。⑶换句话说参与式影像的重要性就是
其“真”的特点,由影像制作者自己成为“导演” “演员”制作 而成,由草根们主动参与并真实记录,并以摄影的手段拍摄
成影像,不注重经济效益而看中表达效果的一种集体行为。 这种视角的转换,使得参与者不再是消息传播的被动接收
者,而是推动草根阶层主动沟通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
作者简介:赵佳琪,女,汉族,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数字化保护传播。
课题项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课题编号(2019YCXS059)。
13
传媒热点第2卷第23期
者。将参与式影像融入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的保护和
文化传播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转变馆内居民的视角,让他们年轻的白杨
真正地参与到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的保护和文化传播中来⑷。
针对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的参与式影像传播,
笔者设计了为期六周的参与式实施过程表。第一明确目标受
众,是长岗岭生态博物馆中参与的受众,即生态博物馆内居
民。然后确定参与式影像样本(实施过程表1所示)间。
表1时间进度安排表
进度主要内容具体实践步骤-
第一周举行会议,培养参与式
影像记录方法。
召集生态馆内居民开会,传达生态博物馆生态文
化保护的重要意义,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非遗影
像保护当中,对居民进行拍摄前期培训。
第二周绘制生态馆地图邀请馆内居民参与生态馆地图绘制,标注位置等内容,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第三周盘点生态馆内相关非
遗物品,引导居民并对
其进行拍摄
盘点生态馆内已有的非遗,引导居民参与并拍
摄。
第四周引发热议播放居民拍摄的影像,在馆内引发热议,让更多的馆内居民参与到非遗保护的影像中来。
收集居民影像,讨论保将影像作品收集,进行播放,讨论并决定出最佳弟周护方案保护方案和传播方式。
将影像送入生态馆生将馆内居民的影像作品整理收纳最终以合集的笙亠态文化保护和传播的方式在生态馆内呈现;把决议岀的各类保护和传执行者手中,结束工作播方案整理成册送给长岗岭生态博物馆保护和
计划文化传播组织,以达到真实实用的保护目的。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式影像传播不同于以往的传播方式,这类传播方式能够完整调动馆内居民的积极性。让其意识到自己是“主角”,是“自己”在参与拍摄和演出,自己身边的事物出现在影像传播内容中。
更重要的是,参与式影像的核心是创作影像的整个过程,以及长岗岭生态馆内居民在面对馆内非遗的保护和传播问题的集体讨论和协商,使得他们自己主动、积极的关心、参与和发表对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的保护和传播问题的观点建议。
参与的方式、参与意识和参与角的转变,能充分调动长岗岭生态博物馆内的居民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热爱和参与的热情。所以,针对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参与式影像传播,让生态馆内居民成为自己拍摄作品的导演和制作者,加强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完整的实施过程,转变参与思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长岗岭生态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播过程中的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情况。面对馆内居民参与感薄弱的问题,转变参与视角,通过节约资金、简单的拍摄手法来鼓励馆内居民的深度参与,使得它们的族记忆得到更好保留。
五、总结
张晨光是杨幂什么人
传播的首要功能是信息的传递,此功能的发挥依赖当下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参与式影像传播是一种主动性获取信息的媒介手段,相对于单向被动接收信息的传播,参与式影像传播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间。
针对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传播过程中馆内居民参与意识薄弱而融入参与式影像的媒介方式,就是希望通过利用对馆内居民角的转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参与式影像传播为沟通平台,快捷高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刺激长岗岭生态博物馆内居民主动参与到实际传播中来,贯彻和推动传播长岗岭生态博物馆生态文化,不断丰富传播方式,进一步整合生态博物馆与生态文化的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13]韩鸿.参与和赋权:中国乡村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式影像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1,33(06):19-27.阚晓君
[2]秦海燕.试论民间信仰文化与旅游开发—
—基于广西灵川县长岗岭村民间信仰的调查[J].柳州师专学报,2009,24(05):131-134. [4][5]韩凝玉,余压芳.贵州梭"夏生态博物馆之参与式影像实验[J].贵
州民族研究,2014,35(12):157-160.
[6]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4:
133-134.337am
其他作者简介:
吕雯,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数字化保护传播。
张倩,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民族艺术。
张嘉雯,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艺术。
张雨晴,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村寨特文化景观设计。
(上接第12页)经常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或手绘,可以应用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收集作业,学生可以在造词时以电子图片的形式给老师发作业。在艺术设计考试中,学生将收到老师事先安排的试题。这个顺序与周围人的顺序不同,这使得学生不可能抄袭别人的答案。答题时间有限,只能根据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答题时间结束后,分数将直接上传给老师,学生将第一时间知道成绩。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四)
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对翻转课堂、微格课堂、多媒体课堂、移动课堂等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例如,在微课的应用中,教师的地位由原来的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学生的名字由被动学习转变为合作者和主动学习者。利用云教室实现移动教室,促进课堂空间和时间的进一步拓展,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和控制学习进度。
五、结论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专业,学生的艺术创作本性需要鼓励和支持。因此,在多媒体时代,高中美术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挖掘学生潜能,通过新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兴趣。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不断进步。本文主要梳理了新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旨在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新媒体的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赖育煌.新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媒体传播的三维动画短片的创作实践性分析与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7):108-109.
[2]廖美华.新媒体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戏剧之
家,2019(12):167.
[3]郑国强,刘露,杨小竹.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带来的巨大影响[J].艺术
科技,2017(12):33-35.
[4]杨三全.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6
(03).
14